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邹平市原创移风易俗主题吕剧小戏《老牛嫁女》入选了中宣部2025年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展演,标志着邹平市“文艺+文明”助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邹平市多措并举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文艺赋能+全域传播+机制保障”模式推动移风
近日,邹平市原创移风易俗主题吕剧小戏《老牛嫁女》入选了中宣部2025年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展演,标志着邹平市“文艺+文明”助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邹平市多措并举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文艺赋能+全域传播+机制保障”模式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从“广覆盖”向“深扎根”迈进,婚丧事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有力遏制,文明乡风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以“文艺赋能”打造群众“愿听愿看”的沉浸宣传载体
邹平聚焦群众审美需求,以文艺创作为核心抓手,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多元文化活动,达到了“宣传即体验”的服务目标。精品小戏引领方向,除《老牛嫁女》入选国家级展演外,2025年创排的移风易俗短剧《送贺礼》已完成巡演15场,通过生活化剧情、方言化对白,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文体活动嵌入宣传,在广场舞大赛、范公读书文化节、“放歌邹平全民嗨歌”等活动中,增设“移风易俗知识问答”“文明理念赛前宣讲”环节,累计覆盖群众超3万人次,实现了“娱乐+宣教”的双重效果。公益电影拓宽阵地,推行“公益电影+移风易俗”模式,精选《文明婚俗》《低碳祭扫》等专题科教片、微电影,在858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放映,让农村公益电影从“看影片”升级为了“传新风”的重要平台。
以“全域传播”构建“线上线下”传播网络
邹平整合传统与新兴渠道,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格局。群众触达“零距离”,依托农村大集等群众聚集场所,开展“文化赋能农村大集”活动,适时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200余场次,通过政策解读和案例分享,让文明理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传统宣传“接地气”,发挥农村大喇叭覆盖广、收听便捷的优势,定期播放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实现了村村响、户户听、人人学。多元媒体“快传播”,在邹平融媒App及其融媒矩阵平台开设“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专栏,持续发布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公益广告等内容,建起了“指尖上的文明课堂”。
以“机制保障”健全“常态闭环”工作体系
邹平构建长效机制,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地见效。常态化调研摸底,每月组织宣传、民政、文旅等部门人员深入16个镇街,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群众、村干部座谈等方式,全面掌握各镇街婚丧事宜办理情况。闭环式问题整改,针对调研发现的个别村存在婚闹倾向等问题,及时提醒整改,全维度覆盖监督,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调研提醒160次,实现了镇街跟踪调研提醒全覆盖,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从“阶段性推进”转向了“常态化提质”。
通讯员 孟健 李艺萌 报道
来源:邹平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