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六点的货运站渐渐安静,夕阳把我的货车影子拉得老长。我坐在驾驶座上,从帆布包掏出磨得起毛的记账本,指尖划过今天的开支:油费213元,过路费85元,自带的馒头咸菜没花钱,运费到账1200元。算盘珠子般的数字在纸上跳动,最后落在“本月结余4200元”上,我掏出老
傍晚六点的货运站渐渐安静,夕阳把我的货车影子拉得老长。我坐在驾驶座上,从帆布包掏出磨得起毛的记账本,指尖划过今天的开支:油费213元,过路费85元,自带的馒头咸菜没花钱,运费到账1200元。算盘珠子般的数字在纸上跳动,最后落在“本月结余4200元”上,我掏出老花镜,在“百万目标进度表”上郑重画了道横线——还差8600元,就能凑够那笔让我踏实的数字。这是我开货车跑运输的第十年,也是靠这套“抠门理财法”,从退休无着到攒下百万养老金的第十年。
车窗外飘来隔壁摊位的炒面香,我摸出怀里裹着的煮鸡蛋,是早上出门前老伴煮的。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在纺织厂的车间里,听着机器轰鸣愁得睡不着——工厂要倒闭,我50岁的年纪,社保只交了15年,每月退休金算下来才1200块。儿子刚成家,房贷压得他喘不过气,我哪敢跟他伸手?那天晚上,我翻出家里的存折,上面只有3万8千块,是攒了半辈子的积蓄。老伴叹着气说“实在不行就省着花”,我却盯着电视里跑运输的女司机新闻,突然拍了桌子:“我去开货车,不信攒不下养老钱!”“日子不是算出来的苦,是理出来的甜;养老不是等出来的慌,是赚出来的安。”
身边人都觉得我疯了:一个50岁的女人,别说开十吨的货车,就是搬个货都费劲;再说“理财”,在老街坊眼里,那是穿西装的人玩的花样,跟“抠门”根本不搭边。可我偏不信这个邪。十年里,我跑遍了周边五省的城乡公路,轮胎换了27套,记账本写满12本,货车的驾驶室里永远放着保温桶和记账本,副驾驶的储物格里堆着缝补多次的手套和灌满凉白开的水壶。有人笑我“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却清楚:每抠下一块钱,就是给晚年的自己多搭一块砖;每跑一趟运输,就是给尊严多添一份底气。
1968年出生的我,这辈子没跟“钱”这么较过劲。年轻时在纺织厂当挡车工,工资虽不高,但胜在稳定,每月发了工资就交给老伴,除了买菜做饭,从来没管过家里的账。那时总觉得“养儿防老”,等老了有儿子、有退休金,日子差不了。可2014年工厂宣布破产的那天,我拿着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在车间门口站了整整一小时,机器停了,我的“安稳晚年”也跟着停了。
第一次去社保局查退休金,办事员的话像盆冷水:“您社保刚好交够15年,按最低标准算,每月1200元,明年就能领。”1200块,在2014年的小城里,够交水电费、买米买面就不错了,要是生个病,连药钱都不够。我攥着通知单往家走,路过菜市场,看到新鲜的排骨要35块一斤,犹豫了半天还是没买——以前总给孙子炖排骨,那天却突然意识到,以后连自己的饭钱都要算计。
回家跟老伴一合计,愁得半夜没睡。儿子打来电话,说想换个大点的房子,问我们能不能帮衬点首付。我捏着那3万8千块的存折,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说“妈这边有点紧,再想想办法”。挂了电话,老伴叹着气说:“咱别给孩子添乱了,以后我去工地打零工,你在家种点菜。”我看着他鬓角的白发,突然心疼:他比我大两岁,腰早就不好了,哪能去工地遭罪?
转机是在电视里看到的。那天晚上,本地新闻播了个“女司机跑运输养家”的故事,38岁的女人开着货车跑长途,不仅供孩子上了大学,还买了房。我盯着屏幕里那辆蓝色货车,突然想起我堂哥就是跑运输的,以前总听他说“只要肯跑,运费不少赚”。我连夜给堂哥打电话,他一听就反对:“妹子,这活儿不是女人干的,熬夜、憋尿是常事,遇到山路更危险。”我却铁了心:“哥,我不怕苦,就怕老了没人管,怕给孩子添麻烦。”
堂哥拗不过我,帮我找了辆二手的轻卡,又带了我三个月熟悉路线。第一次独自跑长途,是去邻省送一批家具,单程300公里。出发前,我把老伴煮的10个馒头、两罐咸菜装进保温桶,又灌了满满一壶凉白开。开到半路,下起了大雨,雨刷器不停摆动,视线模糊得厉害,我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可一想到存折上的数字,想到1200块的退休金,我咬着牙把车停在服务区,等雨小了继续走。送到货时,货主看着我满头大汗的样子,惊讶地说:“没想到是个女司机,真不容易。”那趟运费赚了800块,我攥着钱在路边哭了——这是我靠自己力气,赚的第一笔“养老钱”。“人到中年的底气,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攥在手里的钱;晚年的安稳,从来不是等出来的,是提前铺好的路。”
跑运输的第一个月,我赚了5200块,比在工厂时翻了两倍。可月底一算账,油费、过路费、维修费扣下来,只结余1800块。我拿着账本翻来覆去地看,发现不少冤枉钱:有时候为了图方便,在服务区吃份盒饭就要35块;有时候路线没规划好,绕远路多花了油费;还有次忘了给货车做保养,半路抛锚花了800块维修费。那天晚上,我把账本摊在桌上,第一次琢磨起“理财”:光会赚不行,还得会省,会算。
我的“抠门理财法”,说白了就三个字:算、省、存。可这三个字,我用了十年才摸透其中的门道,不是盲目地省,而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省在能省的地方,存下每一笔结余。就像我开货车,该花的油费不能省,但能通过规划路线少跑冤枉路;该花的维修费不能省,但能通过定期保养减少故障;该花的安全装备不能省,但吃饭穿衣能省则省。
最先优化的是“吃”。跑运输的人,大多在服务区或路边摊吃饭,一份盒饭30-50块,一天两顿就是100块,一个月下来就是3000块。我算了笔账:要是自带饭菜,每天的伙食费能控制在10块以内。从那以后,我的驾驶室里永远放着两个保温桶,一个装饭装菜,一个装热水。每天早上出门前,我都会把米饭蒸好,炒上一大盘咸菜炒肉丝或土豆炖豆角,够吃两顿;要是跑长途,就多带几个馒头、煮鸡蛋,再备点干挂面,遇到服务区就借点热水煮一碗。
有次在山东的服务区,一个年轻司机看我啃着馒头就咸菜,递过来一份炒面:“阿姨,吃这个吧,我买多了。”我笑着摆手:“不用,我这自带的饭菜香。”他感慨道:“您这也太省了,现在谁还吃这个啊。”我给他算了笔账:“一份炒面25块,我这馒头咸菜才2块,一个月下来能省2300块,一年就是2万7,十年就是27万,够我多交好几年社保了。”他听得直点头,后来再遇到,我看到他驾驶室里也放了个保温桶。
油费是跑运输的大头,也是我“抠”得最细的地方。我专门买了个小本子,记录每次加油的量、金额和行驶里程,算出来每公里的油耗是0.8元。要是哪次油耗超过了这个数,我就会琢磨原因:是路线太堵,还是驾驶习惯不好?慢慢总结出一套“省油技巧”:起步时慢踩油门,避免急加速;遇到红灯提前减速,不怠速等待;每次跑长途前,都用导航规划最优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和绕远路。有次跑南京到合肥,以前走国道要绕20公里,油耗多花30块,后来改走高速辅路,虽然多花10块过路费,但油耗省了25块,还节省了半小时。
除了吃和油费,我在“穿”和“用”上更是精打细算。衣服大多是儿子淘汰的旧外套,耐磨又耐脏;手套破了就找块旧布缝补,直到实在不能用了再买;货车的座套是用老伴的旧棉袄改的,冬天暖和夏天透气;就连记账本,都是用印刷厂废弃的边角料装订的。可在该花的地方,我从来不含糊:货车的刹车片、轮胎,必须买正品;每年的体检,再忙也要去做;给孙子买礼物,永远挑最好的。有次老伴说我“对自己太抠,对孙子太大方”,我笑着说:“抠自己是为了养老安心,疼孙子是为了家庭舒心,这不冲突。”
最关键的是“存”。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月运费到账后,先扣掉固定开支(油费、过路费、维修费、生活费),剩下的钱无论多少,都要存进专门的养老账户,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刚开始每月只能存1000多块,后来路线熟了,运费涨了,每月能存4000-5000块。为了防止自己乱花钱,我特意办了张不能手机支付的银行卡,每次存钱都要去银行柜台,看着柜员把钱存进去,心里才踏实。
有次儿子创业急需5万块,跟我开口时吞吞吐吐。我看着他熬得通红的眼睛,心里疼得慌,可还是翻出养老账户的存折:“儿子,这钱是妈养老的底气,不能动。但妈这里有2万私房钱,是平时卖废品攒的,你先拿去应急。”儿子接过钱,眼圈红了:“妈,我以后一定好好孝敬您。”我拍拍他的手:“妈不要你孝敬,只要你好好的,妈自己能养活自己。”“抠门不是委屈自己,是守住底线的清醒;存钱不是守财,是给未来留够退路的智慧。”
十年里,我的记账本换了12本,每一本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有收入有支出,有结余有目标。最厚的那本是2018年的,那年我跑了230趟运输,总里程12万公里,结余58000元。扉页上写着我的“理财口诀”:“三餐自带不铺张,路线规划省油钱;该花不省保安全,每月结余存银行;养老不求儿女帮,自己动手心不慌。”这口诀,我每天出车前都会念一遍,像个定心丸。
跑运输的十年,我见过凌晨三点的盘山公路,也遇过暴雨中的高速公路;受过货主的刁难,也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有过一个月只休息两天的疲惫,也有过攒够一笔钱的喜悦。支撑我走下来的,不是什么远大的理想,而是那句“不能给孩子添麻烦,要自己养老”的执念,是看着养老账户的数字一点点上涨的盼头。
2016年的冬天特别冷,我接了趟去山西的活,送一批暖气片到山区。出发前天气预报说有暴雪,老伴劝我别去:“山路滑,太危险了。”可那趟运费给得高,能赚1500块,我咬着牙答应了。果然,走到半路就下起了暴雪,路面结了冰,货车在山路上打滑,我死死握着方向盘,手心全是汗。更糟的是,手机没信号,想求救都找不到人。我把车停在路边,裹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驾驶座上,看着窗外的暴雪,突然有点害怕——要是我出事了,老伴怎么办?养老钱还没攒够怎么办?
就在我绝望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汽车喇叭声,是一辆当地的救援车。原来货主担心我出事,联系了当地的救援队。救援队员帮我安装了防滑链,还递给我一杯热水:“阿姨,您胆子也太大了,这么大的雪还跑山路。”我捧着热水,眼泪掉了下来:“我想多赚点养老钱,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救援队员叹了口气:“您这当妈的,太不容易了。”那天晚上,我们走一段停一段,原本6小时的路程,走了12小时才到。货主看到我冻得发紫的脸,非要多给我300块:“阿姨,这钱您拿着买件羽绒服。”我推辞不过,收下钱后,第一件事就是存进了养老账户。
除了天灾,货主的刁难也让我委屈过。有次送一批水果到批发市场,货主以“水果有点碰伤”为由,要扣我一半运费。我急得跟他理论:“我全程开着空调,小心翼翼地送过来,怎么会碰伤?”他却蛮不讲理:“我说碰伤就是碰伤,要么扣钱,要么你把水果拉走。”我看着满车的水果,又看看手机里老伴发来的信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吃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我知道,跟他吵没用,只能软磨硬泡:“老板,我一个女人家跑运输不容易,这趟运费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您少扣点行吗?”旁边的商户看不过去,帮我说话:“这水果明明好好的,你别欺负人家女司机。”货主没办法,只好少扣了200块。那天我拿着扣过钱的运费,坐在货车里哭了很久,不是因为委屈,是因为觉得自己没用,连运费都守不住。
身体的疲惫更是家常便饭。长时间开货车,我的腰和颈椎都出了问题,有时候疼得睡不着觉,就贴几片膏药继续跑。有次在服务区,我下车搬货时突然腰闪了,疼得站不起来,旁边的司机大哥帮我搬了货,还带我去附近的诊所推拿。医生说:“阿姨,您这腰得好好休息,不能再这么劳累了。”我点点头,可第二天还是照样出车——我知道,休息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养老账户的数字就少涨一点。
最让我愧疚的是老伴。十年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家里的事全靠他打理。他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帮儿子带孙子,每次我回家,他都会给我做我爱吃的红烧肉,帮我揉腰捶背。有次我跑长途回来,看到他在厨房做饭,背影比以前更驼了,突然发现他老了好多。我从背后抱住他:“老伴,委屈你了。”他笑着说:“不委屈,你为这个家打拼,我帮你守着家,咱们一起攒养老钱,以后好好享福。”
有段时间,儿子总劝我别跑了:“妈,我现在条件好了,您的养老钱我来出,别再遭这个罪了。”我却摇摇头:“儿子,妈自己赚的钱,花着踏实;自己攒的养老钱,住着安心。妈不是不信你,是不想给你添负担。”后来儿子看到我的记账本,看到那12本写满数字的本子,看到养老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多,终于明白了我的心思。他给我买了个新的导航仪,说:“妈,这个导航仪能规划最优路线,还能提醒你休息,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中年人的坚持,从来不是跟生活较劲,是跟自己较劲——较劲能不能多赚一点,较劲能不能少花一点,较劲能不能给晚年多留一点底气。”
2020年疫情期间,货运生意不好做,很多司机都歇了业。我也闲在家里,看着养老账户的数字停在82万,心里慌得很。老伴劝我“正好休息休息”,我却四处打听货源,终于联系到一批送防疫物资的活,虽然风险大,运费也不高,但至少能有收入。那段时间,我每天戴着口罩出车,回来就消毒,不敢跟家人近距离接触,只能隔着门跟孙子打招呼。孙子在门外喊“奶奶加油”,我眼泪掉了下来,觉得再难的日子,只要有盼头,就能扛过去。
有人说我“抠门抠到骨子里”,可他们不知道,我抠下来的每一分钱,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养老,更是为了这个家。十年里,我用攒下的钱,帮儿子还过两次房贷,给孙子报了兴趣班,给老伴换了新的降压药,还帮隔壁的孤寡老人修过屋顶。在我看来,“理财”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藏在钱里的温情——对自己抠,是为了对家人大方;对生活省,是为了对亲情不省。
孙子刚上幼儿园时,儿子想给孩子报个双语班,一年学费要1万2,他跟我商量时,语气里满是犹豫。我知道他手头紧,没等他说完就拍了板:“报!学费妈来出。”我从养老账户里取了1万2,送到儿子手里,他推辞着说:“妈,这是您的养老钱,我不能要。”我笑着说:“孙子的教育不能省,妈年轻的时候没条件读书,不能让孙子输在起跑线上。再说,妈还能跑,养老钱还能再攒。”从那以后,孙子的学费、兴趣班费,我都主动承担,看着孙子在舞台上弹钢琴的样子,我觉得比自己攒了多少钱都开心。
老伴的血压一直不稳定,以前总舍不得买贵的降压药,就买最便宜的国产药,效果不好还伤身体。我知道后,狠狠说了他一顿:“身体是本钱,该花的钱必须花!”我从药店给他买了进口的降压药,每月要300多块,还定期带他去体检。有次老伴体检,医生说他的血压控制得很好,夸他“会保养”,他笑着说:“都是我家老太婆的功劳,她比我还关心我的身体。”
隔壁的张大爷是孤寡老人,跟我是老邻居。有次我回家看到他蹲在门口,捂着肚子疼得直冒汗,我连忙送他去医院,垫付了2000块医药费。张大爷出院后,非要把钱还给我,我推辞着说:“大爷,我这钱暂时用不上,您先拿着花,等以后有钱了再还。”其实我知道,张大爷没什么收入,这钱大概率是还不上的,但我不介意——以前我家有困难的时候,张大爷也帮过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帮他一把是应该的。后来我还帮张大爷修了屋顶,换了窗户,每次出车回来,都会给他带点水果和馒头。
2022年老伴生日那天,我给他买了件新的羽绒服,花了800块。他拿着羽绒服,心疼地说:“这么贵,你自己都舍不得买新衣服,给我买这么好的。”我笑着说:“你陪我苦了一辈子,也该穿件好衣服了。”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围在一起吃饭,孙子给我们唱了生日歌,儿子举起酒杯说:“妈,谢谢您这些年的付出,您和我爸以后就好好享福,别再跑运输了。”我看着满桌的饭菜,看着家人的笑脸,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我的“抠门”,在家人那里慢慢变成了“榜样”。儿子受我的影响,也开始记账,学会了合理规划开支,不再乱花钱;儿媳每次买东西都会货比三家,还会跟我请教“省钱技巧”;就连孙子,都知道“奶奶赚钱不容易,不能浪费”,吃饭的时候从来不剩饭。有次孙子跟同学说:“我奶奶是最厉害的司机,她靠自己赚钱养老,还帮我交学费。”我听到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有次社区组织“理财分享会”,邀请我去给老人们讲经验。我抱着那本最厚的记账本,站在讲台上,有点紧张地说:“我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赚得多不如省得巧,省得巧不如存得早’。养老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一分一分赚的,一角一角省的,一笔一笔存的。”台下的老人们听得直点头,有个阿姨问我:“大姐,我也想攒养老钱,可我没工作怎么办?”我笑着说:“只要肯动脑子,总能找到赚钱的办法;只要肯坚持,再少的钱也能攒起来。”“理财的最高境界,不是攒了多少数字,而是让钱变成爱的底气——让自己有尊严,让家人有安心,让生活有温度。”
去年冬天,我跑了最后一趟运输,送一批年货到乡下。回来后,我把货车卖了,拿着卖车的钱,加上养老账户里的钱,刚好凑够了100万。那天晚上,我把家人叫到一起,拿出存折,放在桌上:“这100万,是我跑了十年运输,攒了十年的养老钱。以后我不跑了,在家陪你们好好过日子。”儿子儿媳眼眶红了,孙子抱着我说:“奶奶,您以后不用再辛苦了。”我摸着孙子的头,笑着说:“不辛苦,奶奶现在有底气了。”
现在的我,每天早上跟老伴去公园打太极,上午在家种种花、看看书,下午给孙子辅导作业,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养老账户里的100万,我分成了三部分:30万存了定期,利息够我和老伴的日常开支;50万买了低风险的理财,作为应急资金;20万留给孙子,作为他的教育基金。我不用跟儿子伸手要钱,不用为生病发愁,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每天都过得踏实又安心。
有次去医院体检,医生说我身体状况很好,比同龄人年轻不少。我笑着说:“因为我心里踏实,没愁事。”以前总担心老了没人管,现在知道自己有足够的养老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身体自然也好了。老伴开玩笑说:“你这100万,比什么保健品都管用。”我点点头:“是啊,晚年的安心,比什么都重要。”
老街坊们经常来我家串门,问我“怎么攒下这么多钱”,我就把我的“抠门理财法”分享给他们:“每天记账,清楚每一分钱的去向;自带饭菜,省下伙食费;规划路线,省下油费;定期存钱,不随便动用。”有个老街坊按照我的方法,半年就攒下了5000块,特意来感谢我:“大姐,你这方法真管用,我现在也敢花钱买水果了。”我笑着说:“不是不让你花钱,是让你花得明白,花得踏实。”
儿子有时候会说:“妈,您把钱存起来不如买套房子,升值快。”我摇摇头:“房子是死的,钱是活的;房子能住,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药钱。我这100万,放在银行里有利息,急用时能取出来,比房子踏实多了。”我知道,养老钱的意义不是升值,是“随时能用”,是“不用求人”,是“有尊严地生活”。
有次孙子问我:“奶奶,您跑了十年运输,最累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摸着他的头,想起了那个暴雪天的山路,想起了被货主扣钱的委屈,想起了腰闪了还在搬货的瞬间,可最后只说了一句:“最累的时候,是看到养老账户的数字涨了一点的时候,因为知道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奶奶,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靠自己赚钱,自己养老。”我抱着他,心里满是欣慰——我不仅攒下了百万养老金,还把“靠自己”的底气,传给了下一代。
前几天,我整理旧物,翻出了第一本记账本,封面已经磨破了,里面的字迹歪歪扭扭,第一页写着“目标:攒够10万养老钱”。我笑着跟老伴说:“你看,我当初只想攒10万,没想到攒了100万。”老伴说:“那是因为你肯拼,肯省,肯坚持。”我点点头,心里明白:这100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十年里跑过的120万公里路,是吃了3650顿馒头咸菜,是记了3650天的账,是熬了无数个夜晚的坚持换来的。“养老的真谛,从来不是有多少存款,而是活成自己的靠山——不用看儿女的脸色,不用怕生病的慌张,不用愁晚年的凄凉。”
有人问我“后悔跑这十年运输吗”,我从来都是斩钉截铁地说“不后悔”。如果不是这十年的坚持,我可能现在还在为每月1200块的退休金发愁,还在为给儿子添麻烦而愧疚,还在为晚年的生活而恐慌。这十年,我不仅攒下了百万养老金,更攒下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攒下了家人的理解,攒下了自己的尊严。
我想对所有的同龄人说:“别把养老的希望全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别觉得‘理财’是年轻人的事,我们老一辈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每月只赚2000块,只要肯省,肯存,十年也能攒下一笔不少的钱。抠门不是丢人的事,是对自己负责;存钱不是守财奴,是给晚年留底气。”
我也想对年轻人说:“别觉得年轻就可以挥霍,别觉得养老还早。钱是一点一点攒的,习惯是一天一天养的。从现在开始记账,从现在开始省钱,从现在开始存钱,等到你们老了,就会明白,那些年轻时攒下的钱,都会变成晚年的安心。”
现在的我,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手里捧着老伴泡的热茶,心里满是踏实。远处传来孙子的笑声,近处是老伴的身影,养老账户里的数字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突然明白,所谓的“百万养老金”,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十年风雨里的坚持,是柴米油盐里的智慧,是家人团圆里的温情,是一个60后女人,靠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挣来的安稳人生。
毕竟,人生最踏实的幸福,不是有人替你遮风挡雨,而是你自己能撑起一片天;晚年最安稳的依靠,不是儿女绕膝,而是你自己的口袋里,有足够的底气。
来源:千面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