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nia烧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0:27 2

摘要:“如石榴花一样芳心如簇。”前段时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踏访内蒙古呼和浩特等三地时,打卡了特色美食烧麦,对其赞不绝口,还提到“自己也包过烧麦”。

01

“如石榴花一样芳心如簇。”前段时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踏访内蒙古呼和浩特等三地时,打卡了特色美食烧麦,对其赞不绝口,还提到“自己也包过烧麦”。

去年12月21日,央视名嘴朱广权在内蒙古首届烧麦美食节上妙语连珠夸赞烧麦:

“褶皱如花,皮薄肉厚,鲜美醇香,谁能不爱,食材优质,值得信赖,配上砖茶,自成一派。吃出洒脱,吃出豪迈,该来就来,不要见外……”

听到这段“花式押韵”,让很多“老呼市”直呼:“看nia烧麦!”

02

呼和浩特烧麦的前世今生。

关于呼和浩特烧麦的来历,相传在明末清初之时,在归化城(呼和浩特市境内原城池)的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俩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弟弟在店里打工。

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收入,为了今后独立,弟弟在包子上锅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捎带卖的钱积攒起来。

久而久之,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就是“捎带着卖”。

除了口口相传,确实可考的有《归绥县志》:“归绥(呼和浩特旧称)市内多茶馆,人民每晨往喝茶(以砖茶为主),食烧麦(羊肉馅兼加蘑菇),归来不复早饭矣。”

《绥远通志稿》中也记载,归绥城内有有钱男子每天早晨赴茶馆吃“捎卖”的风俗。

烧麦好吃,除了皮薄肉嫩葱香外,跟拌馅的技术也有很大关系。新鲜的羊肉配上葱姜,兑上高汤,勾上熟淀粉,才能拌成干湿适度的烧麦馅。同时,皮要擀到“薄如蝉翼”,做出的烧麦才能“垂垂如玉坠”,吃起来鲜香四溢,味浓而不腻。

图片来源:内蒙古青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烧麦制作也有了诸多改变。比如,除了传统的“蒸制”之外,还有“油煎”,这种做法更加酥脆爽口;馅料配比也由“四瘦六肥”变为“一肥九瘦”,适合各类人群的口味。还有一些商家推出素烧麦,以及运用蔬菜汁调制出“五彩”烧麦,让小小的烧麦突破“早点圈”,更加适合不同场合、不同人群。

据统计,在呼和浩特市目前约有3000家烧麦馆,约占全市餐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年产值50亿元,可见这座城市对烧麦的喜爱。

03

别看烧麦个头儿不大,里面的道理可不少。

烧麦,注重的是“内外兼修”。

先看外边的皮儿,烧麦是按皮的重量论价,而不是按成品重量。有不少第一次来呼和浩特的朋友,曾朝着后厨豪迈地喊“老板,来一斤烧麦”,以致闹出不少笑话。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再说里面的馅儿,并没有特意强调包哪一种馅,不论是肉的还是素的,无论是来自天南还是海北,特制的薄皮都能包住大大的馅,只要用这特制的皮包上,便蕴含了满满的淳朴和温情。

烧麦,讲究的是“诚信为本”。

在呼和浩特,烧麦的品质考验着商家的人品,老百姓“用脚投票”,只有诚信经营的商家才能经营长久。随意走进一家烧麦店,烧麦现包现蒸,货真价实,口味绝对不会差。

如今,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将“烧麦一条街”打造成为餐饮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示范街。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与民企同行,引领包括烧麦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亮诚信、展形象”,树品牌、赢口碑。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烧麦一条街。图片来源:新华社

烧麦,追求的是“开放包容”。

其实,烧麦的名称有很多,又名烧卖、稍卖、稍麦、稍美、烧梅、纱帽、捎卖、稍梅等,名字叫啥、怎么写都随意,但人们心中关于“烧麦”的形象都相同,用薄的烫面皮包馅儿,顶上捏成细褶儿,不封死,蒸熟后吃。

这种“开放包容”还体现在食客们,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拼桌?随便!叨拉(当地方言即聊天)?天南地北、天文地理、时事政治都能唠!只要一桌吃过烧麦,就能成为同道中人。

04

美食的“火”,带动地方的“火”,见证文化的“火”。

同“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一样,呼和浩特烧麦正成为内蒙古美食的大“IP”,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发现内蒙古不只有草原,更有多样的景色、多彩的文化、现代的活力、热情的群众,旅行结束时久久不愿离去。

今天的烧麦,已从纯粹的味觉享受升华为青城这座城市文化的代表之一,正在以一种更具创意、更有活力的方式走向全国。

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是我们每天“零距离”接触、每个人都在书写着的文化,是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最直接的文化体现。

05

“无烧麦不青城,一笼烧麦一座城。”

读到这里的你,

——如果没来过呼和浩特,是不是准备安排一趟了?

——如果来过呼和浩特,是不是已经思念这座城市了?

——如果你就在呼和浩特,是不是已经决定下顿饭吃什么了?

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大家一起来留言区晒一晒哦。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