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 19 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 “非常想今后跟胖东来企业没有任何关系,所有资产都属于现有团队”,明确将企业所有权移交现有管理团队,自身转向 “分享科学生活方式” 的新赛道。这一表态打破了零售行业创始人 “终身掌舵” 的传统
一、事件突发:于东来的“断舍离”宣言掀起行业震动
(一)5・19 发文核心内容曝光:从 “资产归属” 到 “精神断奶”
2025 年 5 月 19 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 “非常想今后跟胖东来企业没有任何关系,所有资产都属于现有团队”,明确将企业所有权移交现有管理团队,自身转向 “分享科学生活方式” 的新赛道。这一表态打破了零售行业创始人 “终身掌舵” 的传统模式,被业内视为 “商业理想主义的自我迭代”。
(二)舆论反应两极:从 “企业家退休” 到 “文化传承大考”
消息迅速引发热议,消费者担忧 “胖东来灵魂消失”,资本市场则关注现有团队能否承接 “于东来式管理”。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等企业家公开声援,认为这是 “将商业文明推向新维度的尝试”,而部分行业分析师则指出,脱离创始人的企业能否保持 “真诚向善” 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长期观察焦点。
二、导火索与深层逻辑:玉石风波下的理念碰撞与自我反思
(一)柴怼怼事件:压垮理想主义的 “最后一根稻草”
持续月余的 “玉石暴利” 网络争议中,于东来罕见公开痛批团队 “只会向善做事,缺乏捍卫正气的勇气”,直指核心管理团队在舆论危机中的被动应对。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外部造谣冲击,更在于东来对 “过度温和化” 管理的深刻反思 —— 当商业理想遭遇现实抹黑,如何在保持初心的同时构建防御机制,成为迫使他重新定位的关键。
(二)从 “救火队长” 到 “文化布道者”:于东来的角色觉醒
回顾帮扶步步高、永辉等企业的历程,于东来早已超越传统企业家定位,其 “利他哲学” 通过调改门店动线、提升员工福利、公开商品利润等举措,重塑了零售行业的价值坐标系。此次 “脱离” 并非放弃,而是试图从具体经营中抽离,将 “胖东来模式” 升维为可复制的商业文明体系,通过理念输出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价值。
三、现有团队接棒:从 “于东来阴影” 到 “独立作战” 的成人礼
(一)实战淬炼:胖东来 “黄埔军校” 的管理储备
素材显示,现有团队已在步步高梅溪店调改中展现执行力:通过压缩营业时间、提升员工薪资 30%、引入网红商品矩阵,实现单店日销从 40 万到 210 万的飞跃。超市负责人申红丽、关娜等高管具备十年以上管理经验,曾主导建立员工医疗互助基金、家庭日等特色制度,为接棒奠定实操基础。
(二)制度护城河:从个人魅力到机制传承
于东来预留的 “辅助机制” 并非干预经营,而是通过定期培训、文化督导等方式确保核心价值观不偏移。企业已建立 “双轮驱动” 架构:经营层由 80 后高管主导数字化转型,文化委员会则由创业元老担任顾问,形成 “商业效率” 与 “人文关怀” 的动态平衡,降低对创始人个人的依赖。
四、行业影响:一场关于 “企业家精神传承” 的范式革命
(一)对零售行业的启示:从 “个人神话” 到 “系统赋能”
于东来的选择打破了 “创始人即企业图腾” 的固有模式,为连锁企业提供了 “去个人化治理” 的样本。当超市行业陷入价格内卷,胖东来的 “资产归团队” 实践,实质是将 “人的价值” 作为核心资产进行制度化传承,倒逼同行重新审视 “员工 - 企业 - 社会” 的关系定位。
(二)商业理想主义的进阶:从 “造企业” 到 “造理念”
不同于传统企业家的退休或套现,于东来转向 “分享科学生活方式”,标志着其从商业实践者向社会价值传播者的身份跃迁。这种 “脱离” 本质是一种 “重构”—— 当物质资产回归团队,精神遗产将通过理念输出持续影响行业,为中国零售业探索出一条 “去功利化” 的发展路径。
结语:于东来的 “离场”,或许是胖东来的 “成年礼”
当创始人主动剪断 “脐带”,胖东来迎来真正的独立时刻。这场看似突然的 “脱离”,实则是于东来对商业本质的再思考:真正的企业价值,不在于创始人的终身掌控,而在于让 “真诚向善” 的理念成为可自我迭代的生命体。对于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企业权力的移交,更是一场关于 “商业何以为善” 的集体启蒙 —— 当理想主义找到制度化载体,或许才能真正穿越周期,照亮更广阔的商业未来。
来源:铜陵黑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