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基预算固本夯基(新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05:40 2

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多地出台方案、加快探索步伐:江西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对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等,原则上全面清理退出;广东广州制定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曲哲涵

【现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多地出台方案、加快探索步伐:江西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对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等,原则上全面清理退出;广东广州制定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试行办法,将低效、闲置、超配资产调剂共享,进一步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江苏南京对政府投资、城建交通等项目支出编制项目清单,按轻重缓急明确“ABC”分类,压缩资金安排自由裁量权。

实际工作中,多数地方和部门的预算编制按照以上一年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的方式分配资金。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不参照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重新审视各项支出的必要性、成本效益、开支标准及优先级,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

传统模式虽简便易行,但容易造成支出固化僵化、“为花钱而花钱”等问题,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平衡、资源统筹和财政可持续。而零基预算更多从实际需要、财力状况、事项轻重缓急出发,能更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更贴近预算年度真实经济活动需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助于加强预算控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血氧”。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省份积累了经验。以安徽为例,从对185项支出政策分类逐项予以退出、保留、整合、强化,到在产业、科技、民生等领域将以往分散的财政资金整合为专项资金,再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领域,新增5个统筹整合资金工作专班……2023年,安徽省级预算部门项目数较改革前下降22%,清退压减资金88.7亿元,政府部门间协同更加高效。将“挤”出来的资金投入改善民生、国家重大战略等领域,有利于“精准滴灌”高质量发展。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不是一味压缩财政开支,而是有保有压、能增能减、讲求绩效。现实中,有的部门单位“护盘子、守基数”的想法根深蒂固,有的政策项目到期后未能及时清理退出相关资金,造成短期政策长期化、财政资源投放碎片化。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打破部门间固有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将“各管一块”变为“众人拾柴”,提升跨部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切实提高治理效能。以改革促进节用裕民、优化资源配置,方能更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应对当前财政收支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的现实需要。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在积极创新和稳妥推进间寻求平衡。总结实践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应保必保、该压尽压、讲求绩效”的资金分配机制,才能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规范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等方面的作用。

预算直接关联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将助力财政支出更科学高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05 版)

来源:人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