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场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并非所有同事都值得深交。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业声誉、工作效能和心理健康,识别并适度远离某些类型的同事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远离”并非指敌对或孤立,而是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深交、公事公办,避免被其负面行为影响。一、消极
职场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并非所有同事都值得深交。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业声誉、工作效能和心理健康,识别并适度远离某些类型的同事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远离”并非指敌对或孤立,而是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深交、公事公办,避免被其负面行为影响。
一、消极抱怨,充满负能量的
一是基本特征。他们看问题总是悲观消极,抱怨工作、领导、组织,却从不尝试去解决改变现状。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能量被吸走,心情也变得低落。
二是危害在哪?长期接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心态,让你也变得消极,甚至被管理者贴上同类的标签,视为“问题分子”。
三是如何应对?只是倾听即可,但不要接茬附和。即使应和,要礼貌地转移话题到解决方案上,或者说“确实不容易,我们看看能做点什么改变现状?”然后找借口离开。
二、搬弄是非,爱传闲话的
一是基本特征。他们热衷于打探和传播小道消息、同事隐私、领导是非,并以此为乐。有时也是为了刷存在感。
二是危害在哪?你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可能会被他们添油加醋地传播出去,让你陷入人际纠纷,损害你的专业形象和信誉。
三是如何应对?对他们分享的八卦表示不感兴趣,不发表评论,可以说“我不太清楚这个”或“我们还是专注于工作吧”。绝不向他们透露任何个人或他人的私事。保持缄默或三缄其口是最好的选择。
三、推卸责任,爱抢功劳的
一是基本特征。每当项目成功时,第一时间跳出来邀功;出了问题,立刻甩锅给别人,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唯恐责任附于自己。
二是危害在哪?在日常工作中,与之合作相处之中,你会成为他们的“背锅侠”,辛苦付出的成果被窃取,职业发展受阻。
三是如何应对?在合作时,明确分工,并通过邮件、工作软件等留下书面记录。定期向领导汇报进度,让你的贡献透明化。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四、不思进取,敷衍应付的
一是基本特征。对工作毫无热情,得过且过,能偷懒就偷懒,并试图拉你一起“享受生活”。毫无进取之心,典型的“躺平族”。
二是危害在哪?如果你和他们走得太近,可能会被管理者归为同一类人,影响你的绩效评估和晋升机会。他们的懒散态度也可能拖慢整个团队进度。
三是如何应对?保持自己的专业标准和节奏。当他们邀请你摸鱼时,礼貌拒绝:“我手头这个任务比较急,得先做完。”
五、爱搞小团体,拉帮结派的
一是基本特征。喜欢拉帮结派,搞办公室政治,把同事分为“自己人”和“外人”,并排挤不加入他们的人。
二是危害在哪?卷入无谓的内耗,消耗你的精力。一旦站错队,或者圈子失势,会严重影响你的工作环境。甚至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会举步维艰。
三是如何应对?保持中立,与所有同事都维持友好、专业的职业关系。不参与对任何小团子的议论和站队。
六、毫无边界,不知感恩的
一是基本特征。他们把你当“免费保姆”,占用你大量时间,频繁请你帮忙。比如:让你帮他做PPT、改方案、解决技术问题等,却从不懂得回报,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二是危害在哪?大量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你的本职工作,让你疲于应付。并且使你难以拒绝。
三是如何应对?学会礼貌且坚定地拒绝。可以说:“抱歉,我自己手头的工作,领导催促的也很紧,这次帮不了你。”或者“我可以教你方法,但需要你自己动手做。”
七、表里不一,难以捉摸的
一是基本特征。在你面前笑脸相迎,夸你优秀;在领导或别的同事面前,却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中伤你。
二是危害在哪?防不胜防,你永远不知道他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信任成本极高,容易在关键时刻被“捅刀子”。
三是如何应对?保持表面和谐,但绝不交心。涉及到关键信息或评价时,多留一个心眼,并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核实。
与此类人相处的原则及策略
一是坚持核心原则。与人相处要始终“保持专业,聚焦成长”,不要被人际关系所拖累,始终保持一颗戒备之心。
二是明确核心目标。你来职场是为了成长和实现价值,而不是来交朋友的。
三是建立清晰边界。无论是时间、工作职责还是情感,都要学会设立边界。
四是坚守公事公办。与上述类型的同事协作时,多采用邮件、微信等可追溯的沟通方式,保护自己。
五是注重向上管理。工作中,与其花大量精力应付难缠的同事,不如多与你的直属领导沟通,展现你的价值和努力。
总之,职场中,高级的职场智慧不是简单地远离谁,而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建立起自己的“防火墙”,既能保护自己不受负面因素的侵蚀,又能游刃有余地维持必要的职业合作。 你的精力和时间是宝贵的资源,请将它们投资在能让你成长的人和事上。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