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陈桂平,来自江西吉安,是新圩镇新圩村一名独臂村医。从1996年背起药箱,我骑坏了16辆自行车,骑行超过12万公里,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行医,今年已经是第29个年头。
一只手臂
一个医药箱
一辆摩托车
他仅仅靠着这些守护着
方圆50平方公里的乡亲们
一守就是29年
只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
行走的乡间“120”
他就是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
新圩镇新圩村卫生所乡村医生陈桂平
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陈桂平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并走上演讲台
讲述他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故事
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今天是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位用单手撑起生命晴空的乡村家庭医生
听听他的感人故事
视频来源:吉安工会
单手撑起生命的晴空
我是陈桂平,来自江西吉安,是新圩镇新圩村一名独臂村医。从1996年背起药箱,我骑坏了16辆自行车,骑行超过12万公里,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行医,今年已经是第29个年头。
我出生于1977年,3岁时,一场火灾带走了我的右臂。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因为救治不及时,我永远失去了右手握笔的机会。12岁时,疼爱我的姑父因病去世,才四十来岁就离开了我们。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绝不让身边再出现这样的悲剧。
然而,我的学医之路非常艰难。初中毕业后,父亲带我去一所卫校求学。面对校长“你一只手怎么打针?以后遇到急救的病人怎么抢救”的质疑,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失望与恐惧,我以为我的学医梦就要破灭了。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上天眷顾了我,我在报纸上看到南昌一所新建卫校招生的消息,让我再次燃起了希望。于是家人向亲友东拼西凑,借了3000块钱,帮助我踏上求学之路。当卫校老师看到我背着草席、眼里满是求学渴望出现在校门口时,或许是被我的执着打动,最终收下了我。
经过两年刻苦的理论学习,到了实习阶段,可病人看到我单手打针很是顾虑,为了攻下这个难题,我买来针头和注射器,一直反复在自己的手臂、臀部、脚背上练习,就连父母和弟弟妹妹也被我说动,配合着我在他们身上练习。经过无数次的努力,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单手打针换药等各种医疗技术。当乡亲们说出“小陈打针打得一点都不痛啊”,我知道这份信任里,藏着多少包容与鼓励。
陈桂平将右臂支在病人手上,用左手为其扎针,动作非常娴熟。
1996年,我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并开办了新圩村卫生所。就在开业的第三天凌晨,村里有位家长来敲门,焦急地对我说,孩子发烧已经有一个星期。我了解病情后连忙背起药箱,跟着家长来到家里,推开门后,看到孩子身上盖着一床又破又旧的棉被时,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难过,仿佛看到了小时候没钱看病的自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诊治,孩子的体温慢慢降了下来。6块8毛钱的医药费,我只收了3块6。回家路上,我心里很高兴,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当一名医生的意义,我下定决心,往后一定要用自己的医术和医学预防知识,让父老乡亲们尽量少生病、有病看得起!
如果说那次出诊让我坚定了从医的初心,那么2012年第一次急救心梗病人的经历,则让我终生难忘,更深刻体会到救死扶伤的使命。那时候,村里有个叫刘明英的老人突然晕倒,她的老伴急急忙忙来找我,我带着急救药品和诊疗器飞奔到她家时,看到老人依然躺在地上,既摸不到脉搏,也听不到呼吸。我连忙解开老人的衣扣,清理嘴里的分泌物,争分夺秒地实施心肺复苏。我仅用一只左手,使出了我的全部力量,一边大声呼喊:“大妈你千万不要睡,我在这里,别怕。”抢救了大概四分钟后,依然没见老人醒来,但我始终不肯放弃,六分钟的坚持,终于看到老人睁开了眼。那一刻,我瘫软在地,才感觉到浑身没了一点力气。这件事也让我相信,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这些年,我不仅是乡村医生,也是村里孤寡老人公认的“儿子”。大前村有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几乎每周都去看他,帮他煮饭扫地、洗衣晒被,这一照看就是17年。还有86岁的孤寡老人曾八英,我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在她每次生病期间,帮她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她常跟村里人说:“就是这个崽好,要不是这个崽,我早就不在了。”
这些年来,我进过百家门,吃过百家饭,上至百岁老人,下至三岁孩童,没有我不认识的;谁有高血压、谁有糖尿病,我都一清二楚,在我脑海里已经有2000多个活病历本。29年来,我累计接诊和救治20余万人次,为困难群众和孤残老人减免医药费超过30万元,还资助困难学生260人,资助金额达15万余元。
这些年来,我感恩着党和国家对我的关怀与帮助,也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医疗领域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好。当资助的260名学生中,就有不少孩子选择学医时,当乡贤们共同捐资600万元,培养的大多孩子选择回乡创业时,我更加坚信: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正在照亮更多农村人的前行路。
我自小生长在井冈山脚下,这片红土地养育了我,我的根也早已深深扎在这里。我离不开父老乡亲们,父老乡亲们也离不开我。今后,我将继续守在农村,行好医、做好事,也盼着更多年轻医生扎根基层,和我们一起当好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