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了!巴基斯坦公布印度自导自演,策划恐怖袭击的证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01 21:35 1

摘要:巴基斯坦军方此次公布的印度策划恐袭证据,看似“铁证如山”,但细究之下,印度自导自演的草蛇灰线却处处可见。首先,被抓获的恐怖分子携带的印度制无人机和100万卢比现金,恰恰暴露了印度情报部门的“业余”——无人机虽标有印度品牌,但这类设备在克什米尔黑市早已泛滥,甚至

巴基斯坦军方此次公布的印度策划恐袭证据,看似“铁证如山”,但细究之下,印度自导自演的草蛇灰线却处处可见。首先,被抓获的恐怖分子携带的印度制无人机和100万卢比现金,恰恰暴露了印度情报部门的“业余”——无人机虽标有印度品牌,但这类设备在克什米尔黑市早已泛滥,甚至被印巴双方武装组织广泛使用。而100万卢比现金的“经费”更显刻意,如此大额现金随身携带,既不便于恐怖分子隐蔽行动,也违背现代跨境资金流动的常规操作(如加密货币或小额多次汇款),更像是为制造“证据”而临时塞入的“道具”。

其次,巴方公布的“印度军官指挥录音”存在逻辑矛盾。录音中,印度军官直接命令恐怖分子在公交车站实施袭击,这种直白的指令方式与印度情报机构惯用的加密通讯和代理人模式严重不符。印度对巴渗透行动历来通过非官方武装组织(如“穆罕默德军”)间接操控,极少出现现役军官亲自下场指挥的案例。更蹊跷的是,这段录音仅由巴方单方面播放,既未提交国际第三方鉴定,也未公布完整对话上下文,真实性存疑。若印度真如此莽撞,其军方通讯系统早该被巴方全面破解,何须等到今日才“偶然”截获?

最讽刺的是,印度长期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却从未拿出具体物证;而此次巴方不仅一次性抛出71起案件证据,更在记者会上展示实物——这种“证据饱和式轰炸”本身就像精心编排的反击剧本。印度若真策划了如此规模的恐袭,怎会连续71次行动都留下无人机、现金、通话记录等“标准化证据包”?更合理的解释是,印度试图通过“低烈度、高频次”的恐袭制造巴国内动荡,同时利用克什米尔问题的复杂性混淆国际视线,但其粗糙的执行细节反而暴露了战略意图。

这场“恐袭罗生门”背后,是印度莫迪政府转移国内矛盾的经典操作:今年初印度农民抗议再起、失业率突破10%,急需外交危机凝聚民族主义情绪。然而,用自导自演的恐袭嫁祸邻国,既低估了国际社会的鉴别力,也折射出印度对巴战略已陷入“黔驴技穷”的困境——毕竟,真正的霸权不需要靠炸公交车来证明存在感。

来源:环球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