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财政部11月14日官宣了一个大消息,对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被按下了延期键。
美国财政部11月14日官宣了一个大消息,对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被按下了延期键。
这个决定让刚绷紧神经的国际能源圈,瞬间掀起新波澜。
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美国还高调宣布要全面制裁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连带着旗下36家子公司都没放过。
这种先硬后软的操作挺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翻完后续细节就能发现,卢克石油早留了后手。
制裁延期消息公布前,它已经悄悄启动了海外资产的出售谈判。
这波预判,确实展现了老牌能源企业的生存智慧。
美国的制裁定于11月21日生效,现在突然给了缓冲期,最紧张的不是俄罗斯,而是欧洲国家。
卢克石油在欧洲的盘子铺得不小,光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内夫托希姆炼油厂,就落在保加利亚。
这个炼油厂不光支撑着保加利亚的能源供应,连周边塞尔维亚、北马其顿的成品油都靠它输送。
保加利亚议会直接授权政府,给这家炼油厂找新管理层。
官方甚至放话,不排除暂时收归国有。
罗马尼亚动作更直接,一边往华盛顿递申请要延期,一边已经动手接管了卢克石油在当地的子公司。
这些国家的反应不难理解,能源供应一断,工业生产和老百姓生活都得受影响。
美国显然考虑到了这层连锁反应,财政部专门发了专项许可,12月13日前,两类交易都能做。
一类是和卢克石油全球加油站网络相关的业务,另一类就是资产出售的合同签署和履行。
保加利亚的子公司更是被特殊照顾,制裁直接推迟到明年4月。
本来想吐槽美国反复无常,后来发现这背后全是平衡术,既想施压俄罗斯,又不能把欧洲盟友逼到绝路。
国际油价的走势也为这个决策添了注脚,11月12日的数据显示,纽约原油期货收在每桶68.12美元,布伦特原油也涨到了71.89美元。
要是真把卢克石油这样的巨头一下子打停,油价大概率还得往上跳,美国可不想看到这种局面。
制裁的口子一松,全球买家立刻闻风而动。
美国、欧洲大陆、波斯湾的资本都动了起来,纷纷向美国财政部提交申请,就盼着拿到和卢克石油谈判的资格。
卢克石油早就想好了交易路子,主推“主买家+配套交易”的模式。
简单说,就是找一家实力强的企业吃下大部分资产,剩下的再拆成小单卖掉。
这种模式在大型资产并购里很常见,能最大限度保住资产价值。
之前壳牌出售美洲资产时就用过类似方法,最后还多卖了不少钱。
不同地区的买家,算盘打得各有不同。
波斯湾的阿联酋ADNOC就很有兴趣,这家企业早有扩张欧洲市场的先例,2022年还收购了奥地利OMV集团的部分股份。
他们资金雄厚,不在乎短期波动。
欧洲本地企业更看重本地市场,比如意大利埃尼集团,就想把卢克石油在东欧的炼油产能攥在手里。
美国企业则占着合规优势,审批流程上能省不少事。
不过买家也有顾虑,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审批流程可不简单,平均要两三个月,还得提交详细的交易方案和资金说明。
12月13日的期限就像一道线,逼着大家抓紧时间。
卢克石油也在积极配合,把资产产权证明整理得清清楚楚,还剥离了敏感业务,就为了让买家的申请更容易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卢克石油之前差点把资产卖给一家瑞士企业,结果被美国叫停了。
这次有了官方许可,交易的确定性才高了些。
它的声明说得很实在,会确保资产出售期间业务不停,这也是在给买家吃定心丸。
如此看来,美国推迟制裁不是真的“松绑”,而是换了种施压方式。
俄罗斯能通过资产出售拿到一笔现金流,缓解短期压力,但长期来看,失去海外优质资产对能源产业的影响不小。
欧洲暂时保住了能源供应,但对俄能源资产的依赖问题,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
这场围绕卢克石油的博弈还没结束,12月13日会是个关键节点,不少交易可能会在那之前集中落地。
后续无论是资产最终卖给谁,还是美国制裁政策会不会再调整,都值得接着关注。
毕竟在能源这个赛道上,任何一个小变动,都可能牵动全球的神经。
来源:史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