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能战胜解放军吗?俄媒:两军差距悬殊,除兵员其余全是劣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1:21 1

摘要:最新推演给出的刺眼结论是,美军若在中国近海硬碰,动用大半海空力量也难说稳胜,而俄媒却断言解放军除兵员外处处落下风

最新推演给出的刺眼结论是,美军若在中国近海硬碰,动用大半海空力量也难说稳胜,而俄媒却断言解放军除兵员外处处落下风

先把人手摆在桌面上

中国现役约203.5万人,美国约132.8万人,再加上中国的预备役和武警,动员时规模会猛增

美军优势在训练质量和长期远征经验,可人数就是少一截

有人说人多不等于能打,但在近海高强度对抗里,兵力密度意味着你能撑多久、轮换频率能不能顶住

火炮这块更直观

中国火炮约9834门,美国约4243门,中国是翻倍,现代化速度也快,PLZ-05榴弹炮射程能拉到50公里,火箭炮覆盖更远

美国的M777轻便灵巧,但量少,在持续消耗战里未必占便宜

美国防部近年的报告也老实承认,东风系列导弹机动性强,拦截系统压力大

这种“陆基火力网”一旦铺开,航母靠近就像走在布满钉子的地板上,每一步都要算

潜艇是门老学问

美国核潜艇技术深

“弗吉尼亚级”能下潜约600米,续航九十天,全球部署是它的主场

中国的093、094型一步步追,能带弹道导弹,但噪音和续航还在补课

不过在家门口打仗,常规潜艇组成的“狼群”更像是守株待兔,慢但扎实,美军一条艇闯进来,可能会被层层盯上

坦克就别迷信那种“平原大对冲”的画面了

美国坦克大约5000辆,中国约3000辆,M1艾布拉姆斯防护厚,实战经验也多

中国99A火控不错,能跑高原

只是今天战场的主角早被无人机和导弹抢走,坦克更多时候在辅助地面推进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中国在无人机和导弹上砸重金——坦克不是没用,是不再是决定胜负的那一笔

空军是美军的招牌

美国各型固定翼作战飞机约13000架,中国约3000架,数字一看就知道差距

F-35隐身优势明显,全球合作链也成熟

中国的歼-20已经服役,数量还在爬坡;

至于外界提到的第六代“J-36”“J-50”在2024年底测试这种说法

更多是媒体的捕风捉影,真凭实据还要再看,但中国的追赶势头确实在

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

美国军机平均机龄偏大,约28年;

中国不少新机飞行员更年轻,体系更新快,这是节奏上的差别

海军是大项

美国有约11艘核航母,中国目前3艘,福建舰上了电磁弹射这是大步子,但整体海上投送仍是美国更强

驱逐舰方面,美国伯克级约90艘,中国的055型是八艘,但吨位大、雷达集成好,各有路数

CSIS在2025年的报告提到,中国海军扩张速度很快,054B护卫舰加入,076型两栖舰也下水,差距在缩,但“全球巡航”这概念短期还是美国的强项

核力量是压舱石

中国核弹头被多个研究机构估算在600枚左右,美国约3700枚,中国从2019年起翻倍增长,外界推测到2035年可能上看1500枚

美国国防部连续几年都在提醒:中国的核力量在“够用威慑”的路上现代化很快

这不是比谁多,而是看谁能确保对方不敢轻易动手

新兴领域更有看头

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比如东风-17,已服役多年;

美国仍在测试阶段

美国国会在2023年的听证会上也有人承认,在高超音速与反介入/区域拒止这类新战场上,中国已经跑在前面

RAND在2025年的推演结论是:美国远洋优势明显,但贴近中国近海,挑战会陡增

说白了

离中国越近,美军越需要盟友、需要补给线、需要想清楚“为啥要打”

历史不是答案,但能提醒很多事

朝鲜战争里,美军空中火力压倒性,但志愿军凭地形、夜战和耐受度硬是顶住了;

到1953年停火,美军没有北上,那是“装备不等于必胜”的典型

更近一点

2016年南海对峙,美方两支航母打击群进场,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出动,辽宁舰巡航、战机跟监,最后双方都撤,无实质冲突,但谁动得更快、谁离得更近,一目了然

钱也要提

2025年,中国军费大约2470亿美元,美国约8600亿美元,差距还在,但中国已经从十几年前的“六分之一”走到“三分之一”

在印太方向

有研究估算中国的投送能力超过日本约五倍、韩国约七倍

这不是比友不友好,是冷冰冰的地理加工业能力

美国的盟友网很广,中国的本土链短而牢,各自有利有弊

关于“无人机蜂群”“蚊子大小侦察机器人”“把高速垂直起降无人机搬上舰当临时航母”

俄媒渲染得很热闹,真伪与成熟度要打个问号,但中国在无人系统上的投入是实打实的

中俄在近年的联合演习确实密集

从2005年到2025年累计次数超过六十的说法在多家智库资料里都能看到

至于一些西方媒体提到的所谓“灰区行动”比如海底电缆受干扰

消息来源并不统一,更多像各方在信息战里互相戳对方的软肋

我更在意的是屏幕之外的变量

地点、时间、盟友态度和政治目标,往往比兵器表上的数字更决定输赢

美军的全球投送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负担;

解放军的近海防御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限制

有专家说,美军若真在台海硬碰,需要动用八成海空力量才可能压住对手;

也有媒体写

美军要“打赢”的推演靠的是现实中还没有的“幻想装备”,而最终只是“惨胜”

这些话都有立场色彩,但把它们摆在一起,就能看出一点朴素的逻辑——

谁更接近战场、谁补给更稳、谁目标更清晰,谁就更能把风险压到最低

至于“美军能不能赢”,答案不该只有是或否

俄媒喜欢强调技术差距,顺带把“除了兵员其他全是劣势”挂在标题里;

美国的智库会提醒近海难度和盟友协同的关键;

中国的公开报告多半更克制,强调防御与威慑

我个人的感受是

差距还在,但缩得很快,越靠近中国本土,美国就越需要为“赢了以后怎么办”想得更长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把战争当成测算题

算赢算输都容易

算成本、算后果、算未来几十年的秩序,才是最难的

所以最后一句话,既冷也热——

技术会决定战术,人会决定战略,而地点往往决定结局

来源:欢快葡萄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