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免费白菜”事件终落幕,流量闹剧的责任谁来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5:20 1

摘要:一则“免费采捡白菜”的不实信息,让赤峰松山区380亩菜地陷入无序采捡的混乱,最终以种植户9.52万元损失、多名责任人被追责告终。这场由流量执念引发的闹剧,暴露出网络传播链条上一连串的责任问题,值得深思。

一则“免费采捡白菜”的不实信息,让赤峰松山区380亩菜地陷入无序采捡的混乱,最终以种植户9.52万元损失、多名责任人被追责告终。这场由流量执念引发的闹剧,暴露出网络传播链条上一连串的责任问题,值得深思。

追本溯源,这场风波的起点是群众对流量的盲目追逐。首发视频的黄某某,仅凭偶然看到有人采捡白菜就主观臆断,炮制“免费白菜”信息发布并公开具体位置,其目的不过是为个人账号博取关注。为了这点流量,他无视信息真伪、不顾农户权益,这种将个人利益建立在他人损失之上的行为,既违背道德底线,也触碰了法律红线,最终受到治安处罚实属咎由自取。

更值得警惕的是,官方媒体的失察让不实信息获得了致命公信力。红山晚报记者刘某某在未到现场核实、未多方求证的情况下,仅凭网友转述就发布“可免费砍白菜”的视频,将个体臆断升级为“官方信息”。相较于普通网民的无心之失,专业新闻从业者的这种失职性质更为严重——它不仅直接引发了采捡热潮,更透支了公众对官方媒体的信任,这也是其受到注销记者证、单位公开道歉等严厉处罚的关键原因。

一方面,自媒体的“失真吆喝”让风波越闹越大。不少自媒体为蹭热度、赚流量,不光照抄照搬不实信息,甚至用AI生成虚假稿件,配上网上扒来的图片冒充现场情况。这些操作看着是“追热点”,实则是把信息传播的责任抛在脑后,就像传播链条上的“扩音喇叭”,把本来能控制的小麻烦变成了全网议论的大事件。

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的盲目跟风也为闹剧推波助澜。不少人在未核实信息来源、未确认产权归属的情况下,仅凭“免费”二字就趋之若鹜,有的甚至抱着“不捡白不捡”的投机心态参与其中。这种缺乏理性判断的从众行为,既反映出部分群众的规则意识淡薄,也说明日常法治宣传教育仍有提升空间,需要通过更多案例警示、培育公众的责任意识和辨别能力。

种植户的情绪宣泄虽可理解,但其夸大损失的行为也加剧了舆情混乱。李某某在菜地受损后发布“损失达100万元”的视频,与最终评估的9.52万元相去甚远。这种为博取同情而夸大其词的做法,虽未承担重责,却也偏离了事实本质,提醒公众在表达诉求时同样需要坚守真实底线,否则只会让舆情走向复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此次事件中,联合调查组的快速介入和精准追责,给这场闹剧画上了句号。从处罚首发者,到惩戒失职媒体人,再到教育跟风群众,这种分层处理的方式既亮明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态度,也把信息传播里各方该负的责任讲得明明白白。尤其是对官方媒体的严肃处理,更传递出“公信力不能随便透支”的强烈信号。

这场“免费白菜”闹剧,给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提了个醒。对个人来说,流量再香也不能丢了良知,不能为了涨粉就坑害别人;对媒体而言,新闻的根是真实,实地核查这条线绝不能松;对普通民众来说,网上的信息别轻信,多问一句、多核实一下再转发。

只有各方都把责任扛起来,让信息发布有规矩、传播有底线、接收有判断,类似的流量闹剧才不会再上演,守住干净的网络空间和有序的社会秩序,让每一份辛苦种出来的劳动成果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郑州大学 杨丹丹)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