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博会刚在上海收摊,834.9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比去年多了4.4个百分点,创了历史新高。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凑过来,4108家境外企业带着自家宝贝参展,俩数儿全是新纪录。另一边,蜜雪冰城在香港上市,市值一下冲过千亿港元,成了港股消费圈里最靓的仔。
进博会刚在上海收摊,834.9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比去年多了4.4个百分点,创了历史新高。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凑过来,4108家境外企业带着自家宝贝参展,俩数儿全是新纪录。另一边,蜜雪冰城在香港上市,市值一下冲过千亿港元,成了港股消费圈里最靓的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俩事儿看着八竿子打不着,实则都在说一个理儿:中国的生意经,早就变天了。
现在钱为啥越来越难赚?说白了,以前拉着中国经济往前跑的几架快车,都停了。二十年城市化,八亿人从农村挪到城里,带火了房产、建材、家电一堆行当。城市化慢下来,这些刚需也跟着歇了。
刚需市场一缩,企业就开始抢存量。你降价我也降,产品长得都一个样,堆在仓库里卖不动。利润薄了,就压工资、少招人。老百姓手里没钱,更不敢花钱,越卷越死循环。
现在的政策就明摆着,要收拾这些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整顿劳务派遣、提高经营门槛,就是从上到下帮产业“反内卷”,把那些靠钻空子、坑员工的烂企业清出去。
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有个说法,做生意就俩路子:要么从1到n跟着抄,要么从0到1自己创。跟着抄就是别人开奶茶店你也开,换汤不换药;自己创就是在老行当里玩出新花样。
蜜雪冰城就是玩新花样的高手。表面是卖奶茶的,骨子里是家供应链公司。直接在柠檬产地建厂,原料成本压到行业一半到八成。给加盟商的食材,六成以上是自己产的,核心原料更是全靠自己。
这模式不是一天练出来的。CEO张红甫说过,前十年就开了一家店,开到一千多家,用了十七年。全是磕磕绊绊熬出来的。也正是这十几年深耕供应链,让蜜雪冰城在六块钱以内的奶茶圈里没了对手,最后靠着四万六千家门店登陆港股,市值破了千亿。
咱普通人学不来蜜雪冰城的规模,但能学它的创新思路。这创新不在技术多牛,而在把消费场景玩出新花样,精准踩中需求。
一样的东西,在不同地方,大家愿意花的钱、想要的效果全不一样。旅游景点里,都觉得能卖高价,你要是反着来,卖便宜又实用的纪念品,反而能杀出一条路。消费场景找对了,价格符合预期,再加点流量营销,机会就来了。
就说现在三十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养老院、老人用品早挤成了红海。有人就瞅准了需求错配,把闲置的幼儿园改成社区养老中心。存量资产盘活了,成本低,地段还近,一举两得。
现在想搞创新,别想着在现有行当里做到最好,得自己造个新行当,当独一份的玩家。还想着跟着抄,早晚卷进去,最后谁都赚不到钱。
“赚钱的机会都在新闻联播里”,这话真没说错。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AI、低空经济、生物技术这些新兴产业,都是明晃晃的方向。
低空经济就是个万亿级的新赛道,2025年市场规模能到1.5万亿,2035年可能冲到3.5万亿。咱普通人不用去研发无人机,盯着产业链的小机会就行。比如搞飞手培训,再细分到农业喷洒、电力巡检、影视航拍,都是香饽饽。
国务院也说了,要引导民间资本进低空经济搞基建,商业航天领域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工信部也在推“5G+”“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都是政策给的红利。
彼得·蒂尔有个经典问题:“有什么重要的真相,没几个人跟你想的一样?”放到生意上就是:“有什么值钱的生意,现在没人做或者很少人做?”
答案往往藏在你的知识、经验和没被满足的需求里。别想着干大事,先切入一个特别小的市场。最好是那群没人好好服务,甚至没人服务的人。
有人为了办个事,只能凑合用糟糕的办法,这时候从0到1的机会就来了。就像幼儿园改养老院,解决了幼儿园闲置、养老床位不够的难题,这就是好生意。
以前赚钱靠拼价格、扩规模、追风口,现在这套不管用了。新逻辑是找个小切口,解决别人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
进博会的火爆,蜜雪冰城的崛起,都在说一个事儿:市场不奖励抄袭了,只认有洞察的创新和重构。多数人还在红海里扑腾,懂创新的已经在蓝海里游得自在了。关键是换个脑子,从“做得更好”变成“做得不一样”,从抢大市场变成造小领域。
现在做生意,钱和资源都不是最值钱的,独特的眼光和创新的勇气才是。再饱和的市场,也会给愿意换个角度想问题、踏实搞创新的人留机会。蜜雪冰城靠供应链重构做成千亿市值,下一个成功的,可能就是把身边小问题解决好的你。
找准小切口踏实干,比瞎卷靠谱多了。
来源:乡音话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