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袭,医生苦劝老年人:宁愿在家打牌闲坐,也别出去做7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2:10 1

摘要:一场秋风一起,门诊的候诊区就像是突然开了个“咳嗽大会”。坐着的、站着的、轮椅上的,清一色的老年人——不是发烧就是咽痛,不是咳嗽就是喘不上气。

一场秋风一起,门诊的候诊区就像是突然开了个“咳嗽大会”。坐着的、站着的、轮椅上的,清一色的老年人——不是发烧就是咽痛,不是咳嗽就是喘不上气。

医生一句“可能是甲流”,老人们先是一愣,然后就是各种追问:“是不是新冠?要不要住院?吃什么药?”

这几年,病毒一波接一波,真把人折腾怕了,尤其是年纪大的,身体底子本就不如年轻人,稍微一点感染就容易出大问题。

甲型流感,听着好像不陌生,但真讲起来,大多数人其实搞不清楚它到底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更别说该怎么防了。

很多老人觉得,流感嘛,不就是多喝水、多休息,扛两天就过去了。可问题是,岁数大了,免疫力一弱,甲流就不是“感冒”那么简单了。

甲流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像感冒那么温吞,它是冲着肺去的。尤其是老人,原本就有慢性病的,像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一旦感染甲流,分分钟就可能发展成肺炎,甚至引发呼吸衰竭。

不是吓唬人,是真的有不少老人因为拖着不去医院,最后高烧不退、脱水、意识模糊,送来时已经进了重症监护。

别小看这个病毒。甲流的传染性可比你想象的要强得多。一个人喷嚏打出来,周围一米范围内全是病毒颗粒。你手摸一摸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扶手,再摸摸鼻子、揉揉眼睛,就可能被“招惹”上。老人一旦中了招,恢复得慢不说,还容易并发各种问题。

有个研究就特别值得一提。某机构曾对5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做了随访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甲流后住院率比普通感冒高出近5倍,死亡率则高出8倍。而且越是有基础疾病的人,风险越高。这个数据不是吓唬谁,而是扎扎实实摆在那儿的现实。

医生看得多了,真的是越看越怕。所以才一再叮嘱:老人们啊,宁愿在家打打牌、看看电视、遛遛弯,也千万别出去做下面这7件事。

第一,别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凑热闹”

什么超市、商场、庙会、跳广场舞的地方,尤其是封闭空间,空气流通不好,病毒传播速度快得吓人。很多老人图热闹,结果一场活动下来,十几个都“阳”了,那真是一传十、十传百。

第二,别随便去医院“串门”

有些老人一感冒就往医院跑,结果没病的反而在那儿被传染了。门诊大厅里各种病毒扎堆,尤其是流感季节,医院不是避风港,是“风暴中心”。除非必须就诊,能不去的尽量别去。

第三,别频繁接待亲朋好友“串门”

尤其是那种刚从外地回来、刚康复的人。老年人的家原本就是个密闭空间,一旦有一个人带病毒进来,全家人都得中招。别怕得罪人,健康比面子重要得多。

第四,别参加饭局、聚会、聚餐

说实话,吃饭时口罩都摘了,距离又近,说话喷口水,病毒传播简直就是顺藤摸瓜。尤其是那种七八个人围一桌的家庭聚会,吃一顿饭,可能“吃”来一身病。

第五,别去封闭的棋牌室、麻将馆

有些老人说:“不出门闷死了,打打麻将解闷。”问题是,那麻将桌四面封闭,空气不流通,一坐就三四个小时,旁边咳一声都可能传染。一传四,四传十,病毒笑得合不拢嘴。

第六,别轻信“偏方”“小广告”

什么“喝姜水预防流感”“贴脚贴排毒”“中药泡脚治百病”,这些说法不光没科学依据,还可能耽误治疗。真要防流感,靠的是疫苗和规范的治疗,不是糊弄人的偏方。

很多老年人有个毛病:不愿吃药、不愿看病,觉得“我扛得住”。可问题是,甲流这个东西,它不是光靠“意念”就能扛过去的。发烧、咳嗽、喘不上气了还硬撑,最后常常是小病拖成大病。

说到底,甲流不是“可怕”,是“可防”。关键在于提前做准备、少暴露、早发现、早治疗。最实际的建议,不是那种“多喝热水”式的敷衍,而是以下几点:

第一,打疫苗。这个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一年一针流感疫苗,能大大降低感染率和重症风险。疫苗不是万能的,但没它真不行。

第二,戴口罩、勤洗手。这两件事听起来老生常谈,却是最实用的。口罩挡得住飞沫,洗手冲得掉病毒。别嫌麻烦,这事就跟系安全带一样,平时没感觉,一到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三,保持居家环境通风。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哪怕天气冷也要坚持。病毒最怕的就是空气流动,封闭环境才是它的天堂。

第四,家里备好常用药物。像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氨溴索(止咳化痰)、奥司他韦(抗病毒),这些药不是让你乱吃,而是万一出现症状,能有个应急。别等到病倒了才手忙脚乱地跑药店。

第五,一旦症状严重,别拖,马上就医。特别是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烧、意识模糊的时候,那不是“等等就好了”的事,是得赶紧去医院的信号。

这些话,说得可能直白,但真都是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出发,不想看着一个个老人因为“没当回事”而走了回头路。我们不怕病毒,怕的是对病毒掉以轻心。

说起来,年轻人感冒顶多两三天就好了,可老年人感冒背后,藏着的可能是一串“连环雷”。肺炎、心衰、肾功能不全……一个比一个凶。你以为是个小病,它其实早就盯上了你身体最薄弱的那块地方。

我们这个年代,讲究“养生”,可真正的养生不是喝点啥补品、跳跳广场舞,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躲、该停、该防、该看。不是怕死,是怕病来如山倒,拖累家人、自己遭罪。

看过太多因为“出去走走”就病倒的老人,医生真想说一句——宁愿你在家打牌发呆、刷短视频看剧,也别出去瞎晃悠。不是你不该社交,而是病毒不讲情面,它没长眼睛,专挑软柿子捏。

说到底,活到这把年纪,最重要的不是热闹,是平安。别让一场甲流,断了你原本还挺好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建中,王莉.流感病毒变异与老年人易感性研究[J].中国病毒学,2025,35(3):217-225.

[2]杨晨,李慧.老年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与重症率关联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9):812-818.

[3]张晓薇,魏宏.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老年群体中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5,44(5):465-47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潇潇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