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区法学会:筑牢法治根基 点亮为民灯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7:05 1

摘要:以法为基,服务为民。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法学会立足职能职责,深耕基层法律服务阵地,将法律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新路径,以“四有”标准全面融入区镇两级综治中心,搭建起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

以法为基,服务为民。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法学会立足职能职责,深耕基层法律服务阵地,将法律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新路径,以“四有”标准全面融入区镇两级综治中心,搭建起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完善运行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组织引领,区镇服务站点“全覆盖”

科尔沁区法学会坚持系统推进、一体化建设,组织动员各苏木镇、街道工作人员依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入驻同级综治中心,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紧密衔接、无缝对接,实现全区综治中心法律服务力量“全覆盖”。 在区级层面,法学会依托区综治中心设立规范化法律服务站,整合全区专业法律资源,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形成法学会干部常驻、法律咨询专家轮驻、律师随驻的人员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规范化”法律服务。在镇级层面,将服务站“嵌入”综治中心运行体系,整合“两代表一委员”、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多元力量,构建以咨询、调解、普法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为法治科区建设筑牢专业根基。截至目前,已建成区级服务站点1个、镇级服务站点21个,将法治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

完善工作机制,法治服务工作“全贯通”

科尔沁区法学会创新提出“3321”工作机制,为法治服务工作精准导航。该机制明确咨询、调解、普法3项工作任务,规范点单、派单、接单3步工作流程,提供“线上+线下”两种服务,锚定以法惠民的1个目标。

为确保机制有效落地,法学会向各服务站点印发工作指引手册,制作流程图,指导站点培育辖区专业人才,组建“法治智囊团”。同时,要求各站点定期在社区网格群、微信公众号发布运行公告、公示值班专家,设立工作立轴和站点指示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品牌,提升服务站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各服务站点设立运行以来,成效显著。累计受理群众电话咨询1000余次,接待线下咨询来访600余人次,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化解信访积案7件,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加强普法宣传,法律知识惠民“全覆盖”

依托各服务站点,科尔沁区法学会结合“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在民法典宣传月、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开学季等重要节点,充分发挥法学会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教育,培育群众法治思维。围绕婚姻家庭、物业纠纷、土地流转、劳动争议等高频法律问题,各服务站点组织会员、专家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宣讲活动16场,“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普法活动60余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有效提升居民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此外,科尔沁区还依托多元媒介融合优势,推出“法学汇”线上普法宣传品牌,在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通过图文解析、普法短文、法律解读短视频等多样化载体,传递法律知识、回应群众需求。

“咨询法律问题,就找法律专家”,这是科尔沁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融合建设的工作目标。未来,科尔沁区法学会将持续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专业优势,深化“中心+站点”融合机制建设,将基层法律服务站点打造成倾听群众法治呼声的前哨站、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稳压器、传播法治文明的播种机,以务实、高效、温暖的法治举措,回应时代所需、安全所系、人民所盼,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的“科区答卷”。

来源:内蒙古综合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