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沙特阿拉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干事递交了加入公约的文书。《湿地公约》将于2025年8月2日对沙特正式生效,使其成为致力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第173个缔约方。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预计将被提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the List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的候选地包括法拉桑群岛生物圈保护区——红海的一处受保护区域。© Saad Alaiyadhi
在水资源、气候与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交织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这一举动为干旱及沿海地区的湿地保护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2025年4月2日,沙特阿拉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干事递交了加入公约的文书。《湿地公约》将于2025年8月2日对沙特正式生效,使其成为致力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第173个缔约方。
沙特的加入反映出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湿地在维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循环以及支撑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红树林、海草床到沙漠绿洲,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且最具价值的栖息地之一,同时也属于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面临日益严峻环境压力的地区,此举标志着沙特王国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诺,旨在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双重受益。这也表明沙特有意推动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助力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气候变化目标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等全球性议程。
在拟申报的国际重要湿地中,红海法拉桑群岛生物圈保护区备受关注。该保护区位于阿拉伯大陆架,由隆起的珊瑚礁系统构成,地貌多样,海岸线蜿蜒曲折,边缘礁星罗棋布。拟申报的湿地面积超1万公顷,孕育着该地区最具特色的动植物群落,包括在红海地区罕见且对稳定海岸线、维系海洋生物及固碳至关重要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红树林。
沙特加入《湿地公约》基于国家野生动物中心(NCW)的前期工作——该中心主导制定了法拉桑群岛总体管理计划,并持续支持相关科研、监测与保护工作。该保护区同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UNESCO Man and Biosphere)站点,未来计划对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Green List)标准,实施高效保护地管理。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影响等环境压力加剧,沙特的加入为全球湿地保护行动提供了新支撑。近年来,该国已发起或支持多项环保倡议,包括"沙特绿色倡议"(Saudi Green Initiative)、"中东绿色倡议"(Middle East Green Initiative)、"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计划(UN 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等多边环境协定。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前沿
(注:本文仅供资讯参考。)
资讯源 | 《湿地公约》编译 | Samantha
审核 | Richard
排版 | 绿叶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前瞻
Mainstreaming 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