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峰来袭,比去年还厉害,牢记这“4要做3多吃”,提高免疫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0:55 1

摘要:今年冬天的甲流,比去年来得更猛了。门诊里咳嗽发热的孩子和大人一波接一波,学校和办公场所的请假人数也不断攀升。甲型流感病毒,这个每年都要“上演一季”的老对手,今年又换了“打法”,传播速度更快、发病更加集中,部分患者的症状也更重。

今年冬天的甲流,比去年来得更猛了。门诊里咳嗽发热的孩子和大人一波接一波,学校和办公场所的请假人数也不断攀升。甲型流感病毒,这个每年都要“上演一季”的老对手,今年又换了“打法”,传播速度更快、发病更加集中,部分患者的症状也更重。

虽然流感不是新鲜事,但每一年的病毒株都有所不同,免疫系统面对它们时,往往需要重新“认识”和“应对”。哪怕去年刚得过流感,今年也不能掉以轻心。面对这波来势汹汹的甲流,做好预防、增强免疫,才是避开高烧、咳嗽、乏力这些“套餐”的关键。

今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是H3N2亚型,它比H1N1的发病速度更快,症状更明显,传播更广。而且它还有个特点,就是对年幼儿童和老人“格外不友好”。

免疫系统还不成熟的孩子,以及免疫功能开始走下坡路的老年人,常常一中招就是高热不退,甚至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有些患者甚至刚开始只是轻微咳嗽,第二天就高烧到39℃以上,整个人蔫得像快焉掉的菜叶子一样。特别是基础病患者,比如本身就有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一旦感染,病情容易加重。

病毒变异也在影响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去年可能有抗体的人,今年照样中招。疫苗的保护效果虽然依然存在,但并不是百分百。甲流不是“得过一次就安全”,而是每年都得严阵以待。

很多人对“流感”和“感冒”傻傻分不清,觉得不就是咳嗽、打喷嚏、发点烧嘛,扛几天就好了。可流感的破坏力远远超过普通感冒。

感冒多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往往三五天自愈。而流感尤其是甲流,发病急、热度高、全身症状明显,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极度乏力,甚至恶心呕吐,完全丧失战斗力

流感的致死率虽然不高,但它的并发症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每年死于流感并发重症肺炎的老年人、儿童并不少见。流感传播效率极高,一个办公室、一个教室,就能迅速“人传人”。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流感季,医生都会格外紧张。

要在流感高发季平安过冬,除了靠疫苗和运气,日常的防护措施更是关键。所谓“4要做”,其实就是四条基本但有效的原则。

第一,要戴口罩。别觉得口罩只是新冠时期的“遗产”,在流感季它依然是挡住飞沫传播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人多密闭的公交、地铁、商场,戴口罩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双重保护。

第二,要勤洗手。流感病毒常通过手接触传播,比如摸了公共扶手、门把手,再揉眼睛、摸鼻子,就可能让病毒“开绿灯”进入体内。洗手看似简单,却是最有效的防线之一。

第三,要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可以明显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尤其是在冬天喜欢紧闭门窗的北方家庭,每天开窗两次,每次十分钟以上,是个好习惯。

第四,要早隔离。一旦家中有人出现发热、咳嗽,要及时就医并尽量减少接触,避免家庭内传播。流感不像感冒会慢慢传,它是“闪电战”。

这四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实打实的防护盾。

除了外部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才是根本。吃啥、怎么吃,在这个季节也有讲究。“3多吃”不是民间偏方,而是根据免疫学、营养学和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合理建议。

多吃高蛋白优质食物。蛋白质是构建免疫细胞的“砖瓦”,鸡蛋、鱼、瘦肉、豆制品都属于优质蛋白来源。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孩子和老年人,更需要通过饮食来补足免疫系统的原料库。

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A的蔬果。维生素C参与白细胞生成,维生素A影响呼吸道粘膜的健康。橙子、猕猴桃、胡萝卜、西兰花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不只是“补维生素”,更像是免疫细胞的“加油站”。

多吃含锌、硒的食物。锌对抗病毒复制有帮助,硒则能增强免疫反应。海产品、坚果、动物肝脏、粗粮中含量较多。这些微量元素虽然不起眼,但科学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它们对免疫功能的重要性。

饮食不是万能,但吃得对、吃得好,就是给免疫系统打了一针“强心剂”。

甲流不是一得就得吃抗生素,它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基本无效。有些人一发烧就要求打吊瓶,那其实是对治疗方向的误解。

目前治疗甲流的一线药物主要是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和帕拉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这类药物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越早越有效,越晚效果越差。但它也不是“预防药”,不能随便吃,更不能病没严重就自己买来吃。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发热就慌了,连夜奔药店买奥司他韦,结果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是否需要用抗病毒药物,得由医生评估后决定。对于健康成人,轻症时甚至不需要用药,多休息、多喝水也能自愈。而对于高风险人群,比如孕妇、老人、婴幼儿、慢病患者,一旦确诊甲流,抗病毒药物往往是必要的。

同时,甲流发热往往比较剧烈,合理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也有助于缓解不适。但要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肝脏负担过重。

每年秋冬季节,流感疫苗都是“老生常谈”。但即便到了2025年,很多人还是对疫苗有误解:觉得没用、怕副作用、嫌麻烦。

虽然流感疫苗不能100%预防感染,但它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和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慢性病患者,这类人群一旦感染流感,风险更高,疫苗的保护意义也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都强烈推荐高风险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今年的流感疫苗已经覆盖主要流行株H3N2,保护效力仍具参考价值。打疫苗并不是“不会得病”,而是“得了病也不严重”。

流感季节年年有,今年更猛烈。比起“怕”,更应提早准备。该吃的吃,该防的防,该打的疫苗也别犹豫。甲流不是无法对抗的对手,只要我们把“4要做3多吃”落实到生活里,身体自然多一份底气,少一分风险。

最后要照顾好自己,也是在保护家人和身边人。病毒不讲情面,但人可以用知识和行动给自己加一道保护墙。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4年版)》.2024.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秋冬季流感疫苗接种指南》.2025.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成人流感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中华感染与免疫杂志,2023,43(5):289-295.

来源:探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