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究竟有何神奇魔力!让三精化妆品从20万到一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3:07 1

摘要:一家年销20万的老药企,靠一支气垫霜在抖音单月卖出1.2亿,把名字写进TOP7榜单,听起来像爽文。

一家年销20万的老药企,靠一支气垫霜在抖音单月卖出1.2亿,把名字写进TOP7榜单,听起来像爽文。

可它真就发生了,而且套路简单到只有一句话:把实验室的“蓝铜肽”装进彩妆,再把讲解权交给董宇辉。

没有明星代言,没有电梯广告,连小红书种草都省了,却能让300万人抢着付款。

背后不是魔法,是一场“信任批发”实验——把药企积攒20年的安全人设,一次性兑换成化妆品的购买理由。

很多人以为爆品=低价+流量。

三精偏反着来:气垫定价199元,比国际大牌平价线还贵30块;流量只押一个直播间,连抖音商城都不投。

它赌的是“药厂”两个字在消费者心里的免质检滤镜。

赌对了。

数据显示,92%的首购用户冲的是“药厂出品”四个字,而不是色号或妆效。

一句话,买的不像彩妆,像OTC安全感。

董宇辉做的事也简单:把成分表翻译成故事。

蓝铜肽被他说成“皮肤创可贴”,雪莲面膜是“新疆雪线以下第一道露水”。

用户听完不觉得自己在买粉底,像在囤急救药品。

情绪到位,价格敏感度瞬间下降。

复盘看,三精其实只完成了两步:第一步把药厂信用货币化,第二步把货币交给最会“说话”的人去花,效率比传统品牌投100个KOL还高。

同行看得眼热,23家药企半年内集体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同比增长280%。

他们以为赛道是“药妆”,其实赛道是“信任变现”。

药厂背景只是门票,能不能把冷冰冰的成分翻译成“人话”,才是翻台率的关键。

三精给行业最大的刺激不是产品,而是示范:原来实验室数据可以当内容卖,原来GMP车间可以当直播间背景,原来“安全”也能成为差异化卖点。

平台也迅速加码。

抖音电商干脆给董宇辉开了“优选”频道,9月上线,专门收编这类“知识型带货”。

一句话,平台想把偶然变必然,把个案变流水线。

对品牌方而言,这意味着“押注主播”将升级为“押注系统”,流量不再是一次性烟花,而是可复投的产能。

三精已经签了年度战略合作,下一步计划把12个新品首发全放在“与辉同行”,相当于把研发节奏和直播排期锁进同一张甘特图。

但“信任批发”并非无本生意。

与辉同行团队透露,他们给三精建了“三级品控”:盲测、厂验、客诉2小时闭环。

一旦差评率过0.5%,自动下架。

说白了,信用变现越快,越得把安全阀拧死。

任何一次质量翻车,毁掉的不止一个单品,而是整个“药厂滤镜”。

三精把2024年化妆品营收目标从3亿调到8亿,产能扩张5倍,但质量红线不敢松一寸——它知道,自己卖的不是粉底,是续命招牌。

对于普通消费者,这件事最大的提醒是:以后在直播间看到陌生品牌,先别急着戳链接,去查两道手续——有没有药监局的“妆字号”备案,有没有公开的功效报告。

两样齐全,再听主播讲故事,才不会为滤镜交学费。

对于传统厂家,三精的示范课是:存量信任可以二次上市,但上市那天开始,监管放大镜就架在你脸前。

速度可以快,品控不能飘,否则流量反噬也是指数级。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8月,三精的雪莲面膜要在“与辉同行”做返场,备货80万盒,是上次单场4200万的1.8倍。

他们赌“信任批发”还能再涨一次。

屏幕前的你,如果刚好点进直播间,不妨想想:自己下单的到底是精华,还是那句“药厂背书”带来的安全感?

答案没有对错,但它决定了这场实验能否从亿元走向十亿,也决定更多药企转身时,到底带着良药,还是只是换了新瓶的旧酒。

来源:缤纷孔雀1rcBG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