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一场大型连续剧,那山西太原(古称晋阳)绝对算得上戏份最多的“老戏骨”。从战国到五代,这片土地先后换了十几个朝代“剧组”,但晋阳的“男一号”地位愣是没掉过线。
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一场大型连续剧,那山西太原(古称晋阳)绝对算得上戏份最多的“老戏骨”。从战国到五代,这片土地先后换了十几个朝代“剧组”,但晋阳的“男一号”地位愣是没掉过线。
战国抢C位:赵国的“创业基地”
公元前5世纪,晋阳迎来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赵简子在这儿修城墙时,特意用夯土加铜柱的“黑科技”加固,结果后来智伯带三家联军来打,放水淹城都没冲垮。赵国靠着这铜墙铁壁,硬是从晋国分家单干,成了战国七雄之一。这就好比初创公司找了个易守难攻的写字楼,直接奠定了称霸基础。
秦汉魏晋:北方的“定海神针”
秦朝把太原设为郡治,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到了汉朝更夸张,刘邦直接把儿子刘恒(后来的汉文帝)封到这儿当代王。您可别小看这个安排——刘恒在晋阳韬光养晦十多年,后来被迎回长安当皇帝,给“文景之治”开了个好头,太原成了皇帝的“新手村”。
三国时期,并州刺史部设在太原,曹操在这儿屯兵防匈奴,就跟现在边防部队驻守边疆一个道理。西晋更直接把太原封为国都,司马家的王爷们在这儿镇场子。最绝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拿下太原后,直接拿它当跳板统一北方,可见这地方就是个“得之可得天下”的VIP席位。
南北朝:乱世中的“备胎首都”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晋阳是并州治所,相当于北方军区总指挥部。但真正牛的是北魏分裂后,高欢把持东魏朝政,在晋阳建了“霸府”,皇帝在邺城当吉祥物,实际办公全在太原。后来北齐建国,干脆把晋阳定为“别都”,皇帝们夏天来避暑,冬天来打仗,跟现在北京人去北戴河度假似的,只不过人家是带着朝廷班子来上班。
隋唐:皇帝的“老家根据地”
隋炀帝杨广当晋王时,在太原攒足了政治资本。而真正让太原封神的,还得数李渊父子。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从太原起兵时,可能自己都没想到能开创大唐。后来唐朝把太原定为“北都”,武则天时期还升级成“北京”,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当时太原城里驻军五万,商业街比长安西市还热闹,活脱脱一线城市配置。
五代十国:改朝换代的“充电宝”
唐朝灭亡后的五代乱世,太原彻底成了“皇帝制造机”: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这三位开国皇帝全是从太原起家。最夸张的是北汉政权,靠着太原城防死扛北宋大军29年,赵光义最后打下来气得火烧晋阳城,还把龙城百姓全部迁走——这波操作,活像游戏玩家打不过BOSS就删存档。
来源:大司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