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特别推出20余道“荣昌味道”小碗菜,每份菜品价格3元至18元,游客可以“一站式”品尝荣昌本土特色美食;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游客花15元就能在政府食堂品尝徽州刀板香,扫码还能获取周边民宿、手工作坊的优惠券;在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食堂主
这个“五一”假期,许多游客解锁了一项新体验——在政府大院里吃食堂。
在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特别推出20余道“荣昌味道”小碗菜,每份菜品价格3元至18元,游客可以“一站式”品尝荣昌本土特色美食;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游客花15元就能在政府食堂品尝徽州刀板香,扫码还能获取周边民宿、手工作坊的优惠券;在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食堂主打“鲜辣衢州”风味,18元一份的套餐丰盛管饱,还有风味小吃赠送……放在过去,这些场景难以想象。庄严的政府大院,如今成了游客歇脚、吃饭、聊天的“城市客厅”。而这些看似是应对假期客流量增长的小妙招,实则是一场公共服务理念的温情变革。
曾几何时,政府大院的门槛在老百姓心中带着几分“神秘感”。而如今,在网络上热传的视频中,政府食堂还未开餐,门口已排起长龙,大家举着手机拍照。进入食堂,游客更是穿梭食堂“打猎”:50公斤小龙虾不到一小时售罄“告急”,500多公斤米饭两个小时被“一扫而空”,3元猪油泡粑、5元黄凉粉等小吃半小时“见底”……据说,食堂里的饭碗消毒柜还因超负荷运行一度“罢工”。
就是在这种生机勃勃的画面中,饭菜的热气消融着距离感,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更是消解着那份“神秘感”。
从经济视角看,这也是一笔精明的“文旅账”。假期景区一碗普通面条动辄三四十元,而政府食堂十几元的套餐,有荤有素还有汤,价格锚定效应直接拉满。游客省了钱,政府赚了口碑,地方美食还借机“出圈”,尤其是游客在朋友圈“炫”着平价特色美食发“九宫格”,无意中完成了城市文化的二次传播。这种“舌尖上的政务公开”,既缓解了假日经济痛点,又让地方特色悄然植入游客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假期,多地将“人民政府”四个字“翻译”成了吃得上的热乎饭、停得了的免费车位和看得见的笑脸。免费停车位传递着“这座城市欢迎你”的态度,机关食堂的热乎饭传递着“吃好喝好都是自己人”的情感,平价饭菜赚取的是城市口碑的“长期主义”。当“为人民服务”从墙上的标语变成可感可触的热饭与座椅,老百姓收获的不仅是假日经济的实惠,还是一份尊重,以及“这座城市拿我当自己人”的感受。
当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文关怀巧妙结合,迎来的就是“流量”变“留量”。毕竟,谁能拒绝一座连政府大院都为你亮着灯、留着饭的城市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陕西大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