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恢恢:警界高官落马,原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局长罗仑坠落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19:16 2

摘要:5月16日上午9点,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大楼前的银杏树下,退休教师陈大爷像往常一样打太极。他看着一辆黑色轿车悄然驶入大院,几分钟后,戴着金丝眼镜的罗仑被两名工作人员夹在中间走出来,西装领口的领带歪了一边,手里还攥着半份文件。"那是我第三次在现场看到当官的被带走

5月16日上午9点,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大楼前的银杏树下,退休教师陈大爷像往常一样打太极。他看着一辆黑色轿车悄然驶入大院,几分钟后,戴着金丝眼镜的罗仑被两名工作人员夹在中间走出来,西装领口的领带歪了一边,手里还攥着半份文件。"那是我第三次在现场看到当官的被带走。"陈大爷后来在社区闲聊时感慨,"但这次最震撼,因为抓的是管警察的人。"

一、从"笔杆子"到"捞金手"的蜕变之路

1970年出生在四川南充的罗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戴着厚眼镜片的他,1992年从中文系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考入公安系统。在基层派出所的十年里,他白天跟着老民警调解邻里纠纷,晚上熬夜写调研文章。2005年,一篇《论社区警务数字化转型》的论文让他崭露头角,从此走上"文警"晋升快车道。

2018年调任黔江区公安局长时,他已经是警界"明星"。主导的"智慧警务"系统在全区安装了3000个监控探头,却没人知道,这套造价2800万元的系统,实际成本不到1500万,差价被他以"技术服务费"的名义装进了妻弟的腰包。某开发商为感谢他在土地纠纷中"主持公道",曾在他办公室放下一个装满现金的渔具包,他推让三次后说:"下不为例",随后把包锁进了保险柜。

"罗局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位前下属私下透露,"但他算细节只算自己的。"在黔江的五年,他通过让亲属代持企业股份、虚构项目套取资金等方式,累计获利超1200万元。最夸张的一次,某KTV老板为感谢他"摆平"举报,直接送了他一辆顶配奥迪A8,车牌号还是他的生日。

二、国家级新区里的"地下交易所"

2022年调任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局长后,罗仑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聚集着60%世界500强企业的国家级新区,成了他的"提款机"。企业主们私下流传着"办事找罗局,三关不能少"的说法:第一关过秘书筛选,第二关经亲信引见,第三关得"表示诚意"。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回忆,为了给新厂房办消防验收,他在分局附近的茶楼包间里,分三次送上了80万元现金,才换来一张"合格"通知书。

在"平安城市"监控系统招标中,预算3.2亿元的项目最终以4.5亿元成交,中标方是他大学室友开的公司。开标前三天,他把评标专家名单用微信拍照发给对方,还附了一句:"兄弟,把握机会。"更隐蔽的是"退休中介"模式:他安排三名退休民警担任安防公司顾问,通过他们承接政府项目,2024年一年就输送利益8700万元,这些钱通过十几张银行卡流转,最终进入他在香港的账户。

调查组在他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发现了一本特殊的通讯录,176个号码旁标注着"海鲜王-302""高尔夫-18洞"等暗号。保险柜下层整齐码放着23块名表,其中一块百达翡丽是某企业主送的"生日礼物",还有47瓶年份红酒,最贵的一瓶1982年拉菲,是他在一次酒局上"随手"收下的。

三、警服下的荒唐夜生活

白天穿着警服开会训话,晚上穿着便装出入会所,成了罗仑的日常。2024年全市公安廉政会议上,他脱稿讲了40分钟"执法者的底线",台下掌声雷动。当晚,他就出现在某KTV的VIP包厢,接受企业主安排的陪唱服务。监控显示,他每个月至少去三次这家会所,三年消费记录超200万元,买单的都是他"关照"过的娱乐场所老板。

他与一名KTV女经理的关系更是公开的秘密。2023年,该女子与债权人发生冲突,他竟指使民警以"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将对方拘留15天。此事在企业圈传为笑谈,有人编了顺口溜:"要想官司赢,先陪罗局饮;要想生意顺,先上罗局床。"

消息在网上发酵后,网友们扒出了更多细节。有人贴出他2021年调研商业综合体的照片,背景里"帝豪会所"的招牌清晰可见;还有人爆料,曾在某温泉度假村看到他与企业主一起泡温泉,身边跟着两名穿着暴露的女子。"平时看着斯斯文文,没想到这么会玩。"一位网友留言道。

四、当"守夜人"变成"硕鼠"

罗仑的落马,撕开了开发区权力监督的漏洞。作为拥有市级经济管理权的"特区",两江新区的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权力高度集中,而公安部门掌握着企业的"生杀大权",从消防验收、治安管理到跨境审批,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寻租点。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已有28名公安系统干部被查,涉案金额平均超5000万元,腐败形式越来越隐蔽。

"开发区的特殊政策不是腐败的温床,执法权的集中更需要监督的集中。"廉政专家张立分析指出,罗仑案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一把手"权力缺乏制衡,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二是部分干部把职业当成了"捞钱跳板",价值观彻底扭曲。他建议,应推行"执法全程直播"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建立"亲友从业备案"制度,切断利益输送链条。

在重庆本地论坛,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以前总觉得警察是保护我们的,现在才知道,有些警察比坏人更可怕。希望这次严查,能让穿警服的人重新赢得信任。"这条评论获得了2.3万个点赞,底下跟帖无数,满是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尾声:警徽上的污点与时代的拷问

在留置室里,罗仑对着镜子擦拭眼镜,镜片上的红酒渍怎么也擦不掉——那是落马前一晚,在会所应酬时不小心溅上的。镜中的他,两鬓斑白,眼神浑浊,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个在台上慷慨陈词的"廉政标兵"。从警31年,他参与破获的大案要案不下百起,如今自己却成了案情最复杂的那个。

罗仑的故事,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权力越大,越需要如履薄冰的谨慎;职位越高,越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当执法者把警徽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当守护平安的人变成破坏规则的人,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前途,更是整个执法系统的公信力。正如网友所说:"穿警服时有多威风,戴手铐时就有多狼狈,这就是玩火者的下场。"

这场发生在直辖市的反腐风暴,不仅是对一个贪腐分子的清算,更是对所有手握公权力者的警示:任何试图在纪法之外搞特殊的人,最终都会被历史的浪潮打翻。而我们期待的,是更多干干净净、铁面无私的执法者,用清正廉洁的形象,重新擦亮警徽上的那抹庄严。

来源:内蒙胡子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