革命人物春秋特刊 || 赵存仁政委的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12:17 2

摘要:挖掘扶眉战役革命烈士事迹,还原烈士高大无比的英雄形象,为烈士树碑立传,是我们后辈的责任和义务。革命烈士赵存仁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这是2018年,作者找到赵存仁烈士的亲属提供的史料和图片撰写。摘自在《宝鸡党

题记:

挖掘扶眉战役革命烈士事迹,还原烈士高大无比的英雄形象,为烈士树碑立传,是我们后辈的责任和义务。革命烈士赵存仁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这是2018年,作者找到赵存仁烈士的亲属提供的史料和图片撰写。摘自在《宝鸡党史》2025年第一期。

革命人物春秋特刊—— 赵存仁政委的故事

文/侯省彦

赵存仁(1921-1949),山西省原平市大林乡西会村人。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化教育、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1949年6月13日,在陕西省金渠镇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卢沟桥地区,以其驻军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在东北地区持续近6年之久后全面爆发。

随着大批日军在平津地区集结,日本侵略军随之欲实行其一个月攻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战火迅速蔓延到整个华北。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劫地屠城,无恶不作;极目所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在这紧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首先树起全面抗战的大旗,8月下旬至9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0师先后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随后一二九师也挺进山西抗日前线。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进驻婷县(原平市)边山一带,旅部驻扎在南泉村,老百姓在慌乱的逃亡中突然看到了这样一支军队,“八路军来了”,这个不寻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农村传开了。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他们为驻地群众扫院、担水、看病;向驻地群众宣

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时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驻地。老百姓打心眼里喜欢这支军队,感到有了依靠和希望,慌乱的局面逐渐趋于稳定,溃军再不敢骚扰百姓了,逃难的人们又陆续回到自己的村庄。

赵存仁正在崞县中学读书,由于日军的侵略,学是不能上了,在学校进步老师影响下,同时他也看到,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赵存仁与几个伙伴一起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身经百战,在战火中成长

1937年9月,赵存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后,身经百战,屡建战功。2005年,与赵存仁一起参加八路军的秦棣同志回忆他们在一起的战斗生涯时,深情地说:

“赵存仁同志和我是同学、同乡、战友。他在学校品学兼优,受进步老师影响,向往共产党。1937年,我俩毅然奔赴抗日战场,参加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在旅政治部宣传队时,我们在政治部领导王恩茂同志率领下,在山西忻州、哼县、代县一带广大地区,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抗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峰县田家庄伏击日军战斗中,我军追击败退目军时,我和赵存仁同志并肩战斗,抓获躲在沟渠里的一个日本鬼子,缴获一支步枪。当时,这名俘虏死皮赖脸不愿意跟我们走,我们讲优待俘虏政策,因语言障碍,他也听不懂,我们只好连拉带拖地把他弄下战场。在田家庄战斗总结大会上,我俩受到表扬,这是我们参军后不久的第一次战斗。

1937年10月,由宣传队长王治平同志介绍,我俩一同加入了共产党。他被分配到第七一八团一营三连任文化教员,多次被评为优秀文化教员。1938年夏,在山西灵邱县与板师团遭遇战斗中,他勇猛冲锋,打死打伤5名日本鬼子。我在战场上负了重伤,鲜血染红了半边衣服,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背下战场。这次战斗结束后,部队为他记了战功。1939年,在绥德马列分校学习时,他是优秀学员。1942年在南泥湾生产运动中,他被评为劳动模范。

1945年三五九旅南征北返时,在一次同国民党军队激烈的战斗中,赵存仁负重伤被捕,在国民党武汉监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始终没有低头,没有暴露营教导员身份,经国共(三人小组)和谈,释放政治犯,赵存仁同志才回到中原军区三五九旅任三营教导员。

1946年中原突围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部队进到秦岭山中时,处于极端困难中,买不到粮食,有时两天吃不到一顿饭。赵存仁同志非常关心大家,将身上仅有的一点于粮分给战士们吃。他见战士没有穿鞋,脚上划破口,走路一瘸一拐,钻心的疼痛,就把自己草鞋脱给战士穿。部队日夜行军作战,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部队回到延安,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首长接见。

1947年以来,他转战西北战场,在西北野战军任团政委。后参加了解放山西的汾孝战役、运城战役、扶眉战役,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战功。”

战友秦棣同志回忆,是对赵存仁同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赵存仁烈士最好的怀念。

血洒疆场,为国光荣捐躯

1949年6月,在西北战场上,第一野战军为了诱敌深入,向东转移。胡宗南军误认为解放军败退,将第三十六军(缺少第123旅),于6月10日由斜峪关沟内向北推进后,获悉渭河南岸仅有我六军一个师的兵力。6月11日我四师十团在罗局镇、益店镇一带抗击敌人,掩护我二军主力南渡渭河,敌人未发现我第二军主力已南渡渭河。敌第三十六军于12日继续沿秦岭北麓,渭河南岸东犯,10时进抵金渠镇地区。我二军首长遵照第一野战军“诱敌深入”的战略转移方针,撤至眉县以东槐芽镇、青化乡地区。敌人发觉我军向东转移,即尾追而去。

我兵团司令员王震同志抓住战机,当即决定歼灭这股孤立深入之敌。我们四、五师在槐芽镇清湫村南北一线正面阵地待敌接近,向敌人正面发起攻击。第六师由法牛咀、南塬等地沿秦岭北麓插至烟霞村,攻其敌后背,断其退路。

12日16时,赵存仁所在的先头部队展开全面攻击,当日晚上,行至金渠镇,迅速包围了敌一六五师。但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周密布防,加强岗哨,调动一切兵力,集中所有武器,就连师部的警卫兵都归入战斗序列,企图顽抗,垂死挣扎。赵存仁沉着勇敢指挥战斗,在强大的炮火轰击下,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被摧毁了,第三连战士陈官印、张成学、代尚义冲杀在最前面,在一块苜蓿地里活捉了敌第一六五师师长孙铁英。

胡宗南调集六十五军由眉县附近南渡渭河,在炮火掩护下,对金渠镇进行反扑,战斗异常激烈,战斗中,时任第十一团政治委员的赵存仁壮烈牺牲。关于这次战斗及赵存仁政委的牺牲情况,战地记者杜鹏程在《战地日记》作了详细记录。

此次战斗圆满完成了任务,俘敌师长孙铁英一下2200多人,极大地挫伤了敌人的士气,提高了我军的声威,使全军指战员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在眉县金渠镇战斗中,我十一团政委赵存仁为共和国的建立将28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这块热土上,用鲜血谱写了光辉的一生。

赵存仁烈士证书存根、烈士证明书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