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钱包看看账单,再想想不太稳的工作,不少美国人最近都把“下馆子”从日常清单划成了偶尔的奖励,受账单上涨、就业波动和餐厅菜单持续涨价的影响,越来越多人拿起了锅铲,选择在家做饭,这让美国餐饮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打开钱包看看账单,再想想不太稳的工作,不少美国人最近都把“下馆子”从日常清单划成了偶尔的奖励,受账单上涨、就业波动和餐厅菜单持续涨价的影响,越来越多人拿起了锅铲,选择在家做饭,这让美国餐饮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美国餐厅客流量已经下滑了1.6%,更让人揪心的是,市场研究机构BlackBoxIntelligence预测,到2026年这种下滑趋势还会持续。
今年已有近20家连锁餐厅或大型餐饮集团走上了破产之路,数量和2024年的高峰不相上下,连锁品牌Denny’s因为增长乏力已经被出售,必胜客也被外界看作可能会跟进。Noodles、OutbackSteakhouse等熟悉的品牌要么在关门店,要么在急着调整策略。
但凡事都有例外,Chili’s、TexasRoadhouse等品牌却逆势实现了增长,这背后藏着餐饮业的生存密码,在消费疲软的当下,想要把顾客“请回来”,得在价值感、营销、环境、菜品和服务上多下功夫,而这场“夺客大战”的第一招,就是把“性价比”这张牌打扎实。
在大家都攥紧钱包的日子里,“贵”成了餐厅最致命的短板,虽然现在餐厅不像疫情刚过那阵大幅涨价,但菜单价格的涨幅还是比超市快不少,这就逼着餐厅必须给出一个比“在家做饭”更划算的理由。
TexasRoadhouse的做法很有代表性,即便牛肉成本创下了纪录,他们还是把牛排套餐价格稳稳维持在20美元左右,而且还包含配菜,这种坚持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截至9月30日的季度里,这家连锁的牛排餐点订单比例比去年同期高了不少,同店销售额也增长了6.1%。
光有实在价格还不够,怎么让消费者知道这份实惠也很关键,现在各大餐饮品牌都在投优惠广告,铺天盖地的信息早就让消费者产生了“广告疲劳”,复杂的促销信息更是让人记不住。
Applebee’s索性简化了策略,不再把一堆促销堆在一起,而是集中火力推广“两份套餐25美元”这个固定信息,没想到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反而奏效,最近一季度吸引了更多人到店。就像其母公司CEO说的,目标就是让顾客听得进去、记得住。
如果说价格是吸引顾客进门的“钩子”,那环境和运营就是留住顾客的“基石”,以前有些品牌可能更愿意把钱分给股东或回购股票,但现在越来越多逆势增长的品牌选择把钱投在门店和服务上。
Chili’s这两年的表现特别亮眼,秘诀就在于母公司BrinkerInternational提前拿了数亿美元出来,不用来分红或回购,而是花在提升人手、加强营销和门店维修维护上。
市场机构Technomic的数据能直接说明问题,消费者对Chili’s的装潢、清洁度和整体氛围的评价,比去年明显好了很多,这直接带动最新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大涨21%,公司也预期未来还能继续增长。
看到效果的不止Chili’s,Outback的母公司Bloomin’Brands也暂停了分红,拿出7500万美元投入餐厅翻新和改造,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运营思路,本质上是抓住了消费者对就餐体验的核心需求,谁也不想在又旧又乱的环境里吃饭。
在餐饮行业里,“吃腻了”是比“太贵了”更隐蔽的流失原因,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里,没有点新鲜东西很难吸引顾客。传统早餐连锁Denny’s持续走弱,但FirstWatch却靠“能量早餐藜麦碗”“烤肉玉米饼”这些新品稳住了客流。
他们的做法是把季节性畅销品整合到新菜单里,加上顾客群体收入较高、消费压力小,即便一份牛油果吐司卖12.99美元,也有固定的需求,地中海连锁Cava的扩张更能说明问题,他们靠“辣酱蜂蜜鸡”“皮塔脆片”这些差异化产品,在同行疲软的时候还能继续开店。
Cava的CEO直言现在快餐行业是“一片同质化的海洋”,这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除了菜品要新,服务也得跟上。疫情的时候,很多品牌把重心放在了外带业务上,多少忽略了服务细节,现在大家都在回头“补课”。
Panera的做法更接地气,他们盯着“把三明治放对袋子里”这种看似琐碎的细节,CEO坦言以前对顾客关注不够,现在重点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每一份外带订单都准确无误,食品和饮品完全正确才交给顾客。
这些做法看似简单,却恰恰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毕竟没人愿意收到错漏的订单,也没人想在敷衍的服务里吃饭。菜单抓牢顾客的胃,服务暖住顾客的心,这些细节拼在一起,正是餐饮业应对挑战的底气。
一边是客流下滑、品牌破产的压力,一边是逆势增长、门店扩张的活力,美国餐饮业在高通胀和需求疲弱的双重考验下,走出了一条“自救之路”,从TexasRoadhouse坚守的20美元牛排套餐,到Applebee’s简单直接的促销信息。
从Chili’s砸钱翻新的门店环境,到FirstWatch和Cava推陈出新的菜品;再到星巴克和Panera在服务细节上的较真,这些品牌的实践其实指向了同一个道理:餐饮的本质永远是“给顾客想要的”。
消费者或许因为经济压力变得更精打细算,但他们对“价值感”的追求从来没有变,既想要实惠的价格,也想要新鲜的菜品,还想要舒服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了,这场“夺回客人大战”没有捷径可走,正如FirstWatch的CEO所说:“我们每天都必须把事情做好。”
这种在压力下主动调整、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韧性,不仅能帮餐饮业把顾客从厨房里抢回来,更能让整个行业在波动中找到更健康的发展方向。毕竟,能留住人心的,从来都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用心。
来源:初六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