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信用监管赋能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9:34 1

摘要: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信用环境。2023年和2024年,我市信用监管工作先后荣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并连续两年荣获人社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表彰的“全国专项执法行动

2025年5月19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信用监管赋能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韩 波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

刘 统 信用监管科科长

沈如猛 市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中心信用管理科科长

韩 波(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

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信用环境。2023年和2024年,我市信用监管工作先后荣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并连续两年荣获人社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表彰的“全国专项执法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称号,被表彰为全省“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先进集体。注重工作创新,社会共治试点经验做法在第三届社会共治大会上荣获政府类“全国十大典型案例”。直播带货信用监管试点经验做法荣获国家发改委、新华通讯社举办的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一、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着力完善监管制度,拓宽监管路径,强化部门协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夯实联合基础。将36个部门的130个监管领域、335个监管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抽查范围,精简检查频次,变分散检查为联合检查。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以及社会组织、事业单位、项目等检查对象入库150余万个,监管执法人员入库1.7万余名。二是深化统筹协同,增强监管合力。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安排,集中发起任务,分阶段实施。2024年,共组织双随机抽查4.6万户次,其中部门联合抽查3.3万户次,占比达到72%,比2023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强化工作创新,提升监管效能。坚持把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在刀刃上,发挥现有监管资源最大效能,深化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融合应用,2024年,全市共发起、完成抽查任务1032项,信用风险分类应用率达到100%。抽查总量中A类信用优秀的检查对象占比降低到1.7% ,B类占比24.2%、C类占比27.1%,D类占比47.0%。探索无感监管,在“双随机、一公开”等抽查检查中,对974户次经营主体开展非现场检查,实现无感监管和零打扰。对599户经营主体在住所(经营场所)监管、公示信息抽查中予以容错纠正修改。

二、全面提升信用修复效能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信用赋能经营主体发展,围绕提升经营异常名录修复效能,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极简的材料、多元的渠道、全程的服务,全面提升修复便利度、企业满意度。去年5月份优化提速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经营异常名录修复业务量同比增长130%,平均办理时限缩短到2个工作日以内。创新经验做法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并被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系统推广。一是修复材料“极简化”,提升办理“便利度”。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由原来的3份整合简化为1个表格,经营主体只需要填报“一张纸”即可申请办理。二是修复渠道“多元化”,提升企业“满意度”。积极推行“零跑腿”线上修复,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办理修复,材料齐全合规的全程网上办理,线上修复当日办结率达到80%以上。对经营主体现场申请修复的,实行局、所首问负责制,审批流程通过系统内部流转,让企业少跑路。三是修复服务“全程化”,提升柔性“有温度”。向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发送5.7万条修复提醒短信,对185户经营主体先修复、后核实,对289户缺少非关键性修复材料的经营主体容缺受理。落实轻微不罚,罚办分离。公开行风投诉举报电话,发现执法人员存在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严肃处理。

三、高效落实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

为进一步减少企业数据填报“多头报送”,优化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到省政府批复的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试点,推动市场监管、税务、统计、人社、商务、海关等年报报表“多报合一”,实现企业数据“一次填报、数据共享、结果共用”,用数据跑腿替代企业跑路,以数据共享避免多头填报、有效提升企业数据填报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活力。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临沂)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设立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办事指南,制作流程图、常见问题解答、操作指南等供公众查阅。优化填报服务。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小程序、“临沂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等中增加申报模块,支持企业“掌上年报”,提升企业数据填报便利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落实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有关要求,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质效,重点探索开展“无感监管”,压减检查频次,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答记者问

1

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目前,2024年度的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年报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吗?

刘 统(信用监管科科长):

年报公示是市场主体的法定义务,也是其累积社会信用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所有2024年12月31日(含)前在全市各级市场监管、行政审批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都要进行2024年度年报公示。年报公示的时间是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今年的年报与去年相比扩大了“多报合一”范围,现在登录一次可以同时填报市场监管年报、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年报、税务年度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社保信息、海关管理企业年报、外商投资企业(机构)年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统计、广告业统计、地理标志使用人年度产值报告等10项内容,“一次填报、多方共享”,可以有效减轻填报负担。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年报公示宣传引导力度,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推进年报公示工作。全市应报企业44万户,目前年报率超过60%,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也取得有效进展。今天,借这个机会,提醒全市尚未年报公示的市场主体,一定要尽快完成。市场主体应当如实填报年度报告,正常情况下,资产状况、从业人数等数据不能全填为“0”,如果在这之前已经填报完,并且全填为“0”的,可以在6月30日前据实进行修改并重新公示。所有市场主体报送年度报告,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任何以市场监管部门名义要求提供个人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的行为均为诈骗。

2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记者提问:近年来,市场主体对信用修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企业如何高效完成失信信息信用修复?

沈如猛(市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中心信用管理科科长):

为持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工作要求,市发展改革委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强与各行政管理部门协同联动,靠上服务,及时鼓励、引导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增强企业信用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设立信用平台专栏指引。为方便企业实时了解信用修复相关内容,在“信用中国(山东临沂)”网站设立信用修复专栏,集成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指引,企业可通过专栏快速获取失信信息信用修复申请的受理单位、政策依据及申请渠道等有关信息。二是建立“两书同达”工作机制。行政处罚机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掌握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限、公示平台、可申请信用修复时间、渠道及方式等内容,提高企业失信信息修复质效。截至目前,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约2.7万份。三是畅通信用修复多渠道服务。“信用中国(山东临沂)”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安全生产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名单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由“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受理信用修复申请,完成修复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各级信用网站同步终止失信信息公示。其他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经营异常名录的信用修复申请,由认定部门依法依规受理承办,确定移出名单并共享至“信用中国”网站后,各级信用网站在一定时限内同步终止失信信息公示。2025年以来,信用修复办件量5300余件,服务企业数量居省内前列。四是优化信用修复全流程服务措施。创新市县两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修复提醒机制、重点辅导机制等,及时提醒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及时审核企业信用修复申请材料,重点监测材料重复退回企业并及时进行多渠道一对一辅导,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更细致、精准的服务,切实提高企业信用修复成功率和“一次办好”率。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跟踪关注国家层面信用修复工作有关安排部署,坚持以信用修复为重要抓手,加强部门联动,优化服务效能,激发企业守信意愿,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大众网记者提问:今年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已经启动,能介绍一下今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总体计划吗?

刘 统(信用监管科科长):

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落实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有关要求,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除法律法规对抽查比例有特殊规定的,今年各领域抽查企业数量较2024年压减10%以上。一是强化统筹协调,保持高效运转。持续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高效统筹监管资源,全面落实抽查计划,分期分批科学部署抽查任务,积极发起联合抽查任务,部门联合抽查率超过去年水平。所有任务11月底前全部完成。二是明确工作要求,突出关键环节。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统筹好省、市、县三级任务落实,做到抽查事项清单覆盖100%、应用信用风险分类100%、标签化抽取100%。严把时间节点,科学组织任务实施,确保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检查任务。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抽查实施。除传统监管难点、风险点外,今年计划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燃气、殡葬服务、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等36个部门共130个重点领域开展部门联合检查,进一步提升监管覆盖面和精准度。

4

鲁网记者提问:刚才听到介绍,信用监管工作每年都有创新亮点,今年主要在哪方面进行创新?

今年,我们的一项重点创新工作是探索开展“无感监管”。“无感监管”是今年我局申报的省级“揭榜挂帅”改革项目,主要目的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近期,我们已梳理制订了“无感监管”事项清单(试行),涉及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住建、卫健、商务、地方金融监管、海关、气象等9个部门共24项“无感监管”事项。对清单内的事项主要通过非现场、非接触、智能化的方式实现监管目标,除因投诉举报、转办交办、专项检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各部门强化监管方式和措施创新,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和精准执法,缩短监管响应时间,提高监管精准度和效率。避免重复监管和形式化检查,在经营主体无感、微感的情况下完成检查任务,减少试点领域涉企现场检查频次50%以上,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大力推进基层和企业双向减负。

往期精彩回顾

致全市生鲜猪肉经营者及广大消费者的倡议书

微博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

长按

关注

头条

临沂市场监管

长按

关注

来源:临沂市场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