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媳妇独自撑家七载 丈夫出狱回家跪着哭 才知她为何天天做五人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14:58 2

摘要:那天下着雨,村子里的广播喇叭断断续续的,电流声和雨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播的是啥。小李媳妇秦红在家炒着韭菜准备中午饭,油锅里的葱花”啪”地一声炸开,她转身去拿盐罐,门外突然冲进三个穿制服的人。

吴家村水泥路刚修好那年,小李被抓走了。

那天下着雨,村子里的广播喇叭断断续续的,电流声和雨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播的是啥。小李媳妇秦红在家炒着韭菜准备中午饭,油锅里的葱花”啪”地一声炸开,她转身去拿盐罐,门外突然冲进三个穿制服的人。

领头的出示了证件,说了一大堆她听不太懂的话。等反应过来时,小李已经被带走了,只来得及回头看她一眼。

“你就安心在家,照顾好孩子和老人,我最多两年就回来。”

那是七年前的事了。

村里人议论纷纷,说小李在镇上的建筑工地打架斗殴,把人打成重伤。也有人说是小李偷了工头的钱,反正各种版本都有,谁也说不准。

秦红什么也没解释,只是第二天一早,照常起床做饭,然后送女儿上学,推着公公的轮椅去晒太阳。

“我家那口子脾气倔,但不是坏人。”秦红只对村里德高望重的张爷爷说过这么一句。

吴家村不大,全村就三百多号人,谁家有点事,不出半天,全村都知道了。小李这一走,就像扔进水塘的石子,激起的水花过后,日子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秦红家有四亩地,还有两亩是从村里承包的荒地。小李在时,这些地都是他一个人打理。小李走后,秦红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还要照顾瘫痪的公公和读小学的女儿。

“秦红啊,你一个女人家,地太多了顾不过来,不如转包给别人算了。”村主任李大柱好意提醒。

秦红摇摇头:“不碍事,我能行。”

农忙时节,天不亮就起床,先给公公准备好一天的饭菜和水,叮嘱女儿照看爷爷,然后扛着锄头下地。中午顶着烈日回家,给公公和女儿做饭,休息一会儿,又匆匆下地。直到太阳西沉,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李大柱偶尔路过她家地头,总能看到秦红一个人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有时看她实在可怜,就叫村里几个闲着的年轻人帮把手。但秦红总是婉拒:“我自己能行,你们忙你们的。”

秦红最让村里人不解的是,小李入狱后,她家的晚饭始终保持着五人份的量。就算村里人都知道她家就公公、她和女儿三口人。

“红啊,我看你每天买那么多菜,够谁吃啊?”隔壁王婶子问她。

“吃不完就腌起来,改天热一热也新鲜。”秦红笑笑。

“你每天忙里忙外的,省点力气吧,咱农村人,日子本来就不容易,别自己为难自己。”

秦红只是笑笑,依旧我行我素。

第二年春天,秦红把自家院子里的杂物清理出来,空出一块地,种了几棵蔬菜。村里人更不理解了,她家地里种的菜都够吃了,干嘛还要在院子里折腾?

“院子里的菜娇贵,得天天照顾,你哪有那闲工夫?”王婶子好心提醒。

秦红像没听见似的,每天早晚都要去院子里忙活一阵。她种的不是普通蔬菜,而是些城里超市才有的”洋玩意”——西兰花、芦笋、紫甘蓝,还有几株罗勒和迷迭香。

那几棵蔬菜长得并不好,秦红也不在意,依旧细心照料。

到了秋天,她竟然腾出半亩地,种上了草莓。

“草莓难伺候得很,你一个人哪里顾得来?”村里人看不下去了。

“试试看呗,不行就不行。”

第三年,小李还是没回来。

秦红看起来消瘦了些,晒得黝黑的脸上多了几条皱纹。村里传言小李可能要坐七八年牢,有人劝秦红改嫁,毕竟她才三十出头,女儿也小,公公还瘫痪在床,日子实在太难了。

“婚都结了,哪有说散就散的道理。”秦红不为所动。

那年的草莓收成还不错,秦红居然租了村里鲁师傅的三轮车,把草莓运到县城去卖。

从那以后,秦红每周都要去县城一两次。渐渐地,她不只卖草莓了,还卖起了自己腌的泡菜、晒的木耳和自家地里种的各种蔬菜。

第四年,秦红在村口租了间小店,村里人都叫它”红嫂农家小铺”,专卖她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和加工的农产品。

村里人这才发现,秦红种的那些”洋玩意”,在县城里挺受欢迎的,价格还不便宜。

“秦红这娘们,看着老实,没想到脑子这么活络。”村里人议论着。

小店开张那天,秦红请村里人吃了顿饭。饭桌上,她终于透露了一点关于小李的情况。

“他明年可能出来,具体时间还不清楚。”

村里人这才知道,原来小李不是因为打架斗殴或者偷钱进去的,而是因为替人担责任。

那年,小李在县城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工地上出了事故,死了人。工头慌了,找到小李,说只要他认下工地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这事,承认是工人自己不遵守规定才出的事,公司就给他家五万块钱。

小李想着家里地多,媳妇一个人照顾老人孩子,又要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五万块在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够女儿上学、给老父亲看病用了。

他没多想,就答应了。

谁知道后来事情闹大了,公司翻脸不认账,小李被判了刑,家里连五万块钱也没拿到。

“红啊,这事你怎么不早说,村里人还以为李壮(小李的大名)是犯了什么大事呢。”张爷爷叹了口气。

秦红摇摇头:“说了也没用,事已至此。再说,他替人顶罪这事,传出去对他以后也不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秦红的小店渐渐有了名气,不仅村里人来买,就连镇上、县城的人也会专门开车来采购。

第五年,秦红干脆在县城里也开了个小店,卖得更好了。

“红嫂,你家菜怎么这么好吃啊,比超市里的香多了。”县城里的顾客问她。

“自家种的,不打农药,用的都是农家肥。”秦红笑着说。

每次去县城,秦红都会带上女儿一起。女儿已经上初中了,懂事得很,放学后就在店里帮忘,写作业,等妈妈一起回家。

“妈,你太辛苦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让你和爷爷过上好日子。”女儿看着秦红忙碌的身影,心疼地说。

秦红摸摸女儿的头:“傻丫头,妈不辛苦,妈高兴着呢。等你爸回来,咱们日子会更好的。”

第六年,秦红家的老人走了。

办丧事那天,全村人都来帮忙。秦红跪在棺材前,哭得撕心裂肺:“爹,儿媳没照顾好您,让您走得这么憋屈,儿子不在身边,您到那边也别怪他……”

村里人都知道,这些年,秦红把老人照顾得很好,从没少了一日三餐,冬天屋里热乎乎的,夏天有电扇吹,老人的床单被罩也是一周一换,干干净净的。

老人生病那段日子,秦红几乎不睡觉,天天守在床前。但终究还是没留住人。

送走了老人,秦红把心思全放在了女儿和店铺上。她又扩大了种植规模,请了村里几个闲着的妇女帮忙。

县城的店面也换了个大一点的,还请了专门的营业员。秦红每天往返于村子和县城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秦红以为日子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时,意外发生了。

第七年春天,小李提前出狱了。

那天,秦红正在县城的店里忙活,店员小张跑进来说:“红姐,外面有个男的,说是你丈夫。”

秦红手一抖,手里的萝卜掉在了地上。她放下手里的活,慢慢走出店门。

门口站着一个瘦高的男人,黑黝黝的脸,眼窝深陷,头发剃得很短,手里提着个蓝白相间的编织袋,那是他七年前进去时带的那个。

两人就那么站着,谁也没说话。

小李的眼睛红了,他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回家吧。”秦红轻声说。

回家的路上,两人一前一后,中间隔着几步远,就像两个陌生人。

到了家门口,小李突然站住了。他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家,院子比以前整洁多了,门口种着几盆花,屋顶的瓦也修葺一新。

“爹呢?”小李问。

“去年走的,走得很安详。”秦红说,“当时问过能不能让你回来送送他,但没批准。”

小李一下子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剧烈地抖动着。

秦红站在一旁,没有上前安慰,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

晚上,秦红照例做了一大桌子菜——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排骨汤、还有小李最爱吃的韭菜炒鸡蛋。

“今天女儿不回来吃饭,她学校有晚自习。”秦红说。

“菜太多了,咱们两个人吃不了这么多。”小李看着满桌子菜,有些不好意思。

秦红微微一笑:“习惯了。”

吃完饭,两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小李看着天上的星星,问:“这七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秦红摇摇头:“就那么过呗,一天一天的。”

“我听管教说,你每个月都寄钱和东西来,还经常写信。”小李的声音有些哽咽。

“嗯,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告诉你家里的情况,让你安心。”

小李忽然转过身,面对着秦红:“你为什么不恨我?我明知道替人顶罪是违法的,还是鬼迷心窍去做了,害得你一个人苦了这么多年。”

秦红沉默了一会儿,说:“咱们结婚这么多年,我还能不了解你吗?你心软,又孝顺,想着家里困难,才会做这种傻事。再说了,你又不是真犯了什么大错,我有什么好恨的?”

小李眼眶红了:“这些年,是我对不起你和爹,还有囡囡。”

“行了,别说这些了,都过去了。明天带你去看看我在县城开的店,现在生意不错,你以后可以帮我一起打理。”

第二天一早,秦红像往常一样起床做饭。她熟练地择菜、洗米、切肉,然后点火煮粥。

小李走进厨房,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突然问:“你每天都做这么多菜啊?”

秦红头也不抬地说:“嗯,习惯了。”

“可咱家就你和囡囡两个人,做这么多不是浪费吗?”

秦红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切菜:“不会浪费,剩下的可以中午热一热吃。”

吃过早饭,两人骑着电动车去了县城。

秦红的店开在县城一条老街上,店面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蔬菜、水果和自制农产品,每样都贴着小标签,写着产地和价格。

“这是你一个人弄起来的?”小李看着这一切,有些不敢相信。

秦红点点头:“一开始是我自己种点菜来卖,后来村里人也把菜拿来让我代卖,慢慢就成这样了。”

“你真厉害。”小李由衷地说。

店里的顾客陆陆续续来了,秦红忙着招呼。有熟客看到小李,好奇地问:“这是谁啊?”

“我丈夫。”秦红淡淡地回答。

“哦,就是那个……”客人欲言又止。

“是啊,刚回来。”秦红大方承认。

小李在一旁听着,脸上有些挂不住,但没说什么。

中午,秦红带小李去附近的小餐馆吃饭。点菜时,她熟练地说:“老板,来两份红烧肉套餐,再加两个小菜。”

老板娘笑着说:“红姐,今天带家人来啦?平时你不是只点一份套餐吗?”

秦红笑笑:“嗯,我丈夫回来了。”

吃饭时,小李问:“你平时在这儿吃啊?”

“嗯,中午太忙,回家来不及。”秦红回答。

“那晚上呢?”

“晚上回去做,囡囡放学要吃饭。”

小李若有所思。

晚上回到家,女儿也放学回来了。看到小李,女儿有些陌生和害羞,叫了声”爸”,就躲进了自己房间。

秦红笑着说:“别介意,她这些年没见过你,需要时间适应。”

小李点点头,眼睛有些湿润。

吃晚饭时,秦红又做了一大桌子菜。小李看着这满桌的菜,忽然问:“你是不是每天都做这么多?”

秦红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为什么?就你和囡囡两个人,吃不了这么多啊。”

女儿接话:“妈妈说,要给爷爷吃,还有给爸爸留一份,说你早晚有一天会回来。”

小李愣住了。

“爷爷去世前,我每天都做他爱吃的菜。他走后,我就想着你快回来了,也许哪天你就突然出现在门口,所以每天也做你爱吃的菜。”秦红轻声说。

小李听着,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来。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秦红磕了三个响头。

“这是干啥?快起来!”秦红慌了。

“我对不起你……”小李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秦红把他扶起来:“都过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就行。”

晚上,女儿睡下后,秦红拿出一个账本,递给小李:“这是这些年的收支明细,我都记着呢。咱家现在有两间店,还有十多亩地,每年收入小十万。欠村里人的钱都还清了,还给囡囡存了学费。”

小李翻着账本,看到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心里又是一阵酸楚。

他注意到有一项支出,每个月固定两千元,备注是”救助金”。

“这是什么钱?”小李问。

秦红犹豫了一下,说:“那次事故死的那个工人,留下老婆孩子,挺可怜的。我每个月给他们家寄点钱,聊表心意。”

小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起来:“我对不起你,真的对不起你……”

秦红笑着拍拍他的背:“傻子,哭什么,你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团圆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都知道小李回来了。有人好奇,有人议论,但更多的是祝福。

张爷爷特意来家里看望小李,拍着他的肩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媳妇这些年不容易,你要好好对她。”

小李点头如捣蒜:“我一定会的,爷爷。”

日子慢慢恢复了平静。小李开始帮秦红打理店铺和地里的活,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上手了。

一个月后,小李对秦红说:“我想去看看那个工人的家属。”

秦红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了。

那天,他们开着村里租来的面包车,带着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去了邻县一个偏远的村子。

那家人住在村子最边上的一间土房里。男人走后,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靠种几亩薄田为生。

看到秦红,那妇女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屋里:“红姐,你怎么来了?还带着这么多东西。”

秦红介绍道:“这是我丈夫,刚回来。”

那妇女看了小李一眼,眼神复杂,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请坐,我去倒茶。”

小李看着屋里简陋的陈设,看着墙上贴着的两个孩子的奖状,心里一阵阵刺痛。

喝茶时,小李突然对那妇女说:“嫂子,对不起,我……”

那妇女摆摆手,打断了他:“红姐都跟我说了,不怪你。当初是我丈夫自己不小心,又赶上工地安全措施不到位。你也是被人骗了。这些年,要不是红姐每个月接济,我们家早就撑不下去了。”

小李看着秦红,心里又是一阵感动和愧疚。

回去的路上,小李问秦红:“你是怎么找到他们家的?”

秦红淡淡地说:“当初你进去后,我就去打听了那个工人的情况。知道他家里困难,就偷偷去看望,后来就一直保持联系了。”

“你……”小李哽咽了,说不出话来。

“他们家不容易,两个孩子都懂事,学习也好。等他们上了大学,日子就好了。”秦红平静地说。

从那以后,小李更加努力地工作,帮秦红打理生意,还学会了开车,专门负责往返村子和县城之间的运输。

秦红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县城开了两家店,还在镇上开了一家。他们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红嫂农家”,产品远销到省城,甚至更远的地方。

一年后的春天,小李突然对秦红说:“咱们再生个孩子吧。”

秦红愣了一下,笑着摇摇头:“都老夫老妻了,还生什么孩子。”

“我想补偿你这些年的苦……”

秦红打断他:“傻子,有啥好补偿的。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健健康康的,就是最大的幸福。”

小李看着秦红,眼里满是爱意和感激:“谢谢你等我,谢谢你……”

秦红笑笑:“等啥啊,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回来。”

小李紧紧抱住秦红,在她耳边轻声说:“以后的日子,我来照顾你。”

秦红靠在小李肩膀上,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村里人常能看到小李和秦红一起忙碌的身影。有时在地里,有时在店铺,有时骑着电动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

每天晚上,秦红还是会做一大桌子菜,但不同的是,现在家里真的有五个人一起吃饭了——小李、秦红、女儿,还有那个工人的两个孩子,他们考上了县城的高中,现在寄宿在小李家。

小李常说:“这日子,比蜜还甜。”

秦红则笑着回答:“傻子,等了你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现在这样的日子吗?”

来源:云朵棉花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