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原的秋季,向来短而紧张,昨天还是汗衫短裤,瞬间可能就得西装革履。“三秋”大忙就是秋的紧迫逼出来的,一边要收获金色,一边要播种来年,田野里那骂骂咧咧的欣喜,正是农人满足中的抱怨……
一夜疾雨,就将满天的暑气杀了个威风全无。从栾树梢上开始擎起那红红的“火把”得知,秋天来了。
中原的秋季,向来短而紧张,昨天还是汗衫短裤,瞬间可能就得西装革履。“三秋”大忙就是秋的紧迫逼出来的,一边要收获金色,一边要播种来年,田野里那骂骂咧咧的欣喜,正是农人满足中的抱怨……
认识秋风,是五十年前。
那年麦收季节我随大潮下乡插队,插队第二天就赶上“三夏”开镰,累得简直不知道何为东西哪是南北,可那只有几天功夫,缓过劲来便认为农村的苦与累有些夸大其辞了,一个“三夏”不就是少睡几个懒觉就挺过来了,啥呀?!
锄草,浇地,懒懒散散呼呼悠悠三个月后,秋风渐起,满眼金黄,我这个自以为和农民没有什么差距的“棒小伙儿”才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一个生产队几百口人,男女老少都出动能到地里抢收抢种的也不过八十多号人,百余亩红薯要刨要切,百余亩玉米要割要掰,几十亩水稻要收要打,百余亩烟叶要摘要烤,还有二百多亩麦田要耕要种,交织在一起简直让生产队长急得骂娘,不骂不行啊,没有拖拉机没有机械没有电,全凭几十个劳力的双手十几头磨磨腾腾的老牛,一个多月里简直是天天夜半收工扒明就起,有时吃着饭就睡着了,扶着犁也想打盹。
终于将麦子种上我请假回到城里,妈妈看见我便泪水如注。那个秋天,让我明白了许多;那个秋天,让我开始懂得社会;那个秋天,让我知道了中国历史何以如此绵长!
那样的秋天,我在农村经历了五个。那五个秋天告诉我:落后就要忍受痛苦,保守就得付出血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耕作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我是在第五个秋天离开乡下的,离开时的思索一直跟了我很久很久……
夏末秋初,大洋彼岸来了一位朋友,让我陪他到邻县办点事,途中,既路过了“唰唰”齐唱的玉米大田,也路过了枝头弯弯的成片果园,从未在中国农村呆过的朋友好奇,拉着我拐进了农家小院:“你种得地多么?”
“不多,五口人六亩地。”农家大嫂挺能说。
“生活还行吗?”朋友显然对大嫂家的房屋与装饰发生了兴趣。
“当然可以,吃粮自己种,还能打工挣个钱,如今粮价又在涨,今年呢,要比去年更有钱。”大嫂的话让我怀疑她是否受过专门的培训。
“累吗?”海外友人显然记得我对他讲过的插队故事。
“累能换来钱,累点好!”农家大嫂的话让我这位朋友非常满意,手中的摄象机一直晃了几十分钟。
友人走后,我又一次陷入了长思:同是一片土地,同是一种劳作,同种一样作物,同样挥撒汗水,为何彼时是苦此时是乐?为何当年惹人流泪,如今传播甘甜?
枝头叶已红,又是秋风渐起时……
来源:钟燕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