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科学·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科研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们发现,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中,腹水促进癌症进展和转移,原因竟在于“富营养”的腹水中的脂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奇点糕觉得,现在大家有点太谈脂肪色变了。不过这也怪不得大家敏感,很多时候,脂质确实在病生理过程中起着负面作用,遇到比如说癌症这种情况,事情还会更严重。
近期,《科学·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科研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们发现,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中,腹水促进癌症进展和转移,原因竟在于“富营养”的腹水中的脂质。
腹水几乎对所有淋巴细胞亚群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尤其是自然杀伤(NK)细胞,在摄取了腹水中的脂质后,产生了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导致抗肿瘤免疫功能丧失。
HGSOC是各类肿瘤中比较凶险的一种,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28%,超过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转移。与此同时,HGSOC的治疗也不乐观,手术和化疗仍是标准治疗,但复发率比较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率也很低(10-15%)。
HGSOC很容易腹膜转移,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腹水。腹水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特性,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者获取了原发性和转移性HGSOC患者肿瘤组织、腹水、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分析,各部位的免疫特征有显著不同、免疫细胞占比存在差异,但相同的是,所有部位的NK细胞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功能障碍,其产生的IFN-γ水平较低,而且相较于循环中的NK细胞,肿瘤部位和腹水中的NK细胞表达的颗粒酶B和穿孔素也显著减少。
此外,所有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表达都有所降低。
使用患者来源的腹水培养NK细胞并测序,研究者发现了真相。出乎研究者意料的是,与腹水共培养后,NK细胞其实活性是增加的,也发现了细胞周期相关转录组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腹水也破坏了NK细胞的多个杀伤机制,包括脱颗粒、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IFN-γ、TNF-α等的表达。
研究者首先猜想的是,是否HGSOC又阴险地给NK细胞安插了什么免疫检查点。但检查了PD-1、TIGIT、PVRIG、LAG3、Tim3、CTLA-4、BLTA等一系列老熟人之后,研究者发现这事儿还真不是免疫检查点作怪。
转换思路,研究者又想到了会显著影响免疫功能的代谢。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功能障碍NK细胞中有15%的代谢产物受腹水影响改变,NK细胞的脂质组改变显著,在测量的脂质中有过半显著增加,包括磷脂和鞘脂等极性脂质。
原来,NK细胞会从腹水中大量摄取极性脂质,但这些脂质也不会被用于能量供给,过量的脂质积累导致细胞丧失了调控脂滴的能力。尤其是磷脂酰胆碱PC(36:1),会显著破坏细胞质膜有序性和免疫突触形成,干扰了NK细胞向靶细胞的极化。
当研究者去除腹水中的脂质成分或使用药物抑制NK细胞的脂质摄取通道SR-B1,NK细胞即可恢复正常功能,完成抗肿瘤免疫大任。
不过,研究者也提出了研究的不足。这项研究仅使用了8名患者的组织样本,分析结果适用性有限,对不同类型脂质的功能和来源也还有很大研究空间。以NK细胞脂质摄取为靶点或许是恢复HGSOC抗肿瘤免疫的潜在治疗策略。
参考资料:
[1]Karen Slattery et al. ,Uptake of lipids from ascites drives NK cell metabolic dysfunction in ovarian cancer.Sci. Immunol.10,eadr4795(2025).DOI:10.1126/sciimmunol.adr4795
本文作者丨代丝雨
来源:奇点肿瘤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