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好惹的一个省!半个中国都要依赖它,还能在战时承接产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6:17 1

摘要:有这样一个地方,抗战时期是中国的后方,新中国成立后是三线建设的后方,如今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又被定义为国家战略腹地,这个地方就是四川省。在不同时期,四川为什么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战略大后方?不仅仅是因为四川位于内陆,位于西部,还在于综合层面上,四川的优势是其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有这样一个地方,抗战时期是中国的后方,新中国成立后是三线建设的后方,如今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又被定义为国家战略腹地,这个地方就是四川省。在不同时期,四川为什么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战略大后方?不仅仅是因为四川位于内陆,位于西部,还在于综合层面上,四川的优势是其他西部省份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的各项发展更是为战略腹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总储量4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5%以上。截止到2024年底,四川天然气的年产量突破了10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的天然气突破了1100亿立方米,探明的地质储量超过了1万亿立方米。

20多年的时间,四川天然气的年产量从0逐步突破了100亿的大关,每年出产的天然气更是成为全国能源布局中的关键环节,超过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四川源源不断的送往了华中和华东地区。截止到去年,四川全省的大中型气田有6个,累计生产的天然气超过了626亿立方米,连续20年产量稳定在20亿立方米以上。

因此,从能源供应的角度看,国家如果失去了四川,能源格局势必会被彻底打乱。

尤其是现在全世界都在逐步抛弃传统的煤炭能源,在绿色环保层面的推动上,天然气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引擎,而我国有四川这样一个巨大的宝盆,也就完全不用担心未来在这一层面上会被制约。

川气东送在国家能源战略格局中至关重要。比如位于广元市的一个气源地,每年可以处理天然气40亿立方米,净化后的天然气规模达到了34亿立方米,同时还能出产硫磺30万吨,这些出产的硫磺又能被广泛用于化肥生产以及其他工业原料,从天然气供应再到废气利用,实现了绿色循环。

每年四川向沿海城市供应的天然气超12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四川和重庆两地也是国内天然气用气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城市燃气的普及率超过了95%,使用天然气的人口超过了4000万。很难想象,如果国家失去了四川,我国在能源供应以及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将会遭受多大的损失。除了向全国供应天然气以外,四川的电力也占据着半壁江山。

四川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上游,除了长江以外,四川省还有多条其他大江大河,水利资源充沛,水电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新增的水利电力装机超过了1000万千瓦。

截止到今年1月,四川的水电装机超过了1亿千瓦,在全省的电力装机总容量中占比达到了70%以上,在全国的水电装机总容量中占比达到了23%,接近1/4。

这还仅仅是目前的装机规模,从水利资源的潜力乃至利用上来看,四川省还有很多江河上的潜力没有被发掘出来,未来水电的装机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如此一来,四川每年产出的电力也将有很大一部分会输送到中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电力供应,四川产出的电力将会和新疆产出的电力一样,成为全国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关键一环。

电力供应和天然气供应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同属于能源供应。四川作为我国的大后方,能源格局充沛,而且在供应上的稳定与延续又能完全保证其他地区的稳定使用。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这相当于压舱石的作用。

根据四川省的电力发展规划,下一步还要继续完善电力系统,除了继续发展水电以外,也要进一步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量。

按照规划,今年四川全省水力发电的占比将从原来的77.8%调整为64.1%,风力发电的占比将从4.6%调整为6%,光伏发电的占比将从1.7%调整到13.3%。从上述规划就能看出来,四川下一步也要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未来再结合水力发电,这三种类型的电力生产规模将会成为四川的主要发电模式,在能源供应的格局上也将开启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是能源的情况,而在畜牧业领域,四川对全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多年以来,四川一直是全国的生猪养殖大省,每年的出栏量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的水平。2023年,四川全省的生猪出栏一共为6662.7万头,比2022年增长了1.7%,四川之所以能成为养猪大省,跟当地适宜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

具体到不同的地区,南充、宜宾、梁山、达州、成都是几个生猪出栏量最高的地市,占据四川全省出栏量的38.37%,其余的生猪养殖规模均匀的分布在四川的其他地区。四川是一个巨大的盆地,四周环山,中间地势平坦,为生猪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生猪出栏量高,大量的四川猪肉主要供应全国市场。每年四川的猪肉主要调运到东部沿海的省份以及北方省份,而且由于省内的猪肉供应充足,四川猪肉价格也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养殖的角度看,四川盆地沃野千里,水源丰富,周围的山地地形更是成为了防疫的天然屏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隔绝外来疫病的传入,生猪疫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由于四川气候适宜,植被茂盛,这也给生猪养殖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四川的气候冬暖夏热,也有利于猪的生长和繁殖。最为关键的是,生猪的养殖也离不开粮食的充足供应,四川也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

2024年,四川的粮食总产量为726.8亿斤,这比2023年增加了8亿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不过,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四川省并不是主要的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在全国排在第九位。但微妙的地方在于,四川却是全国唯一的西部产粮大省。

目前,排在四川前面的产粮大省分别是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安徽、内蒙古、河北、江苏。其中黑龙江、河南和山东3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都突破了1000亿斤的大关。不过,从整体上来看,这些产粮大省全都位于我国的中部和北方地区。

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四川是唯一一个西部地区的产粮大省,而在南方地区,除了江苏和安徽以外,四川在南方产粮大省中的地位也很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从全局的角度看,四川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截止到去年,四川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为9608.9万亩,比2023年增加了2.9万亩,这一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七。所以,从种植面积的角度来看,四川省的粮食地位在西部地区也是绝对的主导者。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其他产粮大省主要种植主粮等农作物,四川还是全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大省,每年油菜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这主要是为了保障食用油的供应。所以从农业整体的角度来看,四川在全国的粮食供应环节也相当关键。有了能源和粮食,还有充足的电力,再加上人口众多,四川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国家的战略腹地。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国家的大后方,重庆更是做过国家的战时陪都。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作为中国的战略腹地,西南地区可以为全国的产业提供备份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线建设主要是在西南地区展开,尤其是在四川展开。而从去年开始,国家又在系统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西部转移,四川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腹地,其作用就更加凸显了出来。

按照国家提出的规划,四川未来的发展就是要依托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层面服务国家的整体战略,要和中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产业新布局做好对接。也就是说,未来强调的是协调发展,而且在协调之外,大量的产业也会向四川这个战略腹地转移和倾斜。

比如航空装备制造、动力电池生产以及清洁能源的供应,在这些层面,四川的优势相当明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规模在西部地区也位居第一。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上,四川的经济开发量以及技术开发量还要向着纵深领域发展。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战略腹地的作用就是在产业上做好备份,东部一些产业要转移到四川,东部一些产业的供应链要和四川做好对接。这样的发展格局是有针对性的,而对四川来说,也将是未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结语

综上所述,四川的地位在全国相当关键,既要向全国供应能源和粮食,同时也要承接中东部地区的大量产业,所以这个人口大省在全国整体的发展中始终处于最关键的节点。

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四川这个大后方,一旦国家出现什么巨大的变故,我们就没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和缓冲空间,但也正因为有四川省的存在,我们的缓冲空间才能如此巨大。

参考资料: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深耕四川盆地,建设百亿气田》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24日

《四川省电力装机总量近1.4亿千瓦,水电装机量居全国第一》 界面新闻 2025年1月21日

《2023年四川生猪出栏量保持全国第一》 四川农村日报 2024年1月19日

《粮食产量726.8亿斤对四川意味着什么?》 四川日报 2025年1月17日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中,四川有何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 四川日报 2024年5月20日

《承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新三线建设将开启?》 第一财经 2024年4月1日

来源:Hi科普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