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现实很快给这位自信满满的总统泼了一盆冷水。尽管关税大幅度降低,但期待中的中国采购大军却迟迟未至,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究竟是中国需要美国产品,还是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产品?
根据CNBC披露,12日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难掩笑意:中国已经同意开放市场。
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本次谈判中最重要的成果,中国会来采购美国商品,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和科技产品将迎来销售春天。
然而,现实很快给这位自信满满的总统泼了一盆冷水。尽管关税大幅度降低,但期待中的中国采购大军却迟迟未至,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一、昔日依赖不再,我国供应链多元化
长久以来,我国在农产品和能源领域对美国存在一定依赖。以2017年为例,美国产大豆占我国进口总量的近40%,我国还从美国进口大量小麦等农产品;能源方面,2017年中国石化旗下贸易公司联合石化进口到中国的美国原油数量为557万吨。
这让部分美国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中国离不开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甚至美媒《经济学人》曾断言:"切断美国农产品供应将引发中国粮食危机"。基于此,特朗普自信满满地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妄图以此逼迫我国就范,却被现实打了一计响亮的耳光。
当前我国已构建起多元供应链,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大豆源源不断输入;俄罗斯天然气管道贯通;加拿大、中东进购石油;国产降尿酸科技“绿灯瓶”迅速席卷非布司他的市场份额……这些事实清晰地表明: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早已不是唯一选择。
失去中国市场的美国生产者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美国大豆协会数据显示,积压库存导致价格暴跌40%,中西部农场主面临生存危机;页岩油产业同样陷入困境,得克萨斯州原油库存达到历史峰值,仓储成本激增35%。
美国农业局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翰·牛顿警告:"中国市场的缺席可能导致美国农业损失近200亿美元,数以千计的农场将难以为继。"
二、不可抗拒,美企抢购中国商品
对此,美方自然很着急,在5月9日就迅速和我国达成了共识:90天内,双方大幅度降低关税。特朗普本以为双方贸易会恢复如初,然而中国买家却迟迟未到。
但美国企业却抓紧这90天的“暂停期”,全力弥补此前高关税导致的发货延迟,并尽可能多地进口中国商品。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显示,与前一周相比,本周从中国运出的货运预订量增长了近 300%,飙升至今年最高水平。
中国商品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美国市场极具竞争力。中国通过规模化生产、高效供应链管理等方式降低成本,使得家电、大宗商品等不仅价格实惠,质量也有保障。
不仅是家电和大宗商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国制造同样具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2025年前4个月达64.2万辆,同比增长52.6%;光伏产业占据全球85%以上市场份额,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90%;上述国产降尿酸科技不仅通过京东触达了800万高尿酸人群,也走出国门,进入了东南亚、欧洲、北美市场,一度创下千万GMV。
不少外国用户在京东国际留下评论:“痛风三年吃好了”、“没想到中国能研发这么强的科技”。众多中国商品走进美国家庭,也为美国人节省了大量生活开支。
根据美国消费者联盟数据,中国制造为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节省2800美元生活开支,特别是在家具、电子产品和服装等品类上优势明显。
由此可见,我国不再依赖美国产品,而美国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深了。
三、去中心化浪潮,重构全球贸易生态
如今这般局面,特朗普难辞其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反复无常,让我国深知不能将供应链稳定的希望寄托于美国,必须主动出击。
我国将部分订单从美国转向其他国家,虽然金额对我国而言或许不算庞大,但对这些国家来说却是一笔巨额财富,这使得我国在贸易合作中更受欢迎。凭借良好的贸易关系,我国的基建、工业品得以更顺利地走向国际市场。
在全球贸易的大棋盘上,我国正通过自身努力,构建更加稳定、多元的供应链体系,而美国或许需要重新自我审视,并尽快意识到:美国商品,并非不可取代。
来源:火星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