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挽损数百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9:19 1

摘要:到这里坐一坐就清醒?这个派出所的“魔法屋”有点神!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棕树营派出所接警大厅里,由一块展板、一台电子屏、一张长椅组成的不足10㎡的“反诈唤醒区”,却在两个月内挽回群众数百万损失!

到这里坐一坐就清醒?这个派出所的“魔法屋”有点神!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棕树营派出所接警大厅里,由一块展板、一台电子屏、一张长椅组成的不足10㎡的“反诈唤醒区”,却在两个月内挽回群众数百万损失!

从“我没被骗”到“细思极恐”

吕先生是一名个体经营者,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条广告,称“动动手指,每月稳赚10%”。他想着用闲钱理财,便添加了广告中的客服。

“我们是正规的金融公司,平台收益高,本金随时可退。”经过客服多次电话和短信催促,吕先生一步步完成身份验证、银行卡绑定。眼看就要输入验证码转账,一通警方来电及时打断了他。

棕树营派出所社区民警王衡接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上门劝阻,并把吕先生带到“反诈唤醒区”。在这里,吕先生观看了投资类诈骗的案例视频,对照展板上的“灵魂八问”,发现自己所遇情形与典型诈骗套路高度一致。“真是细思极恐,我差点就把13万元汇出去。”

“以往类似的劝阻,我们往往要跟群众来回周旋一两个小时。”王衡说,诈骗分子还会提前教受害人用“我没被骗,钱是转给朋友”之类的说辞应付警察,但如今,借助唤醒区内的直观视频和展板说明,劝阻工作更加顺畅高效,群众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从“不承认被骗”转变为意识到主动醒悟。

在反诈唤醒区里,设有六个功能明确的板块:
——“灵魂八问”直接揭露诈骗本质
——视频资料区循环播放权威反诈案例
——趣味反诈记忆区通过短语和顺口溜强化记忆
——案例通报区及时展示最新警情
——留言簿记录受害群众的感悟
——止付冻结区第一时间处理资金风险

通过这样的设置,配合民警的悉心讲述,让群众在“坐一坐”“想一想”之间,完成自我风险识别与劝阻。

“小阵地”撬动“大防线”

近日,郭先生在网上投资了一个“微电影项目”,发现本金无法提取、客服失联,平台网站也无法登录。在“反诈唤醒区”经过一系列深度体验后,郭先生确认自己遭遇了典型的虚假投资骗局,立即配合民警开展止付工作,最终追回45万元资金。

“一个人受骗,整片区域都应得到警示。”派出所随即启动首创的“地毯式+一案四宣”机制:以郭先生为中心,分别在其本人、居住小区、工作单位及社区网格微信群开展同步警示通报,最大限度扩大宣传覆盖面。

同时,派出所反诈小分队每月走进辖区社区、医院、企业、学校,面对面进行防骗宣讲。每日汇总辖区警情和案例,通过将“反诈日报”发送到辖区居民微信群,实现防范信息的“滴灌式”精准传播。

与此同时,派出所还联合辖区内银行、宾馆、医院等场所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银行柜台在客户办理大额转账业务时,工作人员会主动提醒核实;旅店前台在顾客办理入住手续时,递上一张反诈提醒卡;医院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主动提醒家属警惕医保类诈骗。这些日常细节,逐渐织密辖区反诈防护网。

打包一份防骗套餐

“我就是办点小事,结果在这里看了半个小时。”居民张女士到派出所开证明时,被“反诈唤醒区”的内容深深吸引,还特意向民警咨询了投资理财诈骗的手法。

唤醒区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群众在等候、办理日常事务时,顺势进行一次主动的风险识别。没有额外的警力值守压力,而是依靠内容的吸引力,让群众自发驻足了解防诈知识。

居民李奶奶是“反诈唤醒区”的常客,每天散步路过派出所,总会进去看看展板,并将新内容拍照发到楼栋群里,并提醒大家:“现在骗子太狡猾,防诈骗要靠我们自己多注意。”

截至目前,“反诈唤醒区”已经成功劝阻和唤醒20余名受害群众,吸引1200余名到所办事的群众主动了解反诈知识。今年以来,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20.5%,损失同步下降45.6%。

作为一项基层公安主动探索、自主设立的反诈实战阵地,“反诈唤醒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融入派出所整体反诈体系,覆盖防范、预警、劝阻、回访等全链条环节。相比传统的事后宣传模式,唤醒区更注重在群众遭遇诈骗“临界点”上的精准干预。

暮色中的派出所依然灯火通明,“反诈唤醒区”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今日战报。当城市进入梦乡,这里的战斗仍在继续——因为对于反诈民警来说,每一分钟的等待,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来源:云南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