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公安:实施“5221”工作机制,群众出行安全感和守法率持续提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7:17 1

摘要:50%的“交安宣传”、20%的“设施建设”、20%的“隐患治理”、10%的“一体化查处”,这一串串数字是福建省南安市公安局基于县域交通环境实际,坚持“源头防控、科技赋能、共治共享”理念,创新实施的“5221”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理念+措施”工作机制。今年以来

“5221”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南安市公安局

50%的“交安宣传”、20%的“设施建设”、20%的“隐患治理”、10%的“一体化查处”,这一串串数字是福建省南安市公安局基于县域交通环境实际,坚持“源头防控、科技赋能、共治共享”理念,创新实施的“5221”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理念+措施”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南安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86%,群众出行安全感和守法率持续提升。

“五音共鸣” 提升农村群众安全意识

5月5日,夜幕下的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村委会,60余名村民聚精会神地观看南安市公安局自制的电影《交通安全进万家》。“黄阿伯,刚才电影里随意横穿马路的画面多危险啊,您可别这样。”影片结束,南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康晓敏指着定格的画面提醒道,54岁的黄阿伯连连点头。

如何让交通安全宣讲深入人心?南安警方以此为题,创新推出电影大篷车送教下乡、“大喇叭+流动课堂”宣传、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获取“安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每日曝光台”集中展示交通违法案例、交通劝导员驻守民俗活动现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光影筑安、学堂强基、积分树典、曝光肃纪、民俗护安“五音共鸣”交通安全知识宣讲方式,着力提高农村群众的守法出行意识。今年以来,他们先后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讲活动65场次,放映露天电影普法191场次。

5月6日,在南安市省新镇茂盛路一路口,智能信号灯正自主调整配时,实现车多放行、人密灯延时。“以前交通早高峰要等3个灯次,现在基本1次就能过了。”每天接送孩子的车主黄女士惊喜地发现,交通信号灯变得更“智能”,通行效率大大提升了。

南安警方注重科技赋能与基建提质双向发力,打出“硬设施+软系统”组合拳。他们应用智慧信控系统、搭建AI智能无线广播系统、制定道路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联合乡镇政府建设柳城小学路口人行天桥……通过强化智能交通设施建设和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系数。

“两级治理” 实现风险精准管控

“这个路口过去经常发生事故,现在重新规划了车道线,新增导向箭头、人行横道及减速标志,感觉安全多了!”5月8日,家住南安市霞美镇江滨南路的陈先生,对增加的交通标志带来的行车安全感赞不绝口。

南安警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拆弹”促进长治久安。他们对日常工作中排查出的道路隐患,创新建立“红黄”双色预警分级治理机制:对高危“红色”隐患,采取渠化岛隔离、震荡标线预警、弯道反光镜组等技防措施迅速整治;对低危“黄色”隐患,做好临时防护,强化提醒预警等动态防控手段,并逐步完成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南安警方总结城区交通治理经验,精准增加农村道路沿线村庄出入口的道口柱、警示灯、爆闪灯等设施,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指数”。今年以来,共增设警示灯65盏、标线1200平方米、警示牌及指示牌70套。

“一体执法” 织密全域联查法网

南安警方在重要时间节点实施“全警管交通”工作机制。5月1日零时许,南安市水头镇后房路段灯火通明。交警对过往车辆驾驶人进行酒驾检测,机关法制民警手持警务通核对车辆信息,派出所民警用探照灯仔细查验货厢夹层,此时上空传来嗡鸣声,巡特警操控的警务无人机掠过,红外镜头将该路段热源图实时投射到指挥中心大屏。

为有效应对节假日激增的车流量,确保假期路畅人安,南安警方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全警支援交警、机关支援一线”的一体化联合查处工作机制,整合交警、巡特警、机关、派出所等警力,各司其职、分兵把口,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充实路面交通管理力量,有效压降交通事故。假期中南安市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未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

△5月16日,《人民公安报》时讯版头版刊载南安市公安局创新实施“5221”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理念+措施”工作机制的经验做法

- end -

第【2345期】

来源:南安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