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红薯产业全链发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5:28 1

摘要:紫皮红瓤的红薯堆满田垄,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气息,峰峰矿区的红薯产业迎来丰收季。从峰峰镇标准化育苗到和村镇精深加工,两地协同发力构建红薯全产业链,让红薯产业成为乡村增收致富的强劲支撑。

紫皮红瓤的红薯堆满田垄,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气息,峰峰矿区的红薯产业迎来丰收季。从峰峰镇标准化育苗到和村镇精深加工,两地协同发力构建红薯全产业链,让红薯产业成为乡村增收致富的强劲支撑。

在上官庄一村红薯基地,村民正在忙着采收红薯。

科技育苗引领产业高标准发展

峰峰镇的红薯产业发展始于2019年。当时,上官庄一村率先试种,两年内便形成规模化种植,并逐步向上官庄二村、袁洼村、后西佐村扩展,目前,这四个村共种植红薯600余亩。峰峰镇红薯产业的一大特色是注重科技赋能。该镇大力推广脱毒育苗技术,极大提升了红薯的品质和产量。“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红薯苗病毒发生,我们主要通过采用脱毒育苗,繁种育苗,并在销售期结束以后种植其他作物,然后再种植红薯苗,避免因连续种植导致的土壤问题。”上官庄一村红薯种植基地工作人员陈双和介绍。与相同品种的普通红薯相比,脱毒红薯的增产幅度可达20%~200%,并且果实香甜、营养丰富,耐贮存增产效果明显。在市场开拓方面,峰峰镇成功注册了“上官红”红薯品牌,积极发展红薯深加工,开发了红薯淀粉、粉条、皮渣等系列产品。同时,该镇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产销对接难题。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与峰峰镇侧重育苗种植不同,和村镇在红薯精深加工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该镇南胡村积极发展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形成了“种植红薯+红薯粉条厂”的生产加工链。这种生产加工模式不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给村民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和村镇的红薯加工产业与峰峰镇的种植基地形成了良好互动。两地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合,共同提升了峰峰矿区红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官庄一村红薯基地,主播正通过直播销售刚出土的红薯。

多元发展模式激发产业活力

峰峰矿区成功探索出多种发展模式,为红薯产业注入活力。其中,“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成效显著。上官庄一村党支部书记王增海介绍说,村集体统筹协调土地与劳动力,企业负责技术研发与市场对接,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这种模式既解决了销路问题,又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在峰峰镇,红薯种植基地每年在剪苗高峰期,最多需要70人同时作业。不少村民表示,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来这干活挺好的,就在家门口,不耽误家里活儿,也不耽误送孩子。”上官庄一村村民王改鱼满足地说。

产业融合拓宽增收渠道

峰峰矿区正积极推进红薯产业与文旅、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文旅+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峰峰镇计划依托红薯产业基地,打造农耕体验、研学教育等特色项目,让游客既能体验手挖红薯、制作薯粉的乐趣,又能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峰峰矿区发展和改革局三级主任科员李哲表示:“打造‘滏谷春’区域公共品牌,是峰峰矿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目前,“滏谷春”系列产品已覆盖皮渣、粉皮、粉条、面粉四大类,在峰峰矿区30余家粮油门市和农贸市场销售。未来,该品牌还计划延伸至红薯深加工饮品、精品杂粮等产品线。

红薯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红薯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在上官庄一村,村民方英满意地说:“俺们姐妹几个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七八十元,正常上下班,也不耽误给家里做饭。”红薯产业已带动百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民通过剪苗、田间管理、采收分拣等工作,日均增收50至100元,年务工收入最高可达3万余元。峰峰矿区峰峰镇党委书记李治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红薯产业潜力,选育优良品种,推进绿色种植技术,以上官庄一村为支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庄,逐步增加红薯种植面积,提高红薯品质和产量,让红薯产业发展壮大,带动镇域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在大棚种植上尝到了甜头,认准的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峰峰镇红薯产业带头人贾根祥信心十足地说。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将继续扩大大棚规模,建设储量30万斤的恒温库,改造红薯加工厂,不断延长红薯产业链。与此同时,在和村镇南胡村的红薯粉条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将新出土的红薯加工成晶莹透亮的粉条。厂长栗鹏飞介绍:“今年村里丰收的红薯大约能加工生产4万斤粉条,这些红薯品质上乘,加工后制成的红薯粉条色泽透亮,口感纯正。”在峰峰矿区,峰峰镇与和村镇依托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了一条从育苗到加工、从生产到销售的红薯全产业链。从峰峰镇的标准化育苗基地到和村镇的深加工车间,从小小红薯苗到各式各样的深加工产品,这条越来越宽广的“甜蜜之路”正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通讯员 李栋 文/摄

来源:邯郸V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