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公约举办首届关于制定全球鸨类物种多物种行动计划研讨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7:15 1

摘要:鸨(Otididae鸨科)——这类雄伟的地栖鸟类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和澳大利亚,是草原与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然而,这些曾经数量庞大、象征草原生境健康的“生态晴雨表”,如今正面临令人警醒的衰退。为此,全球保护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正携手制定一项国际行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鸨(Otididae鸨科)——这类雄伟的地栖鸟类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和澳大利亚,是草原与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然而,这些曾经数量庞大、象征草原生境健康的“生态晴雨表”,如今正面临令人警醒的衰退。为此,全球保护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正携手制定一项国际行动计划,为它们的未来筑起防线。

上图:2025年1月2日,绿会锦州大鸨保护地主任余炼巡护时记录的大鸨(东方亚种)。余炼 摄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作为栖息在开阔草原、荒漠和半干旱地区的大型鸟类,鸨类中部分物种(如体重惊人的大鸨Otis tarda)堪称现存最重的飞鸟。但当前形势严峻:60%的鸨类物种正濒临灭绝,主要威胁包括:盗猎与过度捕杀、能源设施撞击、农业扩张导致的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气候变化影响。

作为指示物种,鸨类的存亡直接反映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它们的衰退,实则是土地不可持续利用与整体环境恶化的尖锐警报。

为应对这些紧迫的威胁,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政府官员以及保护组织汇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无国界鸨类”(Bustards Without Borders, BWB)这一倡议。2025年4月14日至20日,首届关于制定全球鸨类物种多物种行动计划研讨会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

图源:CMS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执行秘书长艾米·弗兰克尔(Amy Fraenkel)表示:“鸨类曾广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如今却因盗猎、栖息地丧失、基础设施建设和中毒事件而急剧减少。本次研讨会是制定多物种保护行动计划的关键一步,旨在为这些珍稀鸟类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我们期待明年在巴西举行的CMS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提交这一重要全球战略,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守护这些壮观的鸟类及其栖息地。”

在伊斯兰堡研讨会上形成的首份多物种保护行动计划草案,为鸨类及其栖息地的可持续保护规划了全面行动框架,包括实地保护行动、能力建设与公众意识提升、种群分布动态监测、不可持续压力研究、加强鸨类保护的政策框架、动员各国政府和利益攸关方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协同作用和协调努力。

该草案拟提交2026年3月23日至29日在巴西大坎普举行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审议。目前,已有6种鸨类物种被列入CMS附录一和二,另有5个鸨类物种被纳入第14.20号决议的潜在保护名录。

多年来,在《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及其附属协定框架下,其他一些国际单一物种行动计划也已获得通过:例如《中欧大鸨种群保护和管理谅解备忘录》行动计划,以及2024年在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上通过的《亚洲大鸨行动计划》。

此次制定的行动计划将整合现有资源,覆盖26种鸨类在100余个分布国的保护需求。

无国界鸨类倡议源于2024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的CMS COP14,依据第11.17号决议(修订版)——《非洲-欧亚迁徙陆鸟行动计划》(AEMLAP)启动。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鸨类专家组、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咨询机构代表共同组建,旨在促进协调一致的全球行动,分享最佳做法,加强政府、科学家和民间社会之间的合作。

此后,这一倡议不断推进,伊斯兰堡研讨会标志着朝着扭转数量下降趋势、确保可持续的土地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从而造福于鸨类以及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鸨类不仅关乎拯救这一群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鸟类,还关乎确保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这些生态系统同样滋养着人类社区、农业生产和万千生灵。这份全球行动计划的制定,吹响了集结号,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动员各方支持、加强伙伴关系,并为全球鸨类的长期生存迈出大胆的步伐。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CMS编译 | YJ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往期相关报道·海湿专家谈】

CMS公约科学委员会选举结果揭晓:澳大利亚和斯里兰卡代表分别当选主席和副主席

海湿主编参加CMS能源工作组蝙蝠组会议

惊喜!CMS COP14、绿会生态连通性边会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纳入小中考考试范围

大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重新评估为全球“濒危”物种

大鸨的呼唤:挑战电线围栏碰撞困境,减轻西班牙草原基础设施对鸟类的致命影响

聚焦生态连通性!绿会将在CMS COP14上联合举办边会

奥地利将于2028年举办《中欧大鸨种群养护和管理谅解备忘录》第六次签署国会议

绿会大鸨保护地写入CMS COP14文件《亚洲大鸨协调行动执行情况报告》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

上图:2024年2月,CMS公约发布的《世界迁徙物种状况报告》封面图。该报告指出,虽然CMS所列的一些迁徙物种的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其中近一半物种的数量正在下降,22%的物种濒临灭绝,几乎所有被列入CMS的鱼类都面临灭绝威胁;全球范围内的迁徙物种,包括那些未列入CMS的物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灭绝风险;列入CMS的物种中,有75%受到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碎片化的影响,还有较多物种受到有意捕捉和意外捕获的影响。来源:CMS公约

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简称CMS)于1979年签署,是一项旨在保护和管理全球迁徙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国际条约。该公约强调了保护这些物种在迁徙过程中所需的生态环境,促使缔约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也被称为“波恩公约”。

CMS是全球五大与“生物多样性”最相关的公约之一,它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那些会在不同国家之间迁徙的野生动物,比如鸟类、海洋生物、哺乳动物、蝙蝠等等。这些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比如栖息地丧失、非法捕猎等等。CMS公约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共同努力,为这些迁徙动物提供保护。从栖息地的保护到执法合作,CMS公约的范围非常广泛,旨在确保这些动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