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看吉林——雪地冰天的崛起与思考 创新篇(一):解码吉林冰雪之生态资源禀赋再认识

B站影视 2024-12-12 16:44 3

摘要:吉林省东部“雪文章”浑然天成。长白山、通化等滑雪度假区,吉林雾凇观光带,松花江、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一江三湖”雪景新;吉林省西部“冰文章”自然书就。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凿冰打孔、扭矛走钩、马拉绞盘……查干湖“冰湖腾鱼”庆丰收;吉林省中部是冰雪双城带,坐拥近

编者按:

吉林省东部“雪文章”浑然天成。长白山、通化等滑雪度假区,吉林雾凇观光带,松花江、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一江三湖”雪景新;吉林省西部“冰文章”自然书就。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凿冰打孔、扭矛走钩、马拉绞盘……查干湖“冰湖腾鱼”庆丰收;吉林省中部是冰雪双城带,坐拥近20座雪场和200多块冰场,冰雪娱乐项目人气旺、活力足,长春市与吉林市共演“冰雪双城记”……

近年来,吉林省在发展冰雪经济上下大力气,下游消费端持续提升吸引力,中游服务端不断释放新动能,上游冰雪装备制造迭代形成完整产业链。如今,吉林冰雪经济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额、接待总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中国冰雪看吉林”的热度节节攀升,吸引了众多知名作家、文人墨客、媒体记者,以调查研究、敏锐观察、如椽巨笔,探寻、发现、记录吉林冰雪发展之路。12月1日起,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并且曾经获得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华社领衔记者、新华社十佳编辑等荣誉称号的徐江善老师执笔的长篇著作《中国冰雪看吉林——雪地冰天的崛起与思考》,希望能引发思考、激发灵感,以飨读者!

排名居东三省第一名。

当2023年吉林省冬季旅游收入第一的特大喜讯传来,人们不禁沿着吉林的冰雪路径寻觅沉思。在试图解码成功的奥秘时会发现,运用人文经济学思维,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理智分析区位优势,跨越观念的鸿沟,真抓实干是让冰雪苦寒带来无限乐趣新生活的奥妙所在。

冬季苦寒能否破解?

梁晓声是白山黑水走出的著名作家。我对被誉为梁晓声知青小说三部曲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域》一直存有敬意。

可能同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生活过的缘故,我对梁晓声故事中风雪的场景记忆深刻。《人世间》零下33摄氏度下着大雪的户外;《今夜有暴风雪》中暴风雪的袭击……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人,我曾经历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对冰雪严寒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不便刻骨铭心。

在东北特别是极寒北部生活过的人,都会对冰雪灾害的苦寒经历体会深刻。

冰雪灾害由冰川引起灾害和积雪、降雪引起雪灾两部分组成;冰雪灾害对工程设施、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直接破坏,是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冰雪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一般对人身和工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不大,其最大危害是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影响,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间接损失。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低温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

2024年11月26日,市民行走在长春街头。新华社记者 唐成卓 摄

中国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冬、春季时天气、气候诸要素变率大,导致各种冰雪灾害每年都有可能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致使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不断增加。

研究表明,中国冰雪灾害,东起渤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自高黎贡山,北抵漠河,在纵横数千公里的国土上,每年都受到不同程度冰雪灾害的危害。

20世纪70年代,我在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龙江与松花江冲积平原的农场当农工。到了冬天,我们到沟塘里挖河泥作肥料,为春播作准备。经常在风雪弥漫的严寒时节出工,经受了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极寒天气风雪交加的考验。经常是风卷着雪,雪借着风,天地被白茫茫的雪雾笼罩着,寒风呼啸着,雪花打在脸上,我们在被当地称作“烟炮”的天气中艰难前行……

那时经常出现大雪堆积路面造成阻车断路现象。风吹着雪,大风携带着雪运行的自然现象,又称风雪流。积雪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一股股携带着雪的气流,粒雪贴近地面随风飘逸,被称为低吹雪;大风吹袭时,积雪在原野上飘舞而起,出现雪雾弥漫、吹雪遮天的景象,被称为高吹雪;积雪伴随狂风起舞,急骤的风雪弥漫天空,使人难以辨清方向,甚至把人刮倒卷走,称为暴风雪。

风雪灾害危及工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风吹雪对农区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将农田和牧场大量积雪搬运别处,使大片需要积雪储存水分、保护农作物墒情的农田、牧场裸露,农作物及草地受到冻害;风吹雪在牧区造成的灾害主要是淹没草场、压塌房屋、袭击羊群、引起人畜伤亡……

转瞬离开极寒的北大荒已近半个世纪,冰雪的灾难仍然留在我的记忆。如今,吉林省委、省政府不仅提出要把冰雪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还向全省发出《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把冰雪经济列入《吉林省旅游万亿产业攻坚行动方案》。

让冰雪变害为利,让冰雪新生活拥抱新时代的人们。吉林的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定会在全国、在世界产生巨大反响。

苦寒阴冷的冰雪如何能衍生出白雪变白银的魔力?如何破解冰雪令人生畏的属性,使之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财富?让冰雪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白山松水的吉林大地采访,走访魅力无穷的冰雪景区,接触吉林干部群众,我发现,解码这一奥秘,首先要从人们思维观念的变化破题。

破解传统冰雪思维密码的钥匙在哪里呢?

吉林省副省长杨安娣回顾了2016年冰雪元年对冰雪属性认识的突变。

那时许多人对冰雪还停留在冰雪运动、冰雪灾难的最初印象,不仅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将冰雪和经济、产业联系起来,学界研究冰雪理论的专家学者也相当难找。

杨安娣告诉我们,她当旅游局局长后,开始琢磨怎么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期望。看了有关旅游发展的报告,感觉只要从旅游做起,面太窄了。当时国内关于旅游发展的理论研究少而碎片化,他们就自己琢磨,吉林的优势在哪里,一边学习,一边深入各地考察学习。

杨安娣说:“讲起吉林的优势当然很多,老工业基地、全国的大粮仓、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当时的旅游还处于边缘化,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大。我们走访了外省一些地方的旅游业,还在一些乡村旅游点住了几天。经过详细考察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吉林搞旅游,突破口有三个,即我们手里只有三张牌:一是边疆旅游;二是展现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三是以地域特点为标志的冰雪旅游。我们综合分析了这三个旅游方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发现还是冰雪旅游有希望作为突破口来深入挖掘。”

“我们决心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冰雪产业。就在这时,‘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讲到这里,杨安娣显得十分兴奋,她说:“于是,我们一边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同时邀请一些有研究的专家和基层实际工作者收集国内外资料,进行深入研判。”

“我们的思维转变了,大家的视野开阔了。”杨安娣说,选择冰雪作为产业的突破口,转变思想观念十分重要,但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新思维新观念是逐渐树立起来的。

冰雪还能成为产业?冰雪还能创造价值?这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后来,旅游局的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

杨安娣说,从冰雪运动到冰雪产业这一概念和构想的产生过程,改变了传统观念对冰雪的认识和看法,冰雪的世界“本没有路”,如今有了“吉林路径”。

杨安娣认为,吉林冬季只有劣势,没有看到潜在优势的观念一旦破解,“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2016年开始,发展冰雪产业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2023年10月,“吉林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吉林省旅游亿万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这次会议“释放出大抓旅游、大兴旅游的强烈信号,为运动人文经济学理念,推动吉林走出一条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聚集了新的强劲动能……”

这是2023年1月30日拍摄的吉林市松花江畔的雾凇。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观念的转变,凝聚起无穷力量。吉林各级干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要求,充分认识吉林省的区位优势,深入分析吉林全面振兴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对身边司空见惯的冰雪进行重新审视,看到了吉林冰雪的深厚底蕴价值。

地理优势:吉林省位于北纬41度至43度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仅次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和北美落基山的粉雪品质。

水域资源:吉林省有众多湖泊,其中包括松花湖和查干湖等地,这些湖泊在冬季结冰,为冰上运动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据统计,吉林省的水域面积达700万亩以上。

2024年1月30日,首届中国·吉林松花江滑冰马拉松挑战赛暨2024年全国全民健身大拜年主会场活动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举行。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地形与山脉:吉林省的地势复杂,四周环绕着群山,特别是以长白山为代表的山脉,是吉林省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风景区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还包含了长白山滑雪场、长白山温泉度假村等多个知名景点。

冰雪活动:吉林省提供了一系列冰雪相关的活动,如滑雪、雪地温泉、冬捕体验、冰雪艺术节等。此外,当地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活动,增强了旅游的多样性和参与性。

滑雪场数量:吉林省拥有众多滑雪场天然条件,雪道总面积,以及雪道总长度均有巨大发展潜力,这些都是其冰雪产业领先于其他省份的优势之一。

冰雪市场:吉林省在冰雪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冰雪市场的占有率、产品的综合销售额还是市场承载力等方面都持续领跑全国。

2024年1月4日,第22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在吉林长春开幕,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大雪飞扬,冰天雪地。许多人眼中的苦寒之地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观念新视野破解了白山松水冰雪奥秘。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打开冰雪认识误区的一把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观念一变,冰雪就在人们面前呈现出金山银山。

吉林冰雪,获得了新生……

如何认识世界级黄金纬度带?

著名画家刘广,从白山松水的吉林大地走来。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书画室委员。

我与他在全国政协外出考察活动时相识。他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文工委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虽然头衔众多,可他亲切的东北乡音,质朴憨厚的外表,很快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使我们成为朋友。

再次关注老朋友刘广,是在2023年11月中央电视台朱迅《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中。

一名游客在欣赏长白山天池风光(2019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东北第一峰长白山巅,蓝天如碧,白云朵朵,天池湖面似玉。他与朱迅在群峰之巅湖光山色之间,畅谈这片黑土地的艺术滋养,以及长白山给他的艺术灵感和人生启迪……

刘广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仅人民大会堂里就有他5幅画作,这样一位艺术家何以对长白山怀有深深的情结?

新年刚过,我便与他相约在CBD商圈的刘广书画馆相见。三层楼的书画馆布满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从一楼看到三楼,一幅幅画作散发着这位艺术家浓郁的乡土气息。

“我的根,在吉林的白山松水;我的画家梦,起源于家乡的林海雪原……”刘广先生谈起吉林、谈起家乡,充满感情。

刘广出生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朱迅开始设想与以往一样在室内与嘉宾交流,后来提出在现场,这个现场就选择在吉林的长白山。

“特别是长白山,光天池我就画过十几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画。”言谈中,刘广对长白山充满感情。

艺术家钟情天池是有原因的。天池是一个神奇的圣湖,春夏秋冬魅力无穷,吸引着作为画家的刘广无数次来到这里,品味她、欣赏她。他告诉我,他的运气特别好,许多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由于多种原因,难以登顶看到天池真容。

刘广不同,每次都很顺利来到天池顶峰。每当他找到最佳位置,环视明镜一般美丽的天池,圣洁的湖水将他洗礼,为他带来智慧的源泉。这时,他便才思泉涌,万千情思汇聚笔端,泼墨挥毫,天池饱含的神韵、蕴藏的灵气,任他尽情挥洒……

在刘广的书画馆,我看到三幅天池的画作,一幅是群峰环抱中的天池,碧蓝的晴空下,一池碧水静静地依偎在群山之中,那么安详、那样宁静;一幅是秋色斑斓的景色中,平静的池水倒映着朵朵白云,尽显天池的优雅和娴静……

第三幅标明《长白暮色》,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画家远景观察长白群峰,艺术化处理天池全景。苍茫的暮色中,身披白雪的群峰高耸,把一池湖水围在其中,青翠的松柏布满山间。

值得称道的是,画家把三江的源头,68米落差的瀑布纳入笔端,天池湖水飞流直下,泻入溪流,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生命之源从此开启漫漫的旅途……

据介绍,无数名流政要、文人墨客都曾光临长白山天池,他们像刘广一样钟情长白山的山水草木,特别对长白山的冬天更是情有独钟。

每当冬季降临,从五湖四海赶来的游客,怀着对天池的神秘、对冰雪的钟爱、对温泉的眷恋,远道而来,寄上一片深情。

长白天下雪,长白山是吉林的象征,长白山是吉林冰雪的符号。

长白山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吉林的冰雪到底被赋予了什么魔力?

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宪玉等专家学者告诉我,坦率地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吉林人与东北人一样,对冰雪看到的更多是灾害的一面,有利的只是把冰雪作为冬季开展运动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人们对冰雪产业、冰雪经济,特别是冰雪新生活的价值因素还知之不多。

“要认识吉林世界级黄金纬度带的价值,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要知己知彼。”专家们认为,吉林的冰雪资源家底到底有多丰厚,需要多学科攻坚,全面深入开展普查。过去这项工作在全国还是空白,吉林省成为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冰雪资源普查唯一试点省份。

游客在长白山池北区“日光之城”冰雪小镇内参观游览(2016年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吉林省文旅厅副厅长金振林是位热爱文旅事业,特别对冰雪新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领导。他对这项“摸清冰雪资源家底,提高冰雪资源利用效率和冰雪资源管理水平,推动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的来龙去脉十分熟悉。

他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艰巨的普查工作。吉林省高度重视此次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以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1号文件形式,印发了《吉林省冰雪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冰雪资源普查的意义、目标、对象和范围等工作要求。一是普查全面细致深入。二是组织高效公开透明。三是管理科学方法专业。

金振林认为,作为全国冰雪资源普查唯一试点省份,要科学开展先行先试,为其他省份开展冰雪资源普查提供样板和示范,为吉林省冰雪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操作的对策与政策建议,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次普查主要体现了三个“首创”:

一是首创提出冰雪资源总体概念。冰雪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商贸、冰雪装备制造等冰雪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冰雪资源和人文冰雪资源。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区域发展资源观演化的新背景、新特点、新趋势,充分挖掘了冰雪文化内涵,构建了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的新生态系统。

二是首创冰雪资源分类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吉林省率先系统提出了包括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在内的“8+25+112”的冰雪资源分类体系。全面掌握吉林省冰雪资源分布与开发现状,突出冰雪资源与市场的有机对接,为吉林省冰雪产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创新普查技术应用。开创性地设定了全省冰雪资源普查和调查基本单元的18位单体和集合体代号,在符合《旅游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范》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工作实际实现创新赋码和应用,为科学高效推进冰雪资源普查数据采集整理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冰雪资源开发、保护与动态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网络化提供基础平台。

辛勤的劳动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吉林作为全国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首次开展冰雪普查,意义不仅在于为其他省区提供了样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冰雪实践找到了根据,还找到了为什么说吉林是世界级冰雪黄金纬度带的科学依据。

吉林冰雪资源的丰厚、天然禀赋的优越,为白山松水冰雪的崛起,为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指导,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冰雪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底气和智力支撑。

怎样开拓“冰雪丝路”新里程?

冰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这天赐的禀赋降临至壮美辽阔的中国北方疆域,与多样化的地貌生态、多民族的风土人情融合交织,形成了奇特丰富的冰雪人文景观,积淀了悠远深厚的冰雪历史文化。

吉林世界级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天然禀赋,造就了冰雪经济的吉林路径。然而,当人们沿着这条路径溯源,就会发现吉林路径的源头在“冰雪丝路”。

2018年底,杨安娣根据东北地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新高地的指示要求,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和新发展格局,组织数十位历史、文化、冰雪经济、冰雪运动等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研究,提出了“冰雪丝路”的新概念。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吉林省三年多研究成果,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冰雪丝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自2019年起,杨安娣相继三年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推进“冰雪丝路”建设的提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中央深改委2021年重点改革事项支持项目。

工作思路明确后,吉林省文旅厅立即着手组织开展历史、考古等基础研究,通过连续举办论坛的形式将“冰雪丝路”的相关内容推出,在全国冰雪界和文旅界形成了高度共识,为“冰雪丝路”纳入国家政策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与此同时,抢抓国家出台《意见》的难得契机,持续发挥吉林省在“冰雪丝路”建设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创建“冰雪丝路”先导区,这是“冰雪丝路”的延续,开创了“冰雪丝路”的新里程。

吉林提出在以下五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冰雪丝路”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大对“冰雪丝路”相关成果宣传。占领“冰雪丝路”宣传的主阵地,掌握话语权。二是起草出台吉林省落实意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吉林省是建设“冰雪丝路”的发起省份和核心区先发优势,出台了《关于推进冰雪丝路建设,打造世界级冰雪大区的实施意见》。以构建和打造世界级冰雪大区为发展目标,以优势冰雪资源为引领,瞄准世界级产业标准,探索建立冰雪发展的创新示范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体系,建设世界冰雪大区产品品牌体系。三是打造“冰雪丝路快车”产品体系。四是建设“冰雪丝路博物馆”文化品牌。拟与通化市共建“吉林省冰雪丝路博物馆”,系统展示冰雪丝路历史内涵、冰雪文化积淀、冰雪理论研究成果、冰雪经济发展纪实,推进“冰雪丝路”与丝绸之路文化、经济、科技深度链接。五是迅速推进“冰雪丝路”意见实施。打造合作平台,高规格举办“世界冰雪丝路发展大会”“冰雪丝路嘉年华”和“冰雪丝路”国际论坛。

加强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吉林提出组建“冰雪丝路智库(冰雪丝路研究院)”,抢占理论高地,联合省内知名高校,建议规模为百人级,涵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家。以智库为基础,广泛开展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尝试推动“冰雪孵化器”,搭建投融资平台,孵化冰雪项目,策划冰雪节事、赛事,用市场化、产业化手段推进吉林省冰雪经济跃升。

“冰雪丝路”,这一冰雪资源禀赋的历史源头,如何在新时代为吉林的高质量发展焕发出新的朝气?让这一“冰雪丝路”的商贸之河,在二十一世纪流淌出新时代的欢歌?

吉林省委、省政府抓住重大历史契机,制定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的实施意见》,让“冰雪丝路”在北疆大地再展宏图。

目前,“冰雪丝路”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冰雪丝路”先导区是吉林的明智选择。先导区一般指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区域。先导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的影响非常大,不仅是区域未来发展的试验田,也是形象和品质的展示区。

这是在吉林辽源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拍摄的滑雪鞋产品(2024年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吉林省在制定先导区发展目标时,突出高质量,到2030年“全面建成冰雪经济有竞争力、冰雪文化有影响力的优质冰雪生活圈”。

“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的主要任务共十项,最突出的任务是——构建冰雪发展新格局。

吉林省提出,开放协同,全面构建“四轮驱动、三廊串连、三区协作、一带延伸”的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发展新格局。

所谓“四轮驱动”,指优化完善省内冰雪布局。着力建设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与休闲度假集聚区、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集聚区、通化梅河冰雪融合发展集聚区、松原白城冰雪产业发展集聚区。通过“四轮驱动”,东西协同,夯实全域冰雪发展基础。

所谓“三廊串连”,指建设“东北片区”冰雪核心支撑区,打造东北中部冰雪走廊,连接“陆上丝绸之路”;打造中俄蒙冰雪走廊,连接“草原丝绸之路”;打造东北东部冰雪走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实现廊道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新格局中的“三区协作”,指建设国家“三北”冰雪格局中的核心支撑点。积极融入国家“一轴四带多支点”的发展布局,推进东北、华北、西北三大主要片区互动协作,北联南展、东拓西进,重点推进吉林——新疆两山冰雪产业协作区、吉林——京张冰雪赛事协作区,吉林——南方冰雪市场协作区,推动冰雪资源、客源全方位协作。

这里强调的“一带延伸”,指建设国际冰雪合作核心发力点。抢抓世界冰雪发展重心东移亚洲的战略机遇,坚持立足吉林、树立全球视野、发力国际合作,依托“冰雪丝路带”建设,对内构建“冰雪循环共同体”,对外拓展“国际冰雪朋友圈”,全面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冰雪强国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长白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北美落基山脉“世界三大粉雪基地”高水平交流合作。

打造吉林特色的冰雪产品,是构建冰雪新格局的另一重点之一。做好雪文章,是吉林冰雪特色的重中之重。推动长白山建设千万流量的国际著名冰雪旅游目的地;推动吉林北大湖、万科松花湖、万达长白山、通化万峰率先建成年接待量超百万人次的国际著名滑雪度假区;推动长春冰雪新天地、松原查干湖、吉林松花湖(雾凇)、珲春防川等建设全国著名冰雪景区;推进鲁能胜地、延边仙峰完善设施,建设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加快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柳河青龙山、通化果松等一批重大冰雪项目建设;支持大长白山区域开发雪域森林小火车、直升机滑雪、林海雪原穿越廊道、天池开冰等特色精品项目,打造著名冰雪户外运动胜地。推动吉林市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长白山高山滑雪场训练基地、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等国家高水平雪上训练基地提档升级,支持长春、吉林、通化谋划建设符合冬青奥会的世界级冰雪场馆群;全面推进“滑雪+温泉”黄金组合产品研发,着力推动长春国信南山、吉林圣德泉、仙人桥温泉与周边滑雪度假区强强联合。建成富有文化底蕴、竞争优势突出、服务品质卓越、绿色低碳引领、具有影响力的冰雪精品集群。

综合做好雪文章,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大力优化冰雪供给结构。在这方面,吉林提出坚持“冰与雪产品互动,冬与夏四季互联、昼与夜场景互通、高端与大众消费互融”。

雪是吉林的优势,冰是吉林的短板,这是人们的共识;但短板里面有大文章,冰的资源经过深入挖掘,完全可以产生与雪同样的功效。查干湖的综合开发利用就是生动案例。我们在查干湖及周边景区采访发现,只要转变观念,开动脑筋,冰的潜力巨大。

2023年12月27日,在查干湖渔场超市,工作人员搬运查干湖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依托冬捕经济带,充分挖掘查干湖、月亮湖、嫩江湾、向海、莫莫格、松花湖、白山湖、鸭绿江、佟佳江等冰资源潜力,大力开发冰雕、冰钓、冰嬉、冰帆、冰灯、冰酒吧、冰餐厅、冰酒店、冰上龙舟等“乐冰”产品;推动冰上场馆建设,利用大型室内场地和可拆卸移动冰场设施,开展室内花样滑冰、冰上杂技等系列冰上表演项目。

东北的城市再热闹,似乎一到夜里就萧条冷落了,吉林提出大力发展夜经济,提倡夜生活,推出“夜遇美景、夜遇繁华、夜遇吉艺、夜遇书香、夜遇风味”等“精彩夜吉林”冰雪版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夜滑、夜游、夜购、夜赏、夜娱、夜读、夜宴”等夜产品,支持长春红旗街商圈等夜游新典范扩大影响力,支持演艺精品实现全年演出。鼓励冰雪场馆开发滑雪技巧表演、滑雪走秀表演、夜间冰雪灯光音乐秀等时尚项目,鼓励长春、吉林、延边、通化、梅河口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冰雪新生活,一切为人民。进一步丰富冰雪大众产品。支持大型滑雪度假区、高等级景区等与周边乡村旅游、民宿、购物店、特色餐馆等实现客流共享、联动经营;支持冰雪欢乐谷、娱雪乐园、雪村雪乡建设,形成对高等级冰雪景区度假区产品的有效补充,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

运用现代技术,打造新场景,加强渲染式、体验式产品开发,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等手段,打造体验式、数字化、科技感的交互场景,构建不断创新的冰雪数字生态。

经济基础决定包含文化在内的上层建筑,但同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吉林冰雪发展的实践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经济学理论,和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是推动吉林冰雪新生活的不竭动力之源。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也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了以新质生产力撬动冰雪旅游的理念。

为开拓冰雪经济新里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冰雪产业发展是唯一出路。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方案提出,开展通信畅通行动,实现3A级以上景区5G网络覆盖,满足旅游景区新型业务和游客多样化使用需求。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深度覆盖,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核心区、重点涉旅场所连续覆盖,满足旅游业数字化转型需求;G331公路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和沿线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实现通信信号覆盖。加快推进敦白、沈白高铁沿线移动网络覆盖。

这是吉林省长白山林区雾凇景色(2018年1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吉林对冰雪资源再认识,对天然禀赋再挖掘,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认识问题。这是“吉林路径”的第一步,是吉林迈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时代向古老的“冰雪丝路”发出新呼唤,吉林正阔步迈向“冰雪丝路”新里程,吉林抓住了冰雪黄金纬度带的资源禀赋,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

初审:宁国强

复审:刘恒瑞

终审:赵 琳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