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6号凌晨,老俞人在南极,给全体同事写了封生日信,本意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32岁的新东方,被一首改编歌怼上热搜。
”
11月16号凌晨,老俞人在南极,给全体同事写了封生日信,本意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结果信还没读完,内部论坛先炸了:有人把《夜空中最亮的星》改成《写字楼里最冷的星》,副歌一句“你住冰山下,我熬格子间”被疯狂转发,B站弹幕清一色“破防”。
南极零下二十度,屏幕这端也凉得彻底——原来大家烦的不是愿景,是“画完饼就散场”。
信里那句“我们要做百年老店”,被员工截图配上财报:2026 Q1营收下滑8.3%,东方甄选GMV环比掉26%。
数字一摆,百年瞬间成“百年孤独”。
有人吐槽:“百年老店先把我下个月房租解决了再聊。
”
一周后,HR扔了个补丁:周三不加班、新增“情绪假”,但门槛是工龄满三年。95后当场翻白眼——“三年?
我工位能不能撑过三个季度都是问题。
”更扎心的是,政策发布当晚,小红书就有人晒图:组长在群里@全体,“周三不加班,但周四早八ppt不变。
”补丁还没缝好,线头又炸开。
老俞大概也意识到风向不对,25号直播里挠着白头发认错:“南极信号差,我脑子也差,应该先听一线声音。
”顺带甩出“高管轮岗”——副总裁以上每季度去一线打三天工。
弹幕飘过一句“建议先去直播间扛三天货”,点赞瞬间破万。
对比同行,好未来把高管薪酬和员工满意度绑在一起,高途让老板周末替员工值班,轮到新东方,福利像挤牙膏:先挤一点,被骂,再挤一点。5000万“员工成长基金”官宣那天,有人冷嘲:“成长基金能折现吗?
我想成长,但更想交房租。
”
最尴尬的是文旅业务,147家合作景区、客单价6000+,复购率却不到15%。
内部人透露,首批“沉浸式研学团”回程大巴上,家长在朋友圈写小作文:“老师讲得不错,但孩子只记得酒店早餐。
”业绩会上被当成第二增长曲线,员工眼里却是“高端团建”——“让客户花钱听老板讲情怀,这套路熟”。
现在所有人盯着12月那场战略重组。
网传东方甄选要和抖音签“深度绑定”,评论区最高赞是“绑定可以,先把996解开”。
有人算过一笔账:按目前股价,一个基层老师得不吃不喝八年,才能买下老俞直播里那件同款羽绒服。
愿景、基金、轮岗,层层包装,最后落到个人,还是“下个月绩效别被打C”。
南极的信、B站的歌、小红书的吐槽,其实都在问同一句话:当公司谈百年时,有没有把员工的“明天”算进去?
如果答案仍在云端,那写字楼里的温度就还得靠空调,不靠情怀。
来源:粉红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