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大洗牌!年轻人拒喝白酒成主流,行业调整期已悄然降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5:26 1

摘要:本来之前我就明确说过,A股整体向上的时候,茅台这类白酒股该进入调整阶段了,那会正是行业关键的转折节点。

半个月前白酒股那波中线反弹,让我的评论区直接。

本来之前我就明确说过,A股整体向上的时候,茅台这类白酒股该进入调整阶段了,那会正是行业关键的转折节点。

没成想反弹一出现,不少白酒持有者立马来反驳,说我是短视思维,还说股价上涨证明我的判断全错了。

看到那些评论我挺意外的,本来想好好跟大家掰扯掰扯逻辑,但后来发现很多人根本没关注核心数据。

就说那位言辞最激烈的指责者,我特意去查了他发评论当天的茅台股价,当时是1500多元。

而我之前提到的8月11日,茅台收盘价是1445元,这100多元的差价明摆着,炒股票本就该对数字敏感,这种基础信息偏差实在让人搞不清。

两个月后的10月31日,五粮液三季报一披露,算是给这场争议画上了句号。

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整个白酒板块里,也就茅台勉强维持了微增,算是保住了行业最后的颜面。

如今三个月过去再回头看,当初的判断没有任何偏差。

我真心想问问当时反驳我的朋友,你们是否真的持有白酒股,现在持仓情况还好吗?8月11日茅台收盘1445元,10月4日盘中就跌到了1425元,股价不涨反跌。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月里上证主板从3600多点涨到了4000多点,整体上涨超过10%,妥妥的牛市行情。

但白酒股不仅没跟上大盘的节奏,反而逆势走弱,让持有者错失了整个行情。

我绝非嘲笑这些朋友,我一直站在散户角度说话,真心心疼各位股民的投资不易。

去年A股在2700、2800点的时候,很多人说股民是赌徒,不值得同情。

那时候我专门为股民发声,强调股民是中国经济的重要贡献者,市场监管机构应当大力保护中小投资者。

但如果散户朋友总是亏损时抱怨市场,稍微反弹就盲目乐观,听不进理性分析和建议,这确实让人感到无奈。

股票市场赚钱本就艰难,亏钱却异常容易。

如此看来,与其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里死扛,不如理性看待投资,守住已有的资金。

马克思早就对股票的本质有过清晰界定,没有欺诈的情况下,股票就是对股份公司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也是索取每年剩余价值的凭证。

很显然,股票的底层逻辑从来不是K线图的短期波动,而是公司的资产质量、业务能力和长期价值。

最终都要回归到公司是否盈利、剩余价值能否持续兑现这个核心上来。

任何基于情绪炒作、题材概念的短期价格偏离,最终都会被价值规律拉回到合理区间。

过去,白酒是商务应酬、人情往来的重要载体。

喝什么酒、喝多少酒往往与面子、诚意直接挂钩,口感好坏并非关键,能否促成事情才是核心。

白酒股此前的辉煌,本质上是中国社会特定阶段高利润率和高增长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这种特殊的社交场景需求。

而如今行业面临的困境,正是其盈利能力遭遇结构性挑战的必然结果。

这背后,消费代际变迁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老年人习惯节俭克制,甚至过度忍耐,这种行为背后是他们成长于物质极度匮乏时期的集体记忆。

节俭对他们而言不是选择,而是生存所需,追求感官快乐在他们看来也成了一种奢靡。

这种代际心态体现在消费结构中,中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往往带有牺牲性。

酒精本身是自然界常见的天然有毒物质,仅从口感来看,高度白酒远不如奶茶、甜品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分泌。

4块钱一大瓶的冰镇冰红茶,受欢迎程度也远超高度白酒。

高度白酒的饮用体验本身就违背生理本能,是文化对自然生理反应的压制。

而白酒之所以能成为高端消费品,核心在于它契合了部分消费者的压抑型消费心理,缓解了他们对奢侈品消费的负罪感。

即便有人说自己日常也爱喝白酒,这本质上也是文化构建的结果,通过压制正常的生理感受来迎合社会预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年轻人则完全不接受这种消费逻辑,他们主张“不亏待自己”。

外卖、咖啡、奶茶是日常必备,东西变质就果断丢弃,即便花大价钱购买网红单品也毫不吝啬,但对白酒却坚决不碰,核心原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兴趣消费上,年轻人更是毫不吝啬,二次元经济持续升温,游戏、手办、cosplay等领域都形成了庞大的市场。

年轻人的消费选择具有积极意义,个体感受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又会反过来推动产业资本转型,促使市场提供更多能带来正向体验的产品,让企业摆脱文化绑架和特殊场景依赖,回归正常的市场竞争。

房地产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曾利用中老年人的节俭心理和资产积累需求,吸纳个人乃至六个钱包的积蓄。

但这代年轻人到了买房年龄,没有选择压抑消费、积累首付,而是倾向于提升当下生活质量。

这种选择也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此前的泡沫被逐步挤压。

毕竟,辛辛苦苦省下的首付,在市场下跌背景下可能面临大幅缩水,而将部分资金用于改善生活,带来的收益是确定的,能100%被个人享有。

当前个人部门杠杆已处于较高水平,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消费和生育,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消费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注重当下体验、不委屈自己的消费选择并非坏事。

如果每个人都一味压抑需求、过度节俭,反而可能让他人获利。

而尊重个体感受的消费观念,不仅能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更能推动市场向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投资也是如此,只有看清行业的结构性变化,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做出理性选择。

很多人买股票完全不看基本面,纯粹依靠情绪炒作,这并非明智之举。

如果有人执着于抄底,即便选择股价处于低位的标的,也必须警惕盲目入场的风险。

从数学逻辑来看,股价从高位下跌后,即便在低位抄底,后续仍可能继续亏损。

当前白酒行业的营收状况已经明确显示调整尚未结束,A股中不少白酒企业甚至无法用市盈率合理估值,这本质上是历史观念遗留带来的问题。

毫无疑问,只有摒弃情绪干扰,聚焦企业真实价值,才能避免被短期波动误导,真正守护好自己的资产。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白酒股近半年关键数据对比表,包含股价波动、业绩变化及消费群体占比等核心信息,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行业调整现状,方便你进一步参考使用?

来源:南山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