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画风突变!网友:“这是05后的高人来实习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3:54 1

摘要:凌晨一点,你刷到一条抖音:脆薯饼穿着拖鞋溜出冰箱,被麦当劳店员逮个正着,配文“别躲了,我早听见你肚子叫”。

凌晨一点,你刷到一条抖音:脆薯饼穿着拖鞋溜出冰箱,被麦当劳店员逮个正着,配文“别躲了,我早听见你肚子叫”。

两秒后,你下单了一份夜宵套餐——这就是麦当劳最新“麦麦夜市”的魔法,不推销,只让你笑着掏钱。

魔法分三步,每一步都踩准Z世代的神经。

第一步,把产品变“人”。

脆薯饼不再只是金黄方块,而是熬夜党嘴替:怕胖又嘴馋、想睡又饿醒。

人设一立,用户自动代班编剧——有人给它P黑眼圈,有人写“社畜日记”,UGC像滚雪球,2亿播放只是副产品,真正的收益是“用户替品牌打工”。

第二步,把场景搬到“深夜”。

夜宵赛道早已红海,麦当劳用一句“凌晨偷吃”瞬间合法化罪恶感。

心理学上叫“认知解绑”:把“吃垃圾食品”翻译成“陪脆薯饼加班”,负罪感骤降,转化率飙升。

数据显示,活动两周内,夜宵时段脆薯饼销量翻3.4倍,数字渠道销售额再涨47%,等于把抖音笑声直接存进银行。

第三步,把玩法做成“模板”。

评论区置顶文案格式“我_____,脆薯饼_____”,用户填空就能拍。

模板降低创作门槛,就像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品牌联名身份证”。

于是大学生拍宿舍偷吃、程序员拍机房加班、护士拍值班室打卡,一条内容,多重身份,麦当劳白捡千人千面的广告片,还不用付片酬。

行业跟风立刻到。

肯德基把“疯狂星期四”升级成“文学2.0”,汉堡王把皇堡做成“嘴毒人设”,但复制的是壳,没学到核。

核是数据回流:麦当劳每条视频下方都挂“限时夜宵券”,券的核销率被实时送回后台,算法再反哺内容——互动率低于5%的梗24小时内下架,高于12%的立刻投流。

一句话,别人追热点,麦当劳让热点追自己。

更狠的是“人格资产”复利。

脆薯饼IP上线一年半,已迭代出“怕秃头的脆薯饼”“考研上岸脆薯饼”等六款皮肤,每换一套,搜索量就再冲一波峰值。

品牌等于拥有了一只“永远在售的盲盒”,而传统促销只能等下一个节日。

IP化把一次性买卖变成长期订阅,这才是财报里47%增速的暗线。

看懂这套打法,任何行业都能抄作业。

卖咖啡,可以把冻干咖啡粒做成“打工人灵魂”,拍它每天挤地铁;卖洗发水,可以把去屑因子拟人成“社恐清洁工”,拍它深夜帮你扫掉头皮屑。

关键只有两句:先给产品一个“人格”,再给用户一张“剧本杀入场券”。

只要他们愿意演,品牌就永远有下一集。

所以,下次凌晨你再刷到脆薯饼偷吃,别急着笑它戏精——那张金黄小脸背后,是一整套数据发动机,正把每一次笑声换成真金白银。

品牌年轻化不是换logo、喊口号,而是把广告牌做成舞台灯,让用户自己冲上来唱主角。

灯一亮,销量就亮;人一笑,钱包就笑。

麦当劳早看明白:Z世代不是要买汉堡,他们要买的是“我也参与了”的爽感。

来源:喜庆的橘子ZDbW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