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重读《穷查理宝典》,突然被芒格一句话戳中:"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却不知道如何让时间为自己工作。"
最近重读《穷查理宝典》,突然被芒格一句话戳中:"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却不知道如何让时间为自己工作。"
作为一个曾在写字楼里熬了五年的 "打工人",我太懂那种每月盯着工资条算房贷的滋味,稳定得像一潭死水,却又藏着随时被裁员的恐慌。
其实这个时代,早就不是只能打工的时代了,甚至不夸张的说,赚钱的路子遍地都是,但很多人脑袋里只有打工。
因为赚钱的路子太多了,我不可能一一说给大家,所以这篇文章咱不了具体的赚钱路子,咱们来聊聊赚钱的底层思维认知和一些赚钱思路方向,帮助大家更好的多元化赚钱!
这篇文章呢,我会结合芒格的智慧跟大家分享。
“股神”巴菲特的大名您应该听说过吧?结果呢,巴菲特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全都归功于芒格,还说:“是查理让我开了眼,让我很快从猩猩变成了人,要是没有他,我得穷得多。”
可以讲,芒格就是巴菲特背后的那个厉害人物!
不多啰嗦了,这就进入正题!
在大多数人眼中,打工是稳定的代名词,每月按时领取固定工资,仿佛就拥有了生活的安全感。
但芒格告诉我们,这种稳定其实是一种假象,打工思维本质上是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固定价格出售给他人,限制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真正的稳定不应依赖于一份工作,而是具备多元的收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芒格曾说:"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放在赚钱这件事上,我们不仅要学习工作技能,更要学习创造收入的方法。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单一的收入来源就像一艘只配备了一个引擎的船,在复杂的商业海洋中,很容易因引擎故障而停滞不前。
有了多元收入,就有了多个引擎,能让我们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前进的动力。
芒格早年作为律师时,并未将自己局限于法律职业。
1960 年代,他与客户布斯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当时正值洛杉矶人口激增,芒格敏锐地察觉到帕萨迪纳市的土地价值潜力。
他们投入 10 万美元,在加州理工大学对面开发公寓,通过优化设计和精准选址,三年后收回 50 万美元。
随后,芒格继续扩大投资,开发单层小别墅,同样大获成功。
短短几年间,他通过房地产投资积累了 140 万美元的财富,这在当时堪称巨额,这种多元收入模式不仅让他摆脱了单一职业的束缚,更培养了他跨领域的商业洞察力。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每天过着 "两点一线" 的打工生活,抱怨着工资不够高、晋升没机会,却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发新的收入渠道。
他们被打工思维束缚,认为只有换一份更好的工作才能提高收入,却忽略了身边的无限可能。
例如,程序员可以利用编程技能开发副业,设计师可以承接外包项目,甚至普通上班族也能通过自媒体分享经验获得收益。
接下来说说怎么开启多元收入!
先去梳理资源清单,列出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现有资源,找出三个可以变现的方向。
接着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小时,学习与这些方向相关的知识。
例如,想做自媒体就学习文案写作和视频剪辑,想做副业就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
随后小规模试错,在周末或业余时间,尝试开展相关项目。
比如直接在社交媒体发布作品吸引粉丝,逐步验证商业模式。
很多人认为,要想赚大钱,必须抓住大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脉投入。
但芒格提醒我们,商机往往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那些看似微小的需求,只要能够精准满足,就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芒格强调:"要学会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自己的。" 在商业世界中,无数成功的案例都是从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开始的。
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更愿意为能够解决自己实际小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买单,这些小需求看似琐碎,但汇聚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1972 年,芒格和巴菲特以 2500 万美元收购喜诗糖果,当时该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仅 800 万美元,但芒格看到了其背后的无形资产价值。
喜诗糖果在加州拥有极高的品牌声誉,消费者愿意为其高品质的手工糖果支付溢价。
收购后,喜诗糖果通过每年小幅提价和精细化运营,税前利润从 1972 年的 208 万美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8200 万美元,累计为伯克希尔贡献利润超 13.5 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这次投资改变了巴芒的投资理念,促使他们转向重视品牌和护城河的长期持有策略,直接为后来投资可口可乐等巨头奠定了基础。
喜诗糖果的成功证明,真正的商机往往藏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中。
芒格没有被账面资产束缚,而是看到了品牌忠诚度和消费特许权的价值。
这种从细微处洞察商业本质的能力,正是发现隐形商机的关键,正如喜诗糖果通过 "家庭自制" 的品牌定位和严格的品质控制,在竞争激烈的糖果市场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地位,小需求也能成就大生意。
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小区里、办公室里,还是学校里,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需求。
比如,上班族需要快速便捷的午餐,学生需要高效的学习工具,宝妈需要安全可靠的育儿产品。
这些小需求就是潜在的商机,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例如,有人发现上班族对健康零食的需求,于是推出低糖、高蛋白的办公零食包,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年销售额破千万;还有人针对宝妈群体开发母婴用品租赁平台,解决了婴幼儿用品闲置率高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家庭育儿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涌现,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慧眼!
那我们如何去挖掘这些小需求呢?
首先去写需求日记,连续一周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三个不便或需求,例如 "上班路上买早餐排队时间太长"" 找不到可靠的宠物寄养服务 " 等。
接着市场验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社交媒体投票,分析这些需求是否具有普遍性。
例如,在小区业主群询问有多少人需要上门洗衣服务。
接着进行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针对其中一个需求,制作简单的解决方案原型。
例如,想做宠物寄养服务,可以先在圈子里发布信息,提供临时寄养服务,收集用户反馈后再优化流程。
在传统观念里,个人品牌似乎只是明星、企业家等公众人物的专属,普通人觉得自己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打造个人品牌。
但芒格认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品牌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资产,它能让我们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赚钱机会。
芒格说:"如果你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就是让自己不断提升、配得上更多机会的过程。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个人品牌是个人在他人心中的一种认知和印象,良好的个人品牌能够建立信任,吸引更多的资源和合作机会。
芒格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投资家,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智慧导师。
他通过《穷查理宝典》一书,将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人生哲学和投资理念系统地呈现给读者,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必读书目。
此外,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上的发言,以及担任好市多独立董事的经历,进一步强化了他在商业领域的权威形象。
这种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不仅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还使他的观点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例如,他对好市多 "极致性价比" 商业模式的推崇,直接推动了该公司的股价增长。
芒格的个人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知识输出和价值观传递逐渐形成的。
他在《穷查理宝典》中分享的 "逆向思维"" 能力圈理论 "等,不仅帮助投资者避免错误,更成为个人成长的宝贵指南。
这种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思想影响力的过程,正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核心。
想想看,在同一个行业里,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更多的合作机会,而有些人却默默无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品牌不同。
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人,就像一个发光体,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例如,一位程序员如果在技术论坛上持续分享高质量的代码教程和项目经验,就会被同行认可为专家,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位健身教练如果通过短视频展示专业的训练方法和成功案例,就能吸引更多客户,甚至推出自己的线上课程。
那我们普通人具体该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呢?
首先要明确个人定位,确定自己想要在哪个领域建立个人品牌。
例如,如果你擅长理财,可以定位为 "理财规划师";如果你热爱美食,可以定位为 "美食博主"。
接着要制作内容矩阵建设,在自媒体平台上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文章、视频、音频等。
例如,理财规划师可以每周发布一篇理财知识科普文章,同时录制短视频讲解投资技巧。
最后要线下影响力拓展,积极参与行业活动、研讨会或培训课程,与同行和潜在客户建立联系。
例如,参加理财行业峰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在健身房举办免费公开课,展示专业能力。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来源:阿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