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冬天,一群横漂小演员拖着行李直奔山西,只因听说那边剧组管饭、日结、还能蹭古街实景。
“拍短剧不如去临汾?
”——2023年冬天,一群横漂小演员拖着行李直奔山西,只因听说那边剧组管饭、日结、还能蹭古街实景。
三个月后,当地产量从200部飙到300部,爱奇艺竖屏剧场连夜挂牌,政府甩出5000万基金,连韩国MBC都跑来买版权。
短剧内卷到老家了,临汾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用国企速度抢横店饭碗”。
先看最扎心的:横店群演日薪200还得抢,临汾直接开到300,包盒饭加暖气房。8个影棚3条古街,明清院墙现成,拍古风连美术都省一半。
非遗年画蹭上《年画奇缘》播放量破2000万,线下销量翻三倍,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原来流量真能变钞票。
学院派也没闲着,山西传媒学院挂牌“微短剧学院”,200个名额刚放出来就被抢光——毕业即进组,谁还苦等横店通告?
再说钱到位有多狠。
十条新政写明了:剧本好就能拿10万孵化费,拍完了平台收,政府再给30%补贴。
算下来,一部成本80万的小古风,回本能快一半。
韩国买走的三部全是“尧都往事”同款,服化道现成的,出口转内销还能再赚一波翻译费。
网友辣评:原来文化输出靠“霸总穿越到晋国”,土味才是硬通货。
可也别光看见肉。300部里能破圈的不到10部,大部分还是“王爷宠妃”换地名。5000万基金砸下去,会不会养出一堆流水线烂梗?
非遗+短剧听着香,真拍出来全是年画当背景板,观众两集就腻。
最现实的问题:临汾冬天零下十度,古装戏里演员嘴冒白气,弹幕一秒出戏。
热度过去,群演继续南下,空留古街晒太阳。
一句话,临汾把短剧当煤炭挖,第一波确实暴富。
可煤总有挖空那天,靠补贴续命不如靠好本子。
要是明年还全是“重生晋商500次”,别说韩国,隔壁省都不买账。
别让5000万最后变成烂尾棚的暖气费,那就真成笑话了。
——“已订春运车票,去临汾碰碰运气,万一演个王爷侍卫能火呢?
就怕去了发现还是‘横漂换地名’,那立马掉头回成都,至少火锅管够。
”
来源:北辰52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