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雷,男,1995年6月生,河北容城人,2017年6月毕业于长春建筑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民建会员、工程师。2017年7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遥感测绘工作,现任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以下简称“五一九大队”)项目经理。
人物档案:
张雷,男,1995年6月生,河北容城人,2017年6月毕业于长春建筑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民建会员、工程师。2017年7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遥感测绘工作,现任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以下简称“五一九大队”)项目经理。
2018年,考取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超视距无人机机长证书;
2023年,获保定市总工会颁发的保定市“能工巧匠”,保定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操作员大赛二等奖,同年上榜“新时代保定好青年”(城市建设)选树名单;
2025年,被保定市政府命名为第三届“保定工匠”。
张雷操作无人机(受访者供图)
据央视新闻报道,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涵盖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综合保障、空域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2月下旬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张雷,正是低空经济发展的践行者。他从曾经迷茫无措的大学生成长为如今五一九大队的技术骨干,用七年职场经历诠释了坚持与突破的意义。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也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的青年群体的缩影。
张雷与测绘的缘分,始于学生时代的一档纪录片——《地理·中国》。荧幕上,测绘工作者跋山涉水,用科技手段精准记录大地风貌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那时候就觉得,用科技‘丈量山河’特别酷!”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测绘工程专业。
大学四年,张雷在测绘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然而,当毕业季真正来临时,这个曾经的追梦少年却陷入了困惑,“站在职业选择的岔路口,我发现自己对各类单位的发展前景、职业路径都不够了解,更不确定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最适合自己。”张雷说。
面对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他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校招时,每个展位前都排着长队,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张雷回忆,当他在长春建筑学院的校招现场看到五一九大队时,像是看到了“老家来的朋友”,便火速投了简历。
“当时是我负责的长春校招工作,也是我在现场收的张雷简历,他虽然很青涩,但成绩亮眼,又是保定老乡,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五一九大队遥感信息中心主任裴志回忆道。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张雷成功进入了“五一九大队”,开启了他的“飞行”新篇。
踏入职场的张雷很快意识到,工作与校园生活的天壤之别,张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校时学习的知识偏于理论化,而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更注重在具体的业务场景和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白’,个人技术处于初级水平。”张雷坦言,全新的工作环境让他“压力山大”,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事,如同“镜像”般暴露着自身的短板。
让他真切感受到“实战”压力的,是第一次独立操作价值数十万元无人机完成航测任务的经历。“起飞前我反复检查了十几遍设备,手心的汗把遥控器都浸湿了。那时候最怕两件事,一是设备摔了赔不起,二是伤到人。”张雷回忆时,眼神中仍带着当时的专注。那天,他在起飞点站了足足半小时,等风完全停了才敢操作,“那种责任感和心理负担,是课堂上从未体验过的。”
面对来自学历背景和同事能力的压力,张雷逐渐调整心态,认识到这些本质上都是对“理想自我”的期待:“与其被外界标准绑架,不如将精力聚焦于‘可控制的变量’。”为了快速适应工作,张雷主动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学习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同时,张雷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职场工作往往任务繁重,需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工作计划。我每天上班前都会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并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
张雷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在五一九大队的走廊里,同事们打招呼的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小张”到如今的“张工”,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改变,更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蜕变。
“真正的成长不是工龄的累积,而是角色的转变。”张雷这样解读自己的职业蜕变。三年前那个需要前辈手把手指导的新人,如今已经成为团队的技术担当。
“关键不在于你做了多久,而在于你是否开始对结果负责、为团队创造价值以及对行业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张雷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他开始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为团队出谋划策;在项目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
他从最初的“被推着走”转变为“主动奔跑”,从“完成任务”转变为“创造价值”。这种思维模式的彻底转换,让他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让他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2024年,张雷和同事们负责保定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需要为山洪、山体崩塌等灾害的预警装置选址。同事冯士超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对张雷评价颇高:“项目中的地质灾害点位基本都在深山环境较差地带,工作难度非常大,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都感觉有些棘手。但是张工技术很强,经验也丰富,大大缩短了勘查选址的时间,让我们提前完成了工作。”
目前,张雷正投身于自然资源部牵头的“实景三维中国”这一国家级重点项目,为蠡县、安国市两地进行无人机测绘工作,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为国土规划、智慧城市等提供数据支持。
张雷演示“实景三维中国”项目无人机镜头安装(葛博雪/摄)
“每个项目都是新的挑战,每次起飞前还是会有很强烈的紧张感。但也正是这些压力和实战经历,让我不断精进技术,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测绘工作的价值——它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社会责任。”他感慨。
入行7年来,张雷见证着低空经济的发展,也真切看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想进一步发展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包括更高的扫描频率、更远的测距范围和更高的精度。这对于地形测绘、电力线巡检、矿山测量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张雷充满激情地分享道。
他认为,低空经济最需要的是精通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原理的人才,他们能够对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读,为各种应用提供支持。而保定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空域资源和坚实的产业支撑,随着《保定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保定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发布,这个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作为“老前辈”的张雷希望能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新鲜血液”并肩前行,他告诉记者:“青年人不必过早被‘有用’‘无用’的标签束缚,那些看似‘无用’的人文滋养、兴趣探索,或许正是塑造独特思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低空经济前途广阔,足以让青春在探索与突破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转载自河北青年报保定播报微博
■编辑:葛博雪
■责编:于建超
来源:保定晚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