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个你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头皮虽然面积不大,但血管却异常密集,尤其是靠近耳后和后颈的区域,血流通畅程度能直接影响到身体温度调节系统的效率。研究发现,人在寒冷环境中,如果头部没有保暖,体温流失中大约有20%是从头部散出去的。
每年一到冬天,街上就开始上演“帽子派对”:毛线帽、雷锋帽、贝雷帽、针织帽……五花八门。
但你可能想不到,这顶不起眼的小帽子,居然能防住好几种冬天高发的病。更意外的是,有一类人,如果冬天坚持戴帽子,反而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上反复出现的现实病例。帽子这件小事,不是戴了就好,更不是越厚越暖越安全。
先说个你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头皮虽然面积不大,但血管却异常密集,尤其是靠近耳后和后颈的区域,血流通畅程度能直接影响到身体温度调节系统的效率。研究发现,人在寒冷环境中,如果头部没有保暖,体温流失中大约有20%是从头部散出去的。
别小看这个数字。对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来说,这20%可能就是感冒和不感冒之间的差距。
特别是三种病,和帽子息息相关。
第一个,是脑卒中。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气温骤降时,血管遇冷会迅速收缩,血压波动大,容易诱发脑血栓、脑出血等凶险事件。戴帽子能减缓这个“冷刺激”的速度,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帽子就像是个“缓冲器”,帮你稳住血压的节奏。
曾经接诊过一个60岁的男性,冬天出门嫌戴帽子麻烦,风一吹脑袋凉飕飕,结果一天清早晨起遛弯时突然摔倒,送来医院已经是脑梗死。那天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9℃,风力4级,他只穿了件薄羽绒服,头上光秃秃。那一幕,真让人揪心。
第二个,是面瘫。
很多人以为面瘫是“吹空调”吹出来的,但冬天冷风直吹面部,尤其是没戴帽子、耳朵外露时,面部神经受冷刺激,会诱发面神经炎,也就是俗称的“面瘫”。
这病发起来特别快,今天还好好的,明天突然嘴歪眼斜,说话漏风,笑也笑不对称。门诊每天都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尤其是四五十岁、经常骑电动车上下班的那批人。前一天骑车没戴帽子加围巾,冷风哆哆地灌,第二天就来挂号了。
第三个,是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反复感冒。
冬天很多人就是“换季一感冒,感冒一整季”。这背后,除了病毒本身的活跃,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元凶——冷空气对鼻腔、咽部黏膜的破坏。一旦头部保暖不到位,鼻腔血管收缩,黏膜防御力下降,呼吸道感染就更容易找上门。
而戴帽子能帮你减缓这种热量流失的速度,尤其是对鼻子和耳朵这两个容易受冷的位置,有个帽檐保护,感冒概率能明显下降。
但问题来了——戴帽子虽然好,可不是人人都适合。
有一类人,戴帽子反而可能更危险。
说的是头皮油脂分泌旺盛、毛囊敏感的人,也就是“脂溢性脱发”群体。尤其是年轻男性,发际线刚刚开始后移,每天早晚洗头还总是感觉油腻腻。这类人如果冬天长时间戴帽子,情况可能会更糟。
因为帽子闷着头皮,湿气出不去,皮脂腺更加活跃,头皮菌群失衡,炎症反应就容易找上门。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头皮瘙痒、红斑、脱屑,这些都是脂溢性皮炎的常见表现。
有个患者是IT工程师,冬天每天戴帽子上班,担心屋里干冷,结果三个月下来头屑“下雪”一样,脱发速度飞快。拿下帽子一看,头皮都发红了。后来换成透气性更好的帽子,减少佩戴时间,配合抗炎洗剂,才慢慢改善。
帽子不是万能的,戴对比“戴上”更重要。
冬天戴帽子,有几个冷知识,很多人都忽略。
帽子的材质。纯羊毛虽保暖,但吸湿性强,容易潮湿后发霉。如果不是在极寒地区,棉+聚酯纤维的混合材质更实用,既透气又保暖。还有人喜欢戴那种紧紧包住头的帽子,结果头皮出汗后干不了,反而感冒几率更高。
再帽子的颜色和心理影响。黑色帽子吸热快,户外活动时暖和;而亮色帽子更容易提升情绪,避免冬季常见的季节性低落。别以为这不重要,季节性情绪障碍(SAD)在北方冬天很常见,一顶亮帽子,有时真能带来一些心理缓冲。
有些地方还有冬天戴帽的传统。比如东北农村有句老话:“立冬不戴帽,冻掉两只耳。”看似夸张,其实是经验总结。耳朵末端血管丰富但皮下组织少,最容易冻伤。每年都有冻伤耳廓的病例,尤其是孩子和老年人。
再说得远一些,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传统帽子“乌沙卡”,大耳朵可以盖到脸颊,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寒风对面部神经的刺激。这种设计背后,其实就是几百年抗寒经验的沉淀。
还有一点,很多人喜欢戴“二手帽子”——家里翻出来的旧帽子、朋友送的没洗的帽子。其实帽子是和头皮直接接触的私人物品,特别容易藏细菌、螨虫。如果你头皮本来就敏感,戴别人的帽子,感染毛囊炎、头癣的几率就蹭蹭往上涨。
冬天戴帽子,不是可选项,而是健康投资。对老年人、儿童、慢病人群,是防线;对年轻人、油性头皮人群,是考验。选对帽子,戴对方式,别让“为了暖”变成“头顶负担”。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李海东.冬季气候变化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7):564-568.
[2]许静,王嘉琪.面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45-49.
[3]韩旭,周建军.脂溢性脱发与头皮微生态的关系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38(3):278-282.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