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工业园的灯光穿透晨雾,比朝阳更早唤醒河南漯河这座中国食品名城。宏途食品的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揉捏面团,经过12道工序,千层吐司即将踏上发往全国商超的旅程;不远处亿家馨食品漯河基地的泡卤车间内,老师傅紧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鸡爪在恒温卤汤中翻滚,48小时的慢
食品工业园的灯光穿透晨雾,比朝阳更早唤醒河南漯河这座中国食品名城。宏途食品的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揉捏面团,经过12道工序,千层吐司即将踏上发往全国商超的旅程;不远处亿家馨食品漯河基地的泡卤车间内,老师傅紧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鸡爪在恒温卤汤中翻滚,48小时的慢卤工艺精准锁住肉香;大树食品的原料仓库外停着满载山药的货车,山药片经分拣、打粉、预糊化等工序,变成即冲即溶的雪花片……在漯河,休闲食品产业的创新故事是从这样充满香气与活力的清晨开始的。
“公司2018年落地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起初以山药薄片为主打产品,后来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增加了面包产品线,今年销售额预计能达到4亿元。”宏途食品相关负责人说,在漯河建厂,优质的供应商就在隔壁,节约了物流成本。
在亿家馨食品的漯河基地,泡卤食品的创新故事同样鲜活。作为企业在全国布局的最大基地,该基地填补了漯河泡卤食品产业的空白。亿家馨与双汇、中大恒源等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合作,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联合中原食品实验室推动现有产品升级,加快新产品落地,企业知名度不断提升。”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的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还出口至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
作为中原食品实验室的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大树食品聚焦功能食品休闲化细分赛道,借助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技支持,公司发展势头较好,是伊利、雀巢、五谷磨坊等知名品牌的原料供应商,自有品牌的山药雪花片、杏仁七白饮等产品的网络销量也持续攀升。为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品控能力,公司还在山药、黑芝麻、杏仁等主产区布局了生产基地。
在漯河的休闲食品产业版图上,既有快速崛起的新锐企业,也有持续深耕的老牌企业。在临颍县盼盼食品基地内,藜麦吐司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我们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并依托院士工作站和中原食品实验室持续进行新品开发。”盼盼食品漯河负责人表示。
2003年就来到临颍县发展的亲亲食品更是漯河休闲食品产业迭代升级的见证者,其最初只有一条果冻生产线,如今已成为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头部品牌。“漯河的休闲食品产业链配套日益完善,从包装材料到原料供应,方圆5公里内就能找到供应商,这是我们扎根漯河20多年的底气。”亲亲食品漯河生产总监表示。
据统计,目前,漯河市共有休闲食品生产企业200多家,产品涵盖方便食品、休闲肉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等13种食品类别,形成了龙头引领、中小跟进、配套完善的集群发展格局。其中,临颍县作为我国的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之一,休闲食品日产量超3000吨,位居全国县区第一。薯片、虾条、法式小面包、果冻等产品,每3包中就有1包产自临颍。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肉制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麻辣面制品产销量居全国首位。
各地超市零食区内征服消费者味蕾的漯河好物背后,都藏着中原食品实验室和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的“科技魔法”。
“公司最初做休闲食品时,就像摸黑走路。”畅翔生物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曾陷入转型困境,后来带着困惑向中原食品实验室“下单”。中原食品实验室的专家团队扎进市场找方向,最终锁定小包装鸡肉休闲食品赛道。面对鸡肉去腥不彻底、红油香味不足的难题,科研人员反复调试配方,从香料搭配到熬制时长逐一攻破难题。如今,宫保鸡丁、大盘鸡等口味的鸡肉零食让这家老企业在休闲食品赛道上跑得又快又稳。
大树食品也曾遇到山药雪花片厚度不均、生产能耗高等问题。中原食品实验室的专家蹲守生产线,反复优化原料处理方式、成型温度等,最终使山药雪花片实现了开水一冲即化,口感细腻香甜。如今,大树食品已和中原食品实验室联手推出了6款新品。
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带动下,漯河市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融入科创元素,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在漯河联泰食品的产品展示大厅里,果蔬冻、虾肉片等食品让人驻足。20多年前该公司刚成立时,产品只有一种普通膨化食品。“政府出面帮我们对接科研院所,打造食品研发平台,提升产品价值。”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与实验室、高校合作,加快新品研发步伐,现在每年推出5—10种新品。
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新工艺能否开展大规模应用、新技术能否达到产业化条件,都需要通过中试破解。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副主任崔胜文介绍,中试对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至关重要。经过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未经过中试的仅为30%。近3年,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已帮助196家企业破局,200多款漯河零食从这里走向各地商超。
从口味创新到品质升级,从传统工艺到智能生产,科技让更多漯河好物走出河南,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
饼干糕点、薯片虾片、方便速食、乳制品……在位于漯河市民之家的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食品展厅里,各类休闲食品整齐陈列。工作人员有的忙着打包邮寄客户定制的礼包,有的向前来购物的市民介绍产品特点。展厅对面的直播间内,主播手持三色藜麦奇亚籽馍片进行细致讲解,屏幕上“已售4.5万单”的红色数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场面正是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为漯河食品产业搭建“星光大道”的生动缩影。
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以链接和服务企业为核心,依托豫中南数字产融平台的技术服务能力,精准破解食品企业发展难题。对想拓宽销路的企业,该馆建起“线上+线下”的销售网:线上,“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店铺在7大平台圈粉30万;线下,通过常态化产销对接会推动当地休闲食品进入连锁便利店与商超。
针对企业拓展B端市场的需求,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积极发挥一体化选品中心作用。今年中秋节前,该馆在天津举办了“豫见津门 漯在中秋”选品会。会上,700多款漯河食品集中亮相,使当地企业的中秋订单大幅增长。
为了扩大产业集群效应,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在3个月内举办了3场招商推介会,吸引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到场。不管是本地龙头企业,还是外地优质品牌,都能无障碍地入驻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如今,该馆已集结了660多个品牌、8000多款单品。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在当地举办了33场企业主题品牌周活动,组织食品企业轮番亮相。同时,该馆积极参加全球豫商大会、SIAL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海)等展会,实现千款单品集体“出圈”。该馆还计划进军境外展会,让越来越多的漯河休闲食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漯河,休闲食品早已不是简单的零食,而是融入日常的“味觉创新答卷”。从一口零食的创新到一个产业的跃升,从坚守初心的老牌企业到异军突起的新锐品牌,从破解技术难题到搭建市场桥梁,一条“产学研用”联动、“老中青”接力的产业升级之路正让漯河休闲食品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朝着更高质量的集群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李元良 王辉 张军亚 应诗雨)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