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基斯坦军方晒出了击落印度阵风战斗机的现场照片,照片中飞机残骸上嵌有霹雳导弹碎片,这为其击落印军阵风的说法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巴基斯坦空军采用了超视距空战战术,先用预警机和地面雷达锁定印军战机目标,再由巴军战机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利用歼 - 10CE 的态势
印度“阵风”撞山,不是被巴基斯坦打下来的。“阵风”都有过什么战场成绩?
波尔多政治学院教授让・马克・洛朗等称阵风是因飞行员操作失误撞山坠毁。
巴基斯坦军方晒出了击落印度阵风战斗机的现场照片,照片中飞机残骸上嵌有霹雳导弹碎片,这为其击落印军阵风的说法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巴基斯坦空军采用了超视距空战战术,先用预警机和地面雷达锁定印军战机目标,再由巴军战机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利用歼 - 10CE 的态势感知能力优势和霹雳 - 15E 的射程优势,在印军战机来不及反应时将其击落,且巴军战机全部安全返回基地。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穆罕默德・伊沙克・达尔在议会通报印巴空战情况时,明确确认击落印军 3 架阵风、1 架 MiG-29 和 1 架 Su-30 战斗机的是 J-10C 战斗机,并表示巴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第一时间向中国外交使团通报了击落阵风等战斗机的消息。
法国是阵风战斗机的生产国,其专家提出 “撞山说” 可能是为了维护本国武器的声誉和形象,避免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因阵风被击落而遭受负面影响,缓解外界对法国军工产品性能的质疑,保护本国军工产业的经济利益和国际竞争力。克什米尔地区山高路险,天气多变,飞行环境较为复杂,从理论上看,飞行员在该地区执行任务时确实存在因天气或地形等因素导致操作失误的风险。
法国方面提出的 “撞山说” 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如飞机黑匣子数据、详细的地形勘测报告等,仅凭推测难以令人信服。
印度官方未明确承认飞机被巴基斯坦击落,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 3 架飞机的残骸,印度媒体也发布了相关残骸的照片和视频,同时有印度匿名高级官员证实有一架 “阵风” 在空战中损失,但印度空军拒绝透露细节,这种模糊的态度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
印巴双方在冲突期间及之后都进行了大量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巴基斯坦通过公布现场照片等方式来证明己方战果,而印度则试图通过否认和辟谣来维护自身形象,双方在信息领域的交锋使得真相更加难以辨别。目前尚未有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客观的调查,并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结论,这导致各方说法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
———
法国阵风战斗机是一款比较厉害的 4.5 代战机:
采用先进的双三角翼加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兼具三角翼的稳定性和鸭翼的增升效果,既改善了起降性能,又能在空中完成各种复杂战术动作,使战机在起降状态下能获得较大的升力,具有短距起降能力,起飞滑跑距离只需 400 米左右。
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8-2 马赫,低空最大速度1390 千米 / 时,实用升限15500米,作战半径1800千米,转场航程3700千米,具有较高的速度、良好的机动性和较大的作战半径,能快速抵达作战区域,执行各种任务。
装备两台斯奈克玛公司的M88-2 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5.6 千牛,推重比达10 级,为战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其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机动性和敏捷性。
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在 200公里外发现目标,并同时追踪 8个目标,对4-6个目标实施自动攻击,具备较强的战场感知和多目标作战能力。
采用红外和电视系统作为雷达探测系统的补充,兼具红外探测、诱饵、雷达告警和干扰、导弹来袭告警等功能,导航方面可依靠内部数据库进行地形规避,对战机低空突防很重要。
飞行员可通过机舱内的多功能显示器以及宽视野抬头显示器察看作战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指令式人机交互,提高作战效率和飞行安全性。
共有14个外挂点,可挂载 “米卡”“流星” 空空导弹、“飞鱼” 反舰导弹、ASMP 核巡航导弹、各种制导炸弹以及30毫米 “德发” 机炮等,能够执行空中格斗、对地打击、反舰作战、核威慑等多种任务,真正实现了 “一机多用”。
- 较大的载弹量 :最大外挂载荷 9000千克以上,可携带大量武器弹药,具备较强的火力打击能力,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对多个目标进行攻击。
采用了先进的一体化设计,机身表面平滑,进气道采用 D形设计并设计成乘波形状,使雷达反射波偏转到特定方向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同时采用复合材料结构,机身表面添加铁氧体涂层等,降低了其雷达反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隐身性能,减少了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阵风战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升,能够满足各国空军的需求,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阵风战斗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隐身性能相比五代机仍有差距,在面对先进隐身战机时,其雷达反射面积较大,可能较难先敌发现并实施打击;在一些国际竞标中,也曾因机体较小导致航程、载弹量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以及当时机载雷达的侦测距离和所搭载制导导弹的射程较近等问题而落败。
———
法国阵风战斗机在战场上:
阿富汗战争期间,法国从 2001 年起投入了 2500 名军人,动用阵风战斗机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目标进行轰炸。阵风战斗机主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由于阿富汗塔利班当时几乎无空军力量,阵风没有遭遇敌方战斗机的拦截,基本处于 “无对抗” 的状态,其任务主要是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和侦察等。在阿富汗作战中,阵风战斗机展示了较高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2006年11 月,完成在阿富汗的第一次空袭任务,轰炸了塔利班藏身的洞穴,且无论天气状况如何都能执行任务。2007年 3月21 日至4月 7日的 “美洲狮行动” 中,三架阵风战斗机共执行了16 架次作战任务,投下32 枚炸弹。
2011年 3月19日联合国通过1973 号决议后,法国空军率先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阵风战斗机参与了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其主要任务包括摧毁利比亚的防空系统、轰炸政府军的据点、打击装甲部队等,同样没有与敌方战斗机进行过正面交锋。在利比亚战争中,法国海军 “戴高乐” 号航母搭载的阵风 M 首次实战,执行了超过30% 的联军空袭任务。在 “哈米斯行动” 中,8架阵风在无电子战飞机支援情况下,精确摧毁了卡扎菲军队的指挥中心,开创了中型舰载机独立执行战略打击任务的先例。
2013年1月11日法国出兵马里,阵风战斗机参与了对马里北部恐怖分子的空袭行动,为法军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主要执行对地攻击和侦察任务。在马里反恐作战中,阵风战斗机多次成功空袭恐怖分子的据点和车辆等目标。2017年,两架阵风战斗机在接到情报后17分钟内完成识别打击流程,歼灭了一支正在转移的恐怖分子车队,展现了其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能力。
2015年9月27日,法国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 “伊斯兰国” 目标实施空袭,阵风战斗机参与其中,主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对 “伊斯兰国” 的基础设施、军事目标等进行轰炸。在叙利亚战场,阵风战斗机多次执行轰炸任务,对 “伊斯兰国” 的设施和武装造成了一定损害。2018 年4 月14 日凌晨,美英法三国联手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法国有 4 架阵风战斗机参与,发射了 12 枚 SCALP 导弹,对叙境内所谓的化学武器研发中心等 3个目标实施了打击。
2014年至 2018年,在打击 ISIS 的 “夏马风行动” 中,法国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参与了多次空袭任务,主要针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 ISIS 目标进行轰炸。创造了单日 6 架次、投掷 24枚 GBU-12 的纪录。2017年摩苏尔战役期间,其 TALIOS 光电吊舱引导的激光制导炸弹,在城区环境中实现了1.5 米级的 CEP(圆概率误差),展现了较高的打击精度。
2025年5月 7 日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参与了对巴基斯坦的空袭任务,试图对巴方目标进行打击,但遭到巴方的强烈抵抗。在这次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 - 10C 战斗机击落了印度的 3 架阵风战斗机,这一结果引发了国际军事界的广泛关注。
来源:溜达溜达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