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系的AI应用野心锋芒毕露。11月17日,阿里巴巴千问App公测版上线,称将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海外用户;11月18日,蚂蚁集团宣布推出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作为面向普通用户支持30秒生应用的通用AI助手,直指豆包。
阿里系的AI应用野心锋芒毕露。11月17日,阿里巴巴千问App公测版上线,称将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海外用户;11月18日,蚂蚁集团宣布推出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作为面向普通用户支持30秒生应用的通用AI助手,直指豆包。
AI应用的战场正在不断加码。从年初爆火的DeepSeek到年尾阿里、蚂蚁码足兵力主动出击,AIToc这场“AI时代的未来之战”正在来到关键时间。“DeepSeek、千问、夸克、AQ、灵光”正在成为AIToc领域的“杭州AI梦之队”,与以扎根北京的一众科技企业遥相对垒,一场“AI时代的入口争夺战”已经打响。
“阿里系”年底发力,AI入口之争升级
2025年,阿里和蚂蚁都在为AIToc战略按下加速键。
蚂蚁新发布的灵光是全模态通用AI助手,支持3D、音频、图表、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输出,并可在移动端实现30秒生成日常生活小应用。
记者体验发现,作为蚂蚁筹备已久的AI助手,灵光算得上目前市面上主流通用AI助手的“集大成者”,以目前用户月活数据居于行业前列的豆包app作为对比,可以说“豆包做得到的事,灵光也都做得到”。
从灵光的答案生成效果来看,灵光对话生成的答案结构化逻辑较强,且形式多样能实现信息的可视化,生成内容包括语音朗读、3D数字模型、生成式插图、图表与数据、可交互地图等。此外,灵光还可以30秒生应用并立即运行,大大降低了用户生成属于自己的应用的门槛,并可支持多次修改。
阿里也打造通用AI助手。此前,阿里夸克推出“吃豆人”计划,在夸克内嵌AI对话式助手模式。日前阿里推出的千问APP进一步升级了此前的通义APP和夸克AI对话助手,并宣布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
在阿里、蚂蚁等头部大厂的加速下,国内“南阿里、北字节”的AI格局已经形成。同时,中国AI应用进一步冲击海外市场,直接对标ChatGPT等强敌。
这是AI应用迅速崛起的一年,行业也将2025年视作“AI应用元年”。一方面,无论是C端用户对AI应用的热情升温,还是年初DeepSeek推动AI应用“出圈”带来的利好,都在加速AI应用的用户抢夺和场景探索。另一方面,字节、阿里、蚂蚁等大厂经历了过去几年在大模型技术的积累,迎来了场景布局和能力延伸的最佳机遇。
瞄准各类用户痛点的C端应用是大厂推动AI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追求通用智能上限的必经之路。如何以差异化的产品形态,让AI能力服务于更多用户的工作生活需求,将决定大厂在未来AI产业延伸中的空间几何。
以蚂蚁为例,记者梳理发现,至2025年,蚂蚁自主研发的百灵大模型已经发布了18款大模型,跻身万亿参数模型阵营。在大模型生态与底层能力的全面布局下,蚂蚁集团首席执行官韩歆毅在近期演讲中,明确指出了蚂蚁未来的AI战略方向:聚焦应用、推动普惠。
此前,蚂蚁已发布AI医疗管家AQ,布局具身智能成立灵波科技,在医疗健康、金融等垂类领域推出AQ、蚂小财两款应用。如今,灵光的推出是蚂蚁对通用AI助手能力边界的重新定义,也是蚂蚁在AI领域从技术突破转变为全面场景落地的一个注脚。
本质上,大厂们都在加速回答一个问题:AI要如何落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Gartner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将通过智能体自主完成。
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巨头们不得不打的新战役。阿里、蚂蚁、字节、腾讯等在电商、社交、生活服务等领域各有领地,但来到AI时代,一场全新的卡位战才刚刚开始。
杭州AI梦之队,优势何在?
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观察这场“未来之战”,中国AI应用的百花齐放才刚刚开始,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集聚正成为影响这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
记者关注到,今年6月,杭州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多路线攻关,同时点名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模型算法、数据工程、具身智能、群体智能、EDA软件、AI4S等前沿方向。今年1月,杭州市经信局还曾出台《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推进。
阿里、蚂蚁接连发布AI应用的背后,伴随着“杭州AI梦之队”的成形,大厂的AI应用竞争实际上也在转入从技术突破到场景创新,乃至用户运营、人才抢夺的全面战争,如何从产业集聚中找到机会是另一条隐线。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对话中将杭州称为“中国硅谷”,无论是DeepSeek大模型的火爆及其带来的算力革命,还是阿里巴巴宣布的三年3800亿AI基础设施支出,以及早在2023年就提出“AI First战略”的蚂蚁集团,“杭州AI梦之队”的背后,是杭州乃至中国AI产业在培育同一片土壤以及充分市场竞争之间推动自身及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课题。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4944亿元、同比增速为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此前,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联合微链共同发布的《杭州AI卧龙图》则显示,杭州在包含算力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等AI基础层,包含感知与识别技术、交互与仿真技术等AI技术层以及AI+生命健康、AI+先进制造、AI+新消费、AI+智慧协同等AI应用层,积累了全链路的企业布局,并在不断推进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AI产品经理全国平均月薪达19459元。其中,杭州以28659元的平均月薪领跑全国,成为该岗位薪资最高的城市。
王坚在与黄仁勋的对谈中提到,比起“中国硅谷”,他更认为杭州会成为世界的一个创新中心。在这背后,AI硬实力的积累之下,值得关注的是,AI应用产业也正在来到如何加强场景创新、创新用户入口的新阶段。
这也是产业集聚下,杭州“AI梦之队”的新机遇,“DeepSeek、千问、夸克、AQ、灵光”们正在同答一道题。无论是支付宝在杭州等地实现的高速便利收费,还是阿里在杭州拉动起一座“电商之城”,移动互联网时代带给人们的经验是,在千千万万个场景中,比起竞争的白热化,产业丰富带来的土壤丰沃及创新活力更值得期待。
梦之队背后:大厂们的AI棋局
杭州“AI梦之队”要打的AI时代入口争夺战,其本质是新一轮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这将决定平台后续提供交易服务的起点。来到2025年末,这场战争开始上升到多数互联网大厂“战略级项目”的层面,背后是头部科技大厂的AI全盘棋局。
行业现状是,差距正在逐渐形成,但一个超级APP还远没有到来。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AI 原生应用中,豆包的DAU(日活跃用户)数据最高,达到5410 万,DeepSeek为 2860 万。今年9月,AI产品榜数据显示,夸克的月活跃用户在全球总榜排名仅次于ChatGPT,位列国内总榜第一,豆包紧随其后。今年11月,蚂蚁AQ在上线四个月后实现月活用户规模突破千万,成为目前唯一一款月活用户超千万的行业专业级AI原生应用。但与此同时,月活用户的留存仍考验着许多AI应用,目前行业内仍未有一款应用能够稳定突破亿级DAU。
无论是阿里千问的升级还是蚂蚁灵光的入场,大厂看到的都是一个持续成长但格局未定的市场。“谁能为未来占位”,来到了真正的较劲时刻。随着AI时代的流量入口之争战火升级,大厂的投入也在进入更坚决、更长期的阶段。ADX行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9月,大陆市场AI产品投放素材量达141.1万组,腾讯元宝、夸克、豆包、AI抖音与快影位列素材投放榜TOP 5。
一场新的攻防战正在拉开。今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千问在不断升级中从B端走向C端大众市场,夸克专注“all in one”一个入口的丝滑体验,百度文心一言继续加强知识增强与搜索场景的融合,腾讯元宝下乡“养猪”覆盖下沉市场,字节跳动豆包依托抖音等社交平台巩固流量优势,蚂蚁AQ则凭医疗领域专业知识、医院医生资源解决走向垂类场景需求痛点。
在这些战略级项目的背后,行业格局暂未落地,但大厂们已经开始确立自身的差异化占位方向。除了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较量,AI应用的“下一代入口之争”中,实则也是一场关于AI时代话语权的全面博弈。大厂们不仅要抢占用户入口,更在构建各自的AI生态体系。战局仍待演进,但这场通过AI重塑未来数字生活的全新图景已揭开序幕。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