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在行走中打开不一样的“思政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7:43 2

摘要:在先进的羽绒服智慧科技园中见证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斑驳的古城墙下聆听历史和文化的回响;在连接古今的博物馆内感受文化精神的千年传承……近年来,青州市积极探索思政研学课,将思政教育的课堂从书本延伸至生活,从历史贯通到未来,让广大学子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了解家乡

在先进的羽绒服智慧科技园中见证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斑驳的古城墙下聆听历史和文化的回响;在连接古今的博物馆内感受文化精神的千年传承……近年来,青州市积极探索思政研学课,将思政教育的课堂从书本延伸至生活,从历史贯通到未来,让广大学子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了解家乡,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产业之光:以匠心与创新书写时代答卷

走进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智慧工业园,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开启了对“中国制造”的深度认知。进入园区,数字化生产线与智能化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让课本中“工业4.0”的概念变得鲜活直观。在羽绒服博物馆内,从手工缝制到智能温控技术的百年演进史,不仅仅是一部行业发展的缩影,更映射出中国制造业从“追赶”到“领跑”的奋斗足迹。驻足于设计工作室,学生目睹了一件件羽绒服如何从图纸上的线条蜕变为时尚单品,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对每个细节的极致追求。

最令学生感到震撼的,是电商直播车间里“数字营销”的实时战场。镜头前的主播以专业能力点燃屏幕另一端人们的消费热情,后台数据大屏上跳动的成交额与物流分拣中心的自动化流水线交相辉映,勾勒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图景。

“这堂思政研学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原来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如此充满生命力。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全新的思考。”该校学生田乐元感慨道。

这场“产业探访”的终点,落在新品发布中心的霓裳光影中。当科技感与东方美学交融的坦博尔羽绒服在T台上绽放光彩,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设计”的崛起,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具象表达。正如企业负责人王丽莉对学生的深情寄语:“产业强国的未来,需要你们用创新思维与踏实行动去书写。”这句话悄然在学生心中埋下了职业理想的种子。

古城之脉:以历史密码激活文化基因

青州古城墙巍然屹立,青砖缝里藏着600年的风雨沧桑。在古城墙脚下,思政课教师化身“导游”,为学生讲解古代城市规制:“青州作为明清时期的军事重镇,城墙不仅是防御工事,而且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你们看,这‘马面’‘敌楼’的构造,既体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也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当学生亲手触摸城墙上斑驳的弹痕,聆听抗日战争时期青州军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悲壮故事,那段尘封的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精神丰碑。

古街上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老字号店铺的幌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学生穿梭在“昭德古街”“偶园街”,探访百年老茶馆、传统手工作坊,听老匠人讲述“隆盛糕点”的传承故事……

坐落在古街上的偶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偶园的亭台楼阁间,处处彰显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智慧。“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峰则泰华千仞。”思政课教师指着假山叠石说,“这种‘借景’‘框景’的手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想象,也暗含着‘以小见大’的奇妙构思。”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园子里,学生惊讶地发现,每处匾额、每副楹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北海世家”冯氏故居,思政课教师讲述了冯氏家族“一门五进士、父子俱翰林”的传奇,以及他们“耕读传家、清廉为官”的家风家训。“原来,优良家风才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龙泉学校学生孙琪上完思政研学课后有感而发,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了这句话。

文明之根:以千年文脉滋养精神家园

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龙兴寺佛教造像,以其“东方维纳斯”般的微笑,成为思政研学课鲜活的文化教材与精神图腾。从史前文明的陶器、商周青铜的狞厉之美,到汉唐丝路的多元交融,学生在文物长河中探究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汉代的青铜镜,从北朝的佛教造像到明代的状元试卷,每件展品都是青州历史的“基因密码”。

“为什么青州能成为‘三贤祠’所在地?”在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的展陈前,思政课教师抛出问题。原来,这三位宋代名臣都曾在青州任职,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等为民情怀。“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些刻在石碑上的古训,与思政课教师的教诲形成跨越千年的呼应,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爱家乡,从来都与为民服务的担当紧密相连。

在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点参观了“海岱日新”展厅,了解青州作为“东夷文化核心区”“齐鲁文化富集地”的独特地位。“原来,我的家乡曾是‘九州’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实验中学学生刘梦阳在参观后激动地说。当抽象的课本与具体的文物证据链对接,当“何以中国”的命题与脚下土地的故事交织,爱国爱家乡的种子已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思政研学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绝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要将课堂搬到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前沿等,让学生在触摸历史脉络、感知时代脉搏、体悟发展成就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青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瑞涛表示。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