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德森等人在布鲁姆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1年出版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这个修订版主要由认知过程与知识类型两个维度构成,形成了六个层次的认知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
制定教学计划(目标)教师你应该知道七个学术观点
一、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第1级:知识回忆或识别信息。关键动词有:陈述、回忆或列举
第2级:理解理解信息的含义。关键动词有:释说或描述原因。
第3级:应用将从信息中产生的想法付诸实践。关键动词有:应用或解决。
第4级:分析解析和评估实践。关键动词有:比较和对比,或分解。
第5级:综合一一开发新的实践方法。关键动词有:概括或解释。
第6级:评价一一评估新方法的效果。关键动词有:评判或调和。
安德森等人在布鲁姆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1年出版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这个修订版主要由认知过程与知识类型两个维度构成,形成了六个层次的认知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
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
记忆(Remember):这是最低层次的目标,涉及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基本概念和术语等。
理解(Understand):这一层次要求能够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可以通过转换、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
应用(Apply):这一层次是基于记忆和理解,将先前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Analyze):分析是将学到的知识材料分解,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评估(Evaluate):这一层次要求通过鉴别和审辩,并基于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材料的价值做出判断。
创造(Create):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对知识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将各部分要素重新整合后设计、产生出新的模式或结构。
二、戴夫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第1级:模仿观察和复制他人的动作。关键动词有:复制模拟或仿制。
第2级:操作根据记忆重复某个动作。关键动词有:行动、实施或执行。
第3级:精确性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准确做出某个动作。关键动词有:掌握、校准或演示。
第4级:综合一-将一系列技能进行整合。关键动词有:改编、创造或建构。
第5级:同化自动化地掌握各种技能。关键动词有:设计、开发或完善。
戴夫认为,必须先掌握观察和模仿的技能,然后掌握根据记忆重复动作能,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融会贯通。
三、克拉斯沃和布鲁姆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第1级:接受乐意接受价值观的改变。关键动词有:跟随、识别或定位。
第2级:响应一参与可能挑战现有价值观的活动。关键动词有:讨论、选择、讲述。
第3级:评价一审视新价值观与已有价值观的冲突。关键动词有:区分、辩解、共享。
第4级:组织一协调与现有价值观的内部冲突。
第5级:内化一一采用基于新价值观的信仰体系。关键动词有:辨别、质疑或认同。
克拉斯沃和布卢姆认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情绪和情感,并且发自内心地想要改变,是这个模型的基本要素。
四、比格斯和科利斯的S0L0学习结果分类
每一个层次的含义可概括如下:
1.前结构层次。学生获取的是不相关的信息,在学习上几乎没什么条理。就很少获得成就感。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在信息之间建立了简单而明显的联系,看不到任何联系的重要性。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在信息之间建立了更多但不太明显的联系:看不到其中一些联系的重要性。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看到了这些联系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5.拓展抽象结构层次。学生与超出当前主题的信息建立了联系,有能力把具体的东西概括为抽象的东西。
五、普里查德制定教学计划设计的一份教学清单
清单中的每一个要点可以概括为:
重点:是否有明确的学习重点和清晰的学习目标?
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
情境:教学情境设置得是否恰当?
交往互动:是否为学生的社交和活动提供了空间?
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挑战性:活动是否有挑战性,且创设了“大脑友好型”的学习条件
普里查德指出,如果按照这份清单来制订教学计划,可以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他也提醒说,不是所有教学都必须符合清单中的每一个条件例如,有些教学可能就不适合互动合作。即便如此,教师的要点而努力。
六、多兰的制定计划的SMART原则
具体(Specific)。学习目标应当清晰、明确。
可测量(Measurable)。应该用某种方法追踪学习进程。
可接受(Acceptable)。对于课堂上该做什么,师生应达成一致。
可实现(Realistic)。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教师要求他们完成的任务。
有时限(Timebound)。应该设定一个实现目标的时限。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认为SMART目标中的字母A应该代表“Achievable(可实现)而不是“Acceptable”,还可加上两个词:令人兴奋(Exciting)。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奖励(Rewarding)。应该适当认可学生取得的成果。这样,目标就变得“更加聪明”(SMARTER)了。
七、克拉克等人提出的学习意图理念要点
1.教师应与学生分享学习意图。让他们对成功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2.学习意图应具有包容性,因为并非所有学生都会以相同的速度从相间的起点开始学习。
3.因为课程设计具有复杂性,所以学习的发生不会是整齐、线性的
4.一个活动可承载多个学习意图,一个学习意图也可能需要多个活动来实现
5.学生可能会学习一些计划外的内容,不论这些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都要意识到它们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6.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完成了预期结果中的哪些内容
学习意图设计了一个公式,可以表示为:LI=3C+HE+CU
其中:LI即“Learning、Intentions”,代表学习意图:3C即“Challenge、Commitment、Confidence”,分别表示挑战、投入程度和信心:HE即“HighExpectations”,代表高期望;CU即“Conceptual Understanding”,代表概念性理解。克拉克等人指出,“挑战”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有关,也与学生当前的表现和理解水平有关;“投入程度”则代表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心:“信心”可能是学生天生就拥有的资质,也可以通过教师或同伴的积极反馈由后天培养获得。
来源:教育领域王红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