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朝者,言公妄杀人,蜀人恐且乱矣。上遣中贵人驰视之。使者入其境,居人行旅,争道公善。使者问杀妖人事,其父老皆曰:“杀一人可使蜀数十年无事。”使者问其故,对曰:“前乱蜀者,非有智谋豪杰之才,乃里闾无赖小人尔,惟不制其始, 遂至乱也。”使者视蜀既无事,又得父老语,
榜题“二郎”花钱 泉水阁藏品
社会接受与传播
1、《宋会要辑稿礼二0》 灌口大王
大王祠。灌口大王祠,在夔州云安县西。徽宗崇宁四年七月封昭惠灵显王庙。
2、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李冰神子 灌口
《欧阳文忠集》卷三十二《程琳(987-1056)墓志铭》言:
蜀州妖人有自号李冰神子者,署官属吏卒,聚徒百余人。公命捕置之法。而谗
之朝者,言公妄杀人,蜀人恐且乱矣。上遣中贵人驰视之。使者入其境,居人行旅, 争道公善。使者问杀妖人事,其父老皆曰:“杀一人可使蜀数十年无事。”使者问其故,对曰:“前乱蜀者,非有智谋豪杰之才,乃里闾无赖小人尔,惟不制其始, 遂至乱也。”使者视蜀既无事,又得父老语,还白,于是上益以公为能。
对于此事,曾巩(1019-1083)《隆平集》卷八《程琳传》云:
(程琳)知益州,蜀人岁为社会以祀灌口。琳曰:“往时不诛李顺,故大乱。” 乃捕为首者戮之,余百数配内地。
南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二三《官政治绩·程文简》条:
程琳知益州……蜀州有不逞者,聚恶少百余人,作灌口二郎神像,私立官号, 作士卒衣装,铙鼓箫吹,日椎牛为会……有白其事,琳皆捕而戮之,曰:“李顺由此而起多今锄其根本,且使蜀中数十年无恙“。
3、晏殊撰《马忠肃公墓志铭》(马亮959年-1031年)灌口丛庙
晏殊(991-1055)撰《马忠肃公墓志铭》,述马亮(959年-1031年)任西川转运副使时曾下令:
灌口丛庙,一方岁祠,并将戒械,跨逾境邑,僭乱仪章,申令禁革用惩非法。
4、北宋石介景祐三年(1036)撰《记永康军老人说》 灌口祠
石介(1005-1045)于景祐三年(1036)任嘉州军事判官时,有《记永康军老人说》 一文记述李士衡斥罢祭赛灌口二郎原因云:
蜀人生西偏,不得天地中正之气,多信鬼巫妖诞之说。有灌口祠,其俗事之甚谨,春秋常祀,供设之盛,所用万计,则皆取编户人也。然官为之聚敛,盖公私受其利焉。民苦是役过于急征暴敛。公曰:聪明正直之谓神,彼果能神,则是既聪明且正直也,岂有聪明正直之神,推剥万灵之膏血,以为己奉哉?果不能神,又何祀焉?遂止之。
二郎真武花钱 刘路藏品
5、《宋会要辑稿礼二0》嘉佑八年1063年 :郎君神
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庙广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昭)[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命去王号,至是军民上言,神尝赞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应感公。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高宗绍兴元年十二月依旧封昭惠灵显王,改普德观为庙。旧号护国灵应王,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赐普德观额。至是〔宣〕抚处置使张浚言:真人之号,悉从仙仪,非威灵护国,血食一方之意。于是有诏改封焉。六年四月,加「威济」二字。二十七年九月,加封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王子曰十五郎、十八郎,绍兴七年闰十月并封侯,曰通利侯、勇应侯。二十七年九月,加封曰济美通利侯、昭贶勇应侯。庙中从神郭舍人威济侯妻,绍兴七年闰十月封正利夫人。
6、《宋会要辑稿 四镇》“昭惠灵显王庙”条 灌口大王祠
庙在夔州路夔州云安县西灌口大王祠,旧封应感公,徽宗崇宁四年七月封。
7、《宋会要辑稿礼二0》李相公
安定李相公祠,在遂宁府小溪县。徽宗崇宁四年六月改封昭惠灵显王。政和八年加封昭惠灵显真人。
8、北宋赵抃《古今集记》:二郎
赵抃(1008-1084),字阅道,自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北宋名臣,死后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27岁时进士及第,四次入蜀,三次治杭,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直至元丰二年(1079年)72岁时告老还乡。元丰七年(1084年)辞世,去世后被神宗皇帝追封谥号“清献”。
北宋赵抃《古今集记》把李冰治水之功,基本归于“其子二郎”身上,言:
李冰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压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十数州稻田。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9、北宋《事物纪原》神宗元丰年间 :灵惠侯 灌口二郎神 郎君神
《事物纪原》宋高承编撰。成书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卷七记载云:
“元丰时,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会要》所谓冰次子。郎君神也。今上即位,敕封灵惠侯。”
10、北宋李廌《德隅斋画品》(1098—1103):灵惠应感公、灌口二郎:
灵惠应感公像 秦蜀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蜀人德之,祠于灌口,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燄然。
北宋李廌(1059-1109)。元符元年(1098)赵令为襄阳令,行囊中贮带名画,李加以评鉴,辑此《德隅斋画品》。所以,此画品之撰,乃在元符元年(1098年)之后。所以,文中使用了灵惠应感公,因为这个敕封,乃是在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所颁布。所以,此画,此品,当在元符元年1098之后,而在二郎神的新敕封昭惠灵显王的崇宁二年1103年之前。
11、北宋哲宗元祐初(1086年—1089年)张商英《元祐初建关三郎庙记》: 二郎
北宋张商英为山西当阳玉泉山撰《元祐初建关三郎庙记》载:“李冰治水患,庙食于蜀之离堆,而其子二郎以灵化显。“
元祐时限为1086年—1094年,元祐一共九年,所谓元祐初,宽泛划分,以前四年为限,当无问题。
12、宋代朱彧撰《萍州可谈》北宋哲宗时期 二郎
宋代朱彧撰《萍州可谈》中有“李端愿不事鬼神”条,记载了当时患者去二郎庙请圣水的状态:
驸马都尉李端愿居戚里,最号恭慎,既失明,犹戒励子弟,故终身无过。时京师竞传州西二郎庙出圣水,治病辄愈。李素不事鬼神,一日其子舍有病稚,家人窃往请水。李闻大怒,即杖其子。且云:“使尔子果死,二郎岂肯受枉法赃故活之耶?若不能活,又何求?” 李端愿,字公谨,李遵勖子,李端懿弟。以穆献公主恩,七岁授如京副使,四迁为恩州团练使。
李端愿为宋潞州上党人,李端懿弟。以外戚七岁授如京副使。历知襄、郢二州,本路转运使献羡财数十万被赏,端愿上言其常赋三折,民不堪苦,遂夺赏。英宗初,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进对劝帝亲揽权纲,以系人心,不宜退托而失天下望。神宗时以太子少保致仕。哲宗立,进太子太保。可见亲历民间请二郎神圣水治病事件的李端愿,本身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而哲宗封二郎灵惠应感公的缘由即为京城疫情,哲宗在位共十五年,元祐为第一个年号,所以哲宗元祐二年封二郎神,也等于刚刚即位的第二年就进行的敕封。可见,二郎神对疫情发生作用,非常可能在神宗朝就开始了。
二郎出巡花钱 心心藏品
13、北宋李献民《云斋广录》哲宗绍圣间(1094年—1098年)李二秀才 灌口神君
《云斋广录》是北宋李献民编撰的一部重要的笔记杂集,该杂集按内容可以分三个部分,此书八卷,《后集》一卷(内府藏本)。第一部分为“士林清话”(卷一),记述了北宋中期12位朝野名士的遗闻轶事;第二部分为“诗话录”(卷二、卷三),载宋人诗歌,共辑录28条诗话;第三部分为北宋传奇作品(卷四至卷八)。
《新雕云斋广录》八卷《后集》一卷,白麻纸印本,避北宋帝讳,有政和辛卯李献民自序。潘氏《滂喜斋藏书记》定为北宋政和间刊本。李献民,字彦文,廪延(今属河南延津)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生平不详。所以,综合来看,《云斋广录》大致为北宋中后期成稿。
北宋·李献民《云斋广录·卷五 丽情新说上》西蜀异遇
宣德郎李褒,字圣与,于绍圣间调眉州丹棱县令。下车日,布宣诏条,访民利病?居数月,邑人大称之。其公舍之后有花圃,圃之中筑一亭,名曰九思。其子达道,每进修之暇,以此为宴息之地。达道一日独坐于其间,忽于花阴柳影之中,闻抚掌轻讴,其音韵清婉可爱。生遂潜往观焉。见一女子,年十四五许,缓移莲步,微辍香鬟,脸莹红莲,眉匀翠柳,真蓬岛之仙也。生复避于亭上,沉思久之,以谓娼家也,则标韵潇洒,态有余妍,固非风尘之列,以谓良家也,则行无侍姬,入无来径,亦何由而至此。疑念之际,则女子者嶷然已至于亭下。生谓之曰:「娘子谁氏之家,而独游于此地?」曰:「妾君之近邻也,姓宋,名媛,行第六。适因兰堂睡起,选胜徐行,覩丽景和风,暖烟迟日,流莺并语,紫燕交飞。妾乃春思荡摇,幽情拂郁,攀花折柳,误踰短垣,入君之圃。不为从者在兹,岂胜惭羞愧。」生曰:「汝必严亲在堂,久出而不返,宁无怪耶?」曰:「妾幼失怙恃,继亡兄嫂,今姊妹数人,唯妾为长。」生复询之曰:「汝还有所适否?」媛逡巡有赧色,乃谓生曰:「妾未尝嫁也。然则君尝娶乎?」生应之曰:「方议姻连,而为谐佳匹。」媛乃微笑,顾谓生曰:「如妾者,门阀卑微,容质鄙陋,还可以奉苹蘩者乎?」生曰:「某孱弱之躯,幸无见戏。」媛曰:「第恐兔丝蔓短,不能上附长松,安敢厚说君子。」生窃自喜,遂与过亭之西,欲与之合。则曰:「宁当款曲,容妾归舍,近晚复来于此,君无他往。」言讫而去。生候之,坐不安席,侧身以待。顷之,红日西下,碧云暮合,钟动尽□□□楼古木,而星斗灿然。生忽闻异香馥郁,乃拭目而望焉,则媛冉冉而至矣。生起迎之,谓媛曰:「子之来此,得无贻婢仆之疑乎?」媛曰:「无畏无畏。」乃相与携手,入生之寝所。须臾,生备嘉肴旨酒,相与敍话,各尽所怀。至夜阑,衣卸薄罗,裀铺市绣,芙蓉帐悄,云雨声低,曲尽人间之欢。 及晓,媛乃辞去。自是晨隐而往,暮隐而来,宿于生之第者,几一月矣。有日,生神疲意怠,乃隐几昼瞑于斋室。忽梦一人通柬,称李二秀才候谒。生出迎之门,见其人风观极丽,举止甚伟。生与之坐,乃曰:「某常蒙尊丈见待殊厚,无以为报。今知君为妖所惑,故来拯君之难。」生曰:「何谓也?」客曰:「君尝与会遇之女子,非人类也,还欲察其状否?」生曰:「唯。」客乃敕左右使擒来。少顷,则媛为一力士驱至矣。玉惨花愁,兰柔柳困,羞容寂寞,粉泪阑干。客乃叱之,则媛化为一大狐,狼狈而去。生起谢之,客乃出一符,留于几上,曰:「君当佩之,则可绝也。然有少恳,复得浼君。某弊庐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加之人民杂蹂,榱桷隳废,还能为我完之,使左右肃清,则君之惠也。」生曰:「蒙君见怜,脱此患难,岂敢背德,当即图之。」客乃告去,生欻而梦觉,涣然汗流,危坐而思,晓然无所忘。及于几上得符,生视之,乃《易》之坤卦也。生大惶恐,遂以其所遇之事,幷梦中之语,具以告父。父惊异之,乃谓生曰:「见梦于汝者,自谓李二秀才,又称尊丈见待,得非吾所事灌口神君乎?」褒遽诣其祠,观其殿陛廊宇,悉皆颓毁,命工葺焉。生乃佩其符而不敢暂舍。后常见媛,虽咫尺之间,卒不能相近。生亦不与之语,媛但挥泪而已。如是者旬日,生乘闲独步后圃,于小径傍得花牋一幅。生览之,乃媛所作之词也。词寄《蝶恋花》:「云破蟾光穿晓户。欹枕凄凉,多少伤心处。 唯有相思情最苦,檀郎咫尺千山阻。莫学飞花兼落絮。摇荡春风,迤逦抛人去。结尽寸肠千万缕,如今认得先辜负。」生讽咏甚久,爱其才而复思其色。方踌躇之间,忽见媛映立于垂杨之下,鲜容美服,甚于曩昔。 生乃仰天而叹曰:「人之所悦者,不过色也。 今覩媛之色,可谓悦人也深矣,安顾其他哉! 然则吾生之前,死之后,安知其不为异类乎? 媛不可舍也。」遂毁其符而再与之合。媛且喜且愧,乃谓生曰:「妾之丑恶,君已备悉。分甘委弃,望绝攀缘。岂意君子不以鄙陋见疎,犹能终始为念。戴天履地,恩可忘乎。」 因泣数行下。生遽止之曰:「第无见疑,吾终不负子矣。」遂相与如初,而缱绻之情,则又弥笃。如是者阅月,生容色枯悴,肌肉瘦削。父母恐其疾不起,遂召师巫禁治,终不能制。乃闭生于密室中,则媛不得而至焉。翌日,怪变大作,有羣猴数百,攀缘屋舍,百术不可止,但累累然悬于户牖之间。褒大以为挠。一日,褒独坐于书室中,忽于窗隙间有人掷书一通于坐侧,褒急出视之,了无形迹,乃启其封而观之云:「夔州进士孔昌宗,谨裁书投献于李公阁下。 某启,钦服高义久矣,素以不获一覘犀角为恨,岂胜怅然。昌宗衮圣之后裔,徙居巴川,故今为巴川人也。家素以懦为业,衣冠世系,纡朱搢绅者多矣。曩昔以才调自高,风韵绝人,不幸为妖物所媚,耽惑沉溺。岁月既久,则与之俱化,同为丑类。窃聆阁下之子亦然,久而不去,亦将与之俱化矣。昌宗与之为伉俪者,迺宋媛之妹也。 姊妹朋济,变为妖丽以惑人者多矣。阁下之子,至于毁符除禁,蹈死而不悔,可不哀耶。又闻妖狐不获所欲,为厉现怪,沐猴绬绬,此易为耳。 可多畜鹰犬以御之,则无患矣。足下以父子之相亲,某与公人兽之殊途,哀君子之无辜,伤我生之异类,不敢不告也。狂斐,惟足下裁之。」公览毕,惊异甚久,乃用其言,多致鹰犬以惧之,而羣猴稍息。... ...
二郎真武花钱 星星藏品
14、《文献通考》: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 二郎神
“ 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诏修神保观。俗所谓"二郎神"者,京师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倾城男女负土以献,揭榜通衢,云某人献土;又有饰形作鬼使,巡门催纳土者。或谓蔡京曰:"献土纳土,非佳语也。"後数日,有旨禁绝。”
来源:乐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