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洁不用定位理论?百年企业都懂的道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5:30 1

摘要:定位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本质是一种以“竞争”为核心导向的品牌战略思想。

⚠️很多创始人迷信定位理论,但为什么宝洁、可口可乐等百年长青的大企业不用定位?

因为定位理论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定位理论诞生于20世纪工业化时代的美国,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林立,

企业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划分市场、争夺用户。

定位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本质是一种以“竞争”为核心导向的品牌战略思想。

在早期,定位理论极度强调“在竞争对手之间找到一个空位”,

通过占据这个位置实现品牌的差异化生存。

当然,随着理论的传播与实践深化,定位的表达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

后来,理论提出者开始将“心智”概念引入其中,

强调品牌不只是要在市场中找到位置,更要在用户心智中找到一个清晰、独占的位置。

‼️然而,虽然表达层面经历了一定迭代,本质上这仍是“换汤不换药”。为什么?

因为定位理论的底层逻辑依然建立在几个核心假设之上,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假设就是——用户是理性的。

❌然而,我们今天已通过大量研究验证:用户并非理性,甚至多数时候是非理性的;企业家本身也经常在决策中体现出非理性。

用户在消费、选择和决策过程中,

充满了情绪、路径依赖、社会认同、即时反应等非理性因素。

面对舆论争议时,

很多企业创始人会选择亲自下场回应、情绪性发声——这本质上就是典型的非理性反应。

❓如果我们不用定位理论,那我们究竟用什么?

✅答案很明确:回归品牌的系统方法论。

真正值得企业持续投入的,是基于用户心智的一系列长期经营的系统工程。

1️⃣第一,品牌增长的终极路径,始终是品牌大渗透。

品牌大渗透不是一句口号,它有两个关键目标:

✔️1. 心智渗透:记得你

✔️2. 生意渗透:买到你

只有这两个维度都达成,品牌才真正进入了用户生活。

2️⃣第二,用户记得你,不是因为差异化,而是因为“认知优先”。

大多数用户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路径依赖的、情绪驱动的。

用户往往在模糊的印象中做出选择,而这个印象的来源是心智中的显著性,而不是差异化。

品牌不是要和对手完全不一样;只要在用户心中“更先想起你”“更容易理解你”就行了。

这是宝洁、可口可乐、欧莱雅等全球品牌共同遵循的底层逻辑。

3️⃣第三,要实现品牌大渗透,必须依赖系统性的品牌六力模型。

品牌不是靠单点打爆的,它是靠系统能力协同驱动的。

✅在“HBG系统品牌六力模型”中,包含了战略力、品牌力、产品力、渗透力、内容力、组织力六大模块,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子系统支撑,缺一不可。

➡️下一篇会继续深入拆解“不用定位理论,用什么?”

关于HBG品牌增长研究院:

2016年宝洁校友&北大校友成立的创始人实战派商学院,回归品牌系统、实战、底层逻辑。覆盖全球500强、国内&跨境企业等,打造品牌体系化、组织体系化、多品牌、跨境全球化、高端化。

大家有实战问题可以联系七七直接找院长咨询,无需付费(HBG也不做咨询),但要求必须是自己的实战问题或者正在纠结的问题:)

来源:小安科技每日一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