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中国!哥伦比亚申请加入新开发银行 “明星”文物聚首北京大运河畔 扬州大运河上演“速度与激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8:11 1

摘要:佩特罗在中国对记者们说,哥伦比亚承诺购买5.12亿美元的新开发银行股份。他表示,他对有可能获得新开发银行对修建一条长120公里的运河或铁路的支持感到兴奋。这条通道可把哥伦比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线连接起来,将使哥伦比亚成为南美洲和亚洲之间贸易的“中心”。

资料图片: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法新社)

据美联社5月17日报道,哥伦比亚政府申请加入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开发银行。

报道称,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本周对中国进行访问,其间在上海停留,在那里他会见了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芙。

佩特罗在中国对记者们说,哥伦比亚承诺购买5.12亿美元的新开发银行股份。他表示,他对有可能获得新开发银行对修建一条长120公里的运河或铁路的支持感到兴奋。这条通道可把哥伦比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线连接起来,将使哥伦比亚成为南美洲和亚洲之间贸易的“中心”。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本周表示,将“强烈反对”为拉丁美洲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提供融资。对此,佩特罗表示,他不会因美国的压力而却步,并重申哥伦比亚寻求在如今的地缘政治角力中保持中立。

佩特罗在上海说:“我们自由地作出了这个决定。我们可以和美国面对面交谈,也可以和中国面对面交谈。”

“看·见殷商”展览在京揭幕 众多“明星”文物聚首大运河畔

展厅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两件鸮尊隔空“对望”。韦衍行 摄

5月19日,“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对公众开放。展览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揭秘殷商文明密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

展览汇集来自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38件(套)珍贵文物,涵盖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类别,不少文物为首次来京“出差”。展览分为“有册有典”“青铜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个部分,从商王世系入手,进而展示殷商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与精神生活,最后展示殷商时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在今天实现了数十年后的首次聚首。鸮鸟,即猫头鹰。《诗经·商颂》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对鸮尊以独特造型与多重象征,成为解读商代宗教、军事及性别角色的关键物证。而在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亚醜”铜钺也在展览中实现了多年后的“同框”,它们是古时的作战兵器,也被认为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今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缔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展览的结尾特别设置了一个“彩蛋”,以影片中的形象和道具为线索,一众文物原型在此集结。据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高红清介绍,影片中的结界兽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铜人头像、青铜鹰形铃等文物相似,此次展览特地将它们“请”到了现场。此外,敖光的武器、结界兽的武器也可以在展览中看到。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大运河文化带”2025年江苏省城市龙舟公开赛在高邮开赛

随着开赛锣声响起,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刘明 摄

5月18日,“大运河文化带”2025年江苏省城市龙舟公开赛在高邮开赛,逾400名选手在清水潭展开“速度与激情”的比拼。

本次赛事以“龙腾高邮,竞渡江淮”为主题,由江苏省体育总会指导,江苏省龙舟协会、扬州市体育局、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比赛设公开组2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竞速,来自江苏16支龙舟队伍参加本次比赛。

高邮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随着开赛锣声响起,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现场龙首昂扬、水花四溅。各参赛队伍在江淮水域奋勇竞渡,展现出拼搏的风采与活力,同时大力传承和弘扬龙舟文化。

2024年我国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18日上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分享2024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46%;博物馆藏品更加丰富,藏品总数达到6741.3万件(套);展览教育与开放服务广受欢迎,2024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次,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今年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当前,世界文化激荡展现新的态势,中华文明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思想文化呈现新的特点。立足新的历史起点,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发展报告》,启动“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举行亚洲文化遗产联盟落户北京签约仪式,“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看·见殷商展”揭幕。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从5月17日持续到19日,除开幕式外,配套举办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博物馆之夜等活动。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崇介绍,北京将在5月18日至10月8日期间,每月设定一个主题,构建“博物馆+科技/文创/教育”多维文化平台,打造城市文化消费新场景。

印尼留学生温菲菲参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印尼留学生温菲菲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与文物的跨时空对话中,探寻科技与文化碰撞中的博物馆未来。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馆内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位于主楼二层的四个展厅,面积共715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参观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温菲菲感慨于大运河南北通达之壮观、文化交融之宏大,对大运河的千年历史有了更全面、立体的认识。

博物馆中的前沿科技也给温菲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感叹道:“感觉像进入了未来。互动性的游戏让我更容易了解大运河,科技的运用让博物馆的体验更沉浸、更有趣味性。”科技正在逐渐改变博物馆观众接触、参与和创造文化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正如温菲菲所说,即便是外国人,也能够通过这些视觉化表达和科技应用,非常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

“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即将启幕

“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将于2025年5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大赛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广电局联合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抖音、快手、微博、百度共同承办,旨在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全民参与、多屏联动、国际传播的创新模式,构建“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共振、国内国际破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具有首都特色、全国示范、国际影响的全国文化中心标识性新品牌,立体展现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成就,营造团结和谐、昂扬奋进的社会氛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大赛以“北京范儿”为主题,紧扣“古都新韵”“时尚活力”“京味烟火”“科创力量”四大赛季主题,精心设置“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值得你深挖的北京”“看见不一样的北京”“我用科技炫北京”四大创作维度,邀请海内外、京内外所有有兴趣的网民拿起手机体验北京、拍摄北京、讲述北京故事。

短视频征集自2025年5月至2026年5月,在抖音、快手、微博、百度搜索“北京范儿”关键词即可抵达征集页面。

杭州:以诗词为“放大镜” 解码千年运河

5月18日,由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主办、有意思书房承办的“千年涛声入诗行:大运河的诗史解码”讲座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举行。特邀苏州大学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王莹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以诗词为线索,串联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脉络,深度解读其作为“半部华夏诗史”的文化价值。

“运河贯南北,诗意通古今。”王莹博士以诗词为钥匙,解锁运河千年演变。她从春秋时期邗沟的军事功能讲起,梳理隋唐大运河的经济政治作用,直至元明清漕运体系成为国家命脉的演变历程。她指出,运河的贯通不仅实现了“南水北调”的物理连接,更促成了诗词、戏曲、民俗的跨地域流动——皮日休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辩证评说隋炀帝龙舟过汴河的运河功过;苏轼“乡音无伴苦思归”的夜宿运河愁绪,让涛声成为文人“情感容器”;文天祥《发高邮》中“一水何曲折,百年此绸缪”,则借蜿蜒运河勾勒宋元易代的家国动荡。这条贯通南北的水道,成为映照时代兴衰、承载家国情怀的“流动史诗”。

讲座以杭州、扬州、通州三大河段为切入点,以诗词为“放大镜”,解析运河文化的地域特质与南北交融图景。在解读杭州段时,柳永《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世风雅与张岱笔下市井灯火的烟火气,被喻为运河“双面绣”的独特风貌。

来源:大运河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