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好,这个小册子里有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您可以带回去,慢慢学习……”日前,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举办的“西旗羊肉2025环湖自行车赛”现场,新巴尔虎右旗司法局开展了“北疆普…
“您好,这个小册子里有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您可以带回去,慢慢学习……”日前,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举办的“西旗羊肉2025环湖自行车赛”现场,新巴尔虎右旗司法局开展了“北疆普法万里行”环湖法治宣传活动,参赛运动员充分发挥“法治北疆骑行队”普法宣传员和参赛队员的双重身份作用,利用比赛间隙,向参赛选手和观赛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普及法律知识。
这是自治区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质效的生动实践。
“八五”普法以来,自治区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积极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全民普法,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区和法治内蒙古建设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更加突显。
为创新普法形式载体,自治区司法厅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定期采集各盟市普法情况基础数据,为分析各地“八五”普法推进落实情况提供数据支撑。赤峰市创建的“八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竞答平台,进一步方便群众学习法律知识;乌海市开发的“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柜员机,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巴彦淖尔市以AI定制数字人开展普法宣传,让普法宣传更智能化……
自治区司法厅还在全国率先建成专业性法治宣传中心,创作了《小司来了》《马上说法》《普法微课堂》等3200余部视频普法文艺作品,总点击量超1.2亿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
今年5月,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司法厅和内蒙古交通集团共同举办的“建设‘北疆万里法治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普法宣传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活动依托自治区1.1万公里交通路网,打造多元普法和移动普法阵地,让法治文化和道路交通紧密结合起来,用生动直观的普法方式推动法治文化高效传播,让道路成为移动的普法课堂和亮丽的法治风景线,也让法治理念沿着公路深入人心,在北疆大地落地生根。
这是自治区创新打造的又一普法品牌。
自治区司法厅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创新品牌,建强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治景观”触目可见、触手可及。目前,全区已建设1.7万余个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每个旗县(市、区)有一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每个苏木(乡镇)有一个普法大讲堂,每个嘎查村(社区)有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同时,持续擦亮“法治乌兰牧骑”内蒙古普法金色品牌,全区组建159支“法治乌兰牧骑”队伍,开展“我最喜爱的法治乌兰牧骑”进农村牧区、进边关巡演1.4万余场次,为640余万农牧民送法上门、送文化上门,让草原深处开出法治之花。全区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普法萤火虫”“普法早市”“法治风筝节”“法治公交专线”等一系列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打造了“扬沙说法”“暖城小司”“鸿雁普法”等普法品牌,以文学艺术为笔,绘就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画卷。
此外,自治区司法厅推动普法与立法、执法、司法相结合,建立健全重点法规规章专项宣传制度,执法司法部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典型案例向公众解读律法知识;并提倡推动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仲裁员等以案释法,通过执法观摩、旁听庭审等方式,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实践能力;成立企业法律服务团,设立涉企法治体检中心,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和免费法治体检2.8万余次,推动企业落实好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健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八五”普法结硕果,“九五”普法启新篇。自治区司法厅将坚持改革赋能,改进工作机制,破解瓶颈制约,补齐短板弱项,加强新媒体新技术推广运用,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