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日,俄勒冈州联邦法官卡琳签发了“永久禁令”,认定特朗普政府用移民管控为借口把国民警卫队派到波特兰是违宪的,并且永久禁止类似的做法。该判决否定了之前加州、得州国民警卫队“联邦化”的想法,并给两州十月初的联合抵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美国已经持续了43天的政府停摆告一段落了。但是风暴并没有平息,在同一天司法、信息、军事三方面都对白宫施加了压力,影响很大。
15日,俄勒冈州联邦法官卡琳签发了“永久禁令”,认定特朗普政府用移民管控为借口把国民警卫队派到波特兰是违宪的,并且永久禁止类似的做法。该判决否定了之前加州、得州国民警卫队“联邦化”的想法,并给两州十月初的联合抵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禁令之重,直接触及联邦和州权的界限。司法部随即提起上诉,企图用程序来打破地方司法对联邦行政的限制。9月底未经地方同意在芝加哥、华盛顿特区部署军力的行为已经引起12个州检察长联名起诉,指责其为“行政越权”。军力走进街角,法律纸面起威,两党裂隙又被拉开。
白宫重新启动“爱泼斯坦案”的调查,名单上出现了克林顿、萨默斯等民主党重量级人物,也被贴上了“民主党的麻烦”的标签。爱泼斯坦余波未平,英国安德鲁王子近期又被剥夺王室头衔登上国际头条;民主党又于11月12日公开所谓的“特朗普—爱泼斯坦关联文件”,将总统卷入其中。直接针对对方的核心部分,火力集中,步点紧凑,但是也埋下了利用公权转移视线、政治清算的舆论风险,反噬很快就会到来。
五角大楼15日称:海军陆战队第22远征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了“加强演习”,“福特”号航母战斗群也去了加勒比海。地图上显示两国之间仅隔着大约10公里的海峡,已经很明显了。特朗普14日表示“军事行动的决心已经确定”,再加上最近美军以“反犯罪”为由在拉美频繁行动,使该地区局势变得紧张。白宫称行动为“合法”,但是国际社会并不买账,“单边色彩”频繁出现在报告中。委内瑞拉强硬到底,军演和动员全面铺开。联合国拉丁美洲经委会直言,拉美有可能成为本世纪第一个因大国博弈而爆发冲突的地方。
三线表面上看是各自独立的,实际上却组成了一个组合策略:法律战重新划定联邦和地方的边界,信息战攻击民主党高层,威慑战把舰队和远征队推到近邻海域。白宫想在财政危机的余波中夺回主动权,通过把内部矛盾外部化来转移人们的视线。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从长期来看会加大两极分化的趋势,使美国脱离国际规则。
停摆的损失远不止账面上的。联邦雇员工资被推迟发放,承包商的资金链出现断裂,公共服务时断时续,科研计划被迫中断,家庭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作为自1995年以来最长的一次停摆,时间被拉长,制度的裂痕也更加明显。病灶不在口袋里,而是在制度与权力的缝隙之中。卡琳的永久禁令是一记重锤,提醒边界的存在;司法部的上诉又是一记重锤,宣告边界仍然存在争议。美国的政治,经常是在拉扯中前进的。
选战的阴霾无处不在。重启爱泼斯坦案难以摆脱舆论的影响,直接点名克林顿夫妇,可以在短时间内转移民主党注意,调动原有支持者的情绪。但是只要被理解为“转移视线或者公权清算”,反作用就会很快出现。民主党掌握了所谓的“特朗普-爱泼斯坦有关文件”,媒体攻防不会停止。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加勒比地区毗邻拉美敏感地带,航母和远征舰队的出现很快就在该地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合法性是国际法中的重要概念,但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美国方面押注威慑来稳定局势,而对手则押注民意和主权来撬动反击,谁先露出破绽都会付出代价。
停摆结束之后,财政重建就成为必须:补欠账、做评估、保住受冲击的人群。枯燥的治理行为远远比不上航母入海来得引人注目,但是却是修复裂痕的正确途径。把预算做细、程序走顺、公权边界摆清,才能给社会情绪降温。
美国现在要做出的选择是继续沉迷于零和博弈,还是重新回到理性治国的道路。三件事情就像三面镜子:司法判决挑战行政权力,说明法律不是儿戏;政治清查争抢关注,提示信息就是武器;军事部署影响局势,显示威慑是一把双刃剑。结论很简单,权力要有边界,治理要懂得收敛。
43天的停摆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结果,也是新的起点。财政窟窿要填上,制度缝隙要修补,社会信任要重建。白宫打出的“法律战、信息战、威慑战”三板斧,短期内或许可以抢夺舆论阵地,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面临法庭、选票以及国际舆论的三方检验。花哨的战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朴实的治理中去,不然下一次的停摆就指日可待了。希望此次风暴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把航向调回到治理上来,把心思放回到民生上去。
来源:杭州发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